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个人信贷业务在近年来的增速明显,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然而伴随个人信贷业务量增减的同时,相关信贷风险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制约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个人信贷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与风险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防控个人信贷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成因;对策
本文索引:李永渌.<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0):-103.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b)--0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伴随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信贷业务在近年来进入高速发展期。相较于公司信贷,个人信贷仍属于一项新兴的业务,尚缺少一套成熟完善的风险管控模式,个人信贷风险明显增加,成为制约商业银行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因素。基于此,本文就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进行探究,提出相关风控管理建议。
1 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确保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
商业银行在拓展信贷业务时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安全性。任何信贷发放都应以确保贷款本息安全为准,能够保证可以按规定收回贷款,个人信贷业务也不例外,信贷风险也会威胁到个人贷款的安全性。通常风险的大小与个人信贷的安全性呈反比关系[1]。为减少个人信贷风险必须加强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另外,商业银行要对个人信贷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客户对信贷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使信贷资金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属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原则。若个人信贷资金流速迟缓,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资金流动。一方面可能导致银行自身的支付危机,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最大化的资金收益。遵循安全性,保持流动性都是为了最终的盈利,因此,强调盈利性也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原则,也是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重视个人信贷风险管控就是为了保障个人信贷资金以上三大原则的需要。
1.2 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面临异常严酷的行业竞争,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需借助良好的资金流去获得更多的盈利率,这必将加大对各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力度,其中个人信贷业务也包括在内。抓好个人信贷风险防控措施能够明显压缩不良贷款总量,从而使银行拥有足够的资金流。充裕的资金流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提供了保障。市场占有率增加会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盈利能力,最终提升自身竞争力。若预期中不良贷款有增高倾向,必然会导致银行坏账准备金增加,但这不一定代表贷款有所损失[2]。当坏账准备金占用过多必然会影响到信贷资金的速度与流量,进而削弱银行的盈利水平与竞争力。可见,抓好个人信贷风险的防控管理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1.3 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持续发展
目前,个人信贷业务成为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伴随公众信贷消费需求的增多,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迅速。这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尽快健全、完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求。对商业银行来说,需要从制度设计与管理层面去完善个人信贷业务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防控相关风险,确保获得最大的收益[3]。这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 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类型与成因
2.1 借款人信用风险
从本质上来看,信用风险是一个小概率的無法对冲但能引起严重影响的事件。个人信贷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借款人的经济收入、就业是否稳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个人健康状况以及个人道德观念的改变均会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4]。假如借款人经济水平下降,银行容易面临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借款人属于风险源头,信用风险属于个人信贷风险中最基本的风险之一。这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有关,工作人员一般依靠身份证明、收入证明去评判借款人的资质,有时借款人提交的证明无法查证是否属实,并且也无法了解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
2.2 借款用途风险
借款用途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贷款安全。借款前借款人应该保证借款用途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前景是充分客观的,预期收益良好。商业银行需全面分析贷款的投资方向及用途,充分评估市场风险。国内不少地方仍存在“私贷公款”现象,企业或组织利用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所贷资金由企业或组织使用。针对这类问题,国内处理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不管金融机构是否知情,都规定实际用款单位必须全额还款,或者由用款单位与借款人一起还贷。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管金融机构是否对借款用途知情,如果不知情要求借款人还款,但实际用款人则不承认还款责任,对此,商业银行要慎重处理这类贷款[5]。
2.3 市场经营所引发的风险
市场经营风险大多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在市场营销拓展阶段,银行需谨慎筛选目标市场。若将低收入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则入门需求非常低,势必风险防控难度较大。若将高收入群体作为目标市场,但忽视了细分市场,则容易阻碍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二是经济下行周期阶段,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时期,用于抵押的房产市价远小于贷款金额,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借款人容易违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2.4 银行内部人员所引发的风险
部分银行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观念薄弱,与外部人员勾结通过违规操作、填写虚假资料来获得贷款,造成信贷资产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还有一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虽然自身道德观念较强,但在办理贷款业务时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调查信息不完整,重要环节处理不彻底,从而增加信贷风险。比如,借款合同中的内容写得不详细,有关借款人的调查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银行无法及时落实自身的债权[6]。此外,在放贷后,有关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不及时跟踪,贷后管理松动,难以及时察觉贷款风险问题,导致贷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