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1-10-28 03:56王泉涌
共产党员·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贾岛男儿楚庄王

王泉涌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与诗人董传交往。董传平时衣衫朴素,生活俭朴,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苏轼写诗称赞他:“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赞扬了董传重视内在素养的高贵品质,也概括出那些勤于读书的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儒雅之气,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无须外在衣着饰物的装扮衬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气自华”呢?《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简单来说,主要是勤学、善思、好问。

勤学苦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首要的就是勤奋刻苦。为了防止瞌睡,古人可以悬梁刺股;为了随时准备读书,古人可以负薪挂角;为了晚上读书时节省灯油,古人可以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买不起书,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一边放羊一边割草、编席,把借来的书抄在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4岁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不愿欧阳修因家贫而失学,就自己给孩子当起了教师。由于买不起文具,母亲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倒进挖好的坑里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母亲折一根荻草,在沙面上写出一个生字,等欧陽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后来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都是因为少时勤学苦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一丝不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者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一旦发现当地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凭借孜孜不倦的勤奋精神,顾炎武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明辨善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所谓“苦吟派”,就是诗人会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很多心血、花费很多工夫。贾岛的《题诗后》,生动表现了他对写作的求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一次,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的是,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前四句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推”字更恰当些。于是,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反复进行对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由于思考十分入神,不知不觉中,贾岛骑着毛驴闯进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中。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并向韩愈请教自己的疑惑。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闩着的,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推敲”一词也从此成为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思考斟酌,以期得到最佳答案。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善于思考,因此解决问题很周到。当时,楚国上下的官员、乡绅以及其他有身份的人,都喜欢坐矮车。但矮车不便于驭马,因此马车跑不快。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楚庄王想颁布一个法令,把全国的矮车统一改高。孙叔敖听说后,认为如果颁布这样一道政令,硬性改变大家的习惯,广大百姓将不知所措。他反复思考,翻阅典籍,最后提出:“如果大王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楚庄王很是不解,问道:“我是想加高车座,这和门槛有什么关系呢?”孙叔敖微微一笑,说:“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先问大王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能坐得起马车的都是些什么人?”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不是王公贵族,至少也是有身份的人吧!”孙叔敖说:“大王所言极是。正因为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而有失身份,所以臣建议加高门槛,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庄王听后,命令各家加高门槛,表面上让所有百姓都很有面子,但实际上却起到了加高马车、便于驾驶、让马车跑得更快的作用。

敏而好问

荀子说:“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不仅要勤于思考,更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解决问题。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少年读书时,有一天,老师讲授南宋朱熹编著的《大学章句》。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完“左经”一章之后,戴震边听边思考,心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就问:“老师,凭什么知道这一章叫《经》,是孔子说的,由曾子记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的?”老师对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你看,注解上不是写着吗?”戴震却不满足,还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南宋人。”“那么,孔子和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都是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距多少年?”“差不多有两千年。”“既然相距这么远,那么朱熹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断定呢?”老师被问得瞠目结舌,无话可答,不禁赞叹曰:“此非常儿也!”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舜、禹都善于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有一天,尧到华地,有一个叫“封”的地方小官对尧说:“愿圣人多男儿、多富、多寿。”尧问道:“为什么要多男儿、多富、多寿?多男儿就要多替他们操心,多富就要多出许多麻烦事情,多寿就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耻辱。”封想了想,回答说:“给每个男儿一份工作,有什么可操心的呢?把财富分掉让大家都富足,有什么可麻烦的呢?天下安乐就和人民一起安乐,天下不安就努力修德,有什么可耻辱的呢?”封的这一番回答,对尧的执政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让他明白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代名君。

读书能给人以生活的养料、精神的动力,使人目光高远、睿智豁达,使人有内涵、有思想,丰富人的气质。古人以不胜枚举的事例深刻证明了一个道理:多读书、常读书、读好书,勤学、善思、好问,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修养,必定能够“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猜你喜欢
贾岛男儿楚庄王
“七尺男儿”有多高
自嘲
周克辛
楚庄王问鼎中原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楚庄王:请客吃饭讲究的是氛围
绝缨宴
贾岛推敲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