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互联网+”引领时代风尚以来,博物馆行业也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发展的多个阶段。文章第一部分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实际工作出发,分别从藏品管理、展陈设计、行政办公等多个角度,总结近年来利用到的数字信息成果,为全国市县级博物馆提供一个参考和范本。第二部分则是对未来信息化发展成果的一个展望,就作者的些许思考提出相应意见。全文立足实际,从实际工作中来,希望也能回归到实际工作中去。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是近年来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博物馆是基于各类博物馆核心业务(展览、讲解、社教)等需求的智能化系统;从广义上讲,智慧博物馆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博物馆群),甚至是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和无限尺度等不同尺度范围内,搭建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
在过去,受观念、技术、场地、展陈能力、文物保护能力等制约,传统类实体博物馆所能展示、提供的文物信息量严重不足,大量的藏品没有机会展出,只能深藏于馆内库房中无人知晓,这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能力。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下简称徽博)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4.7465万件/套,其中“徽州文化”主题藏品3.1万件/套。为了更好地让这些收藏于库房内的文物“活”起来,近年来,徽博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新技术,通过微信、抖音、官方网站等多方平台对广大观众和游客进行展示,力图向“信息型”“智慧型”博物馆迈进。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徽博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也做到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谨以此文做一简单的总结,并对未来博物馆行业信息化展示做一个展望。
1 线上多彩活动,拓宽服务领域
1.1 线上展览成果
临时展览作为徽博的核心业务之一,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仅2019年,徽博积极发挥馆藏优势,创新发展理念,相继推出了19个临时展览和系列社教活动,其中不乏“文珍染翰:故宫博物院藏文房用具暨徽州贡品展”“踵事增华: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优秀展览,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发现线下展览普遍存在成本高、技术新、展陈时间短、受众面窄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扩大徽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科学技术进步、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成果。自2019年起,徽博便尝试开始举办线上展览。2019年11月,抓住线下举办“疑庵珍穰:许承尧先生收藏及书法作品展”之机,将该展览分三次进行线上精品展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各大博物馆都相继闭馆。徽博也于2021年1月22日闭馆。但为了满足广大文博爱好者的参展需求,秉承“闭馆不闭展”的原则,徽博在2020年上半年举办线上展览8个,其中既包括以“文珍染翰:故宫博物院藏文房用具暨徽州贡品展”为代表的过往精品展览,也包括以“汉风唐韵:敦煌市博物馆典藏古代文献特展”为代表的线下实地展览。
1.2 线上社教成果
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行业在传统意义上的保管、征集、研究的基础功能上增加了一个社会教育的功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博物馆已俨然成了城市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徽博严格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要求,依托重大节日、纪念日,陆续开展百余场社会教育活动,已初步形成“行走的徽文化”“我们的节日”等多个品牌栏目。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徽博更是积极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开展42场线上社教活动。目前已形成有三大品牌:“一周一印”活动、“二十四节气”活动、“声爱徽州”活动。
1.3 线上云直播成果
随着自媒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也相继搭建,以趣味性强、播放用时短、受众面广等优点迅速火遍网络,同时也为直播热潮、流量经济的到来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博物馆行业亦不例外。自2021年5月起,徽博与谢裕大茶博物馆、徽州糕饼博物馆等兄弟单位一同,相继举办“云上徽博之夜·首秀”“5·18国际博物馆日黄山市主会场活动”“探寻徽州老物件里的糕饼文化”“云游非遗·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等四次直播活动,在行业内颇受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线上直播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这些直播有以下几个亮点内容:
其一,专家讲解,藏品新颖。讲解是拉近觀众与文物渠道的关键性所在,讲解的准确化、分层化、特色化是每一个文博讲解人的追求与使命。但传统的线下讲解模式受众面窄,可选择范围有限,观众参观时间也有限,所以讲解员难以做到酣畅淋漓的发挥。直播活动就能解决这些弊端,如“云上徽博之夜·首秀”栏目,除却邀请馆长、副馆长等一系列本馆文博专家参与以外,还特邀黄山市美术馆的书画专家参与。还拿出库房中未曾展示的两幅黄宾虹书画,各位文博专家一边鉴赏,一边向观众传播相关知识,效果显著。
其二,线上线下相互结合。“5·18国家博物馆日”“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一年中博物馆的重要时间节点,社会各界媒体都会将眼球集中在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上。往年,徽博的社教活动都集中在线下,尽管异彩纷呈,但受场地所限,参与者终究有限。但在2021年,全程直播线下“文博人讲文博事”“专家鉴宝”等社教、宣教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那些受时空限制但仍然关心徽博发展的观众也能参与进来。再配合问答、抽奖等活动,活跃线下气氛,引爆线上关注。
其三,主题明确,系统全面。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力都是有限的,所以直播一定要把握住时间长短,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吸引更多观众参与进来。因此,徽博所举办的每一场线上直播,时间都尽量控制在2.5个小时以内,且主题明确,活动丰富。比如“探寻徽州老物件里的糕饼文化”直播活动,便以“徽州糕饼”为主题,通过实物、图片等生动演绎了徽州传统糕点的发展历史,从徽州糕饼这一独特视角展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契合市场转型需求。
2 开发非遗文创,提供疫情防护
2.1 促进非遗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徽博作为宣传徽州文化的主陣地,已成为市内外各大旅行社打卡的重要一站。为此,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准提出“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的口号。徽博亦借此机会,力图打造集文物介绍、文创开发、社教研学于一体的黄山市非遗文创体验中心。
该中心依托徽博这一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内设交互式魔屏和“五徽展示台”(徽工之巧、徽茶之香、徽玩之雅、徽味之美、徽艺之韵)。
交互式魔屏的科技版权归馆内所有,且技术领先于同行业,共有三个触屏点可同时触发。在魔屏内按材质分别输入馆内珍贵文物、非遗文创产品、特色文旅纪念品等3D建模资料,再配有3D翻转查看、关注点赞、扫码购买等功能,做到对用户关注信息的采集,以期优胜劣汰,让市场数据来说话,真正统筹兼顾“文物和非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跨界创新”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五徽展示台”的最初设想是由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达河提出,分门别类地将黄山特色文旅产品进行展示和售卖。其中,“徽玩之雅”重点展示木雕、砖雕、石雕等徽州三雕工艺美术品;“徽茶之香”重点展示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徽州名茶;“徽工之巧”重点展示徽墨、歙砚等徽州文房用具;“徽味之美”重点展示蟹壳黄烧饼等徽州特色小吃;“徽艺之韵”重点展示陶瓷、漆器等徽州特色手工艺文创产品。
打造这样一个非遗展示、体验平台,是对博物馆业务发展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未来,徽博还将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线上推广平台,打造出精品网店。在火车站、机场等人流量密集之处,设置同类型交互式魔屏,在不同的消费场景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做好馆际之间互动,以期久久为功。
2.2 科技助力行政脚步
博物馆作为全国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具体的业务工作,也有相应的行政工作要做。行政、业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行业发展。行政工作的开展进行,同样也享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具体如下:
其一,OA无纸化办公。所谓OA办公,是将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技术运用到传统办公方式之中,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OA系统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代替办公人员传统的部分手动、重复性行政活动,优质而高效地处理办公事务和业务信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达到提高生产率、辅助决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徽博自2018年11月始,便积极鼓励引导全员下载、使用“钉钉”App,进行无纸化办公。“钉钉”App依靠拥有随身携带的企业统一通讯录,可清晰展示组织架构,直接搜索同事信息,找人既方便又准确。同时,自动生成待办事项,轻松实现人事管理,让办公室职工从此告别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实现人事、财务等重大事项透明化、可视化。
其二,线上信息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博物馆定级、运行评估考核之中,宣传所占的比重正在日益增多。因此,徽博将馆内各式各样的展览预告、社教活动、学术动态、重大决策等及时拟稿,并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官方门户网站等进行发布,让观众在各个渠道都能接收到相应的官方正规信息。除此之外,还与《黄山日报》、黄山市民网等平台加强合作,以期扩大影响力。
其三,做好流量监控。2019年7月18日,“安徽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平台在合肥正式上线运行,徽博随之启用。这是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第一个覆盖全省的综合性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省级监控中心、公共文化数字专网以及301家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监控节点建设,可实时调阅各场馆视频监控画面和客流计数数据。它采用“1+2+4”运行模式,通过一个技术支撑平台和公众服务、绩效管理两个系统,实现信息发布、资源共享、服务互动、绩效评价等四大功能。利用该平台数据,徽博监控室便可实时监控馆内人流量,参观高峰时期及时做好疏散工作。
其四,提升保卫机制。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期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客流管控的指导意见》(皖文旅发〔2020〕61号)文件要求以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具体工作部署,结合徽博工作实际,于2020年4月底进行错峰限流预约开放。徽博采取实名制预约参观,包括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两种方式,一票一人,并暂停了旅游、游学等团队接待,对入馆者采用红外线测体温的方式。每一位观众在入馆前都必须接受体温测量,凡有发热(体温≥37.3摄氏度)、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在现代化科技的助力之下,整个疫情期间,徽博没有发现一例可疑病例,坚守自身阵地,助力疫情防控。
3 结语
电子计算机技术被誉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重要标志,博物馆人也要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行业的进化和发展。有别于传统实体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是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感知、分析、处理博物馆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博物馆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传播,以及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博物馆发展模式。
作为一个“以核心业务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技发展为支撑”的有机体,徽博的智慧化、信息化工程将是不断演变、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其目标是为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等核心业务,提供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鹏.智慧博物馆建筑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7):32-33.
[2]李怡.“互联网+”智慧博物馆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1):110-111.
[3]张云燕.浅谈智慧文博时代如何做好藏品管理工作[C]//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1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4]周蕾.浅论“智慧”时代博物馆管理手段的更新[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3):115-117.
[5]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东南文化,2017(5):118-122.
[6]张峰.浅谈博物馆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205-206.
【作者简介】汪晓峰,男,安徽黄山人,硕士,目前任职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徽州戏曲、文物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