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仕学以弘道”

2021-10-28 16:08马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影响

摘 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弘扬普世的君子之道。千百年来,心怀生生之心,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成为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价值所在。“学而优则仕”折射出积极的入仕思想,这是实现弘道济世的最有效途径。孔子博物馆馆藏《皇朝仕学规范》,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杂纂类书籍,书名取“学而优则仕”之意,多载古人嘉言懿行,为当世读书人提供为官治学之规范,其所蕴含的价值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张镃;仕;学;影响

1 张镃与《皇朝仕学规范》

“镃字功甫,官奉议郎,直秘阁。”①张镃是南宋著名文人,系宋室南渡中兴四将张俊曾孙,生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祖籍秦川(今甘肃天水)。由祖上荫官至奉议郎职,旋改授直秘阁,至通判婺州。张镃作为贵胄之后,家境优渥,擅长诗词,又善绘古木竹石。其一生著作颇丰,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玉照堂词》一卷、《四并集》一卷、《玉照堂梅品》一卷、《桂隐百课》一卷。唐圭璋《全宋词》辑录词八十五首。

《皇朝仕学规范》(图1)共四十卷,按内容编排为《为学》《行己》《莅官》《阴德》《作文》《作诗》等六大类,通过载录宋代名臣懿德佳言,为世人读书治学、赋诗作文、品行修为、为官处事等多方面提供参考规范。该书辑录的材料广泛,共征引书目百余种,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皇朝仕学规范》成书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传世版本较多,有宋刻本、宋抄本、明刻本、清四库本等。

孔子博物馆馆藏《皇朝仕学规范》现存二十九卷(第一卷至第二十九卷),入选为山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宋刻古籍善本,2008年4月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开本纵26.5厘米,横17.4厘米,板框长21.5厘米,宽15.1厘米,字径1.2厘米。纸本线装,浅蓝色洒金书面装帧,白口中缝,左右双边,双黑鱼尾,不分栏,单框,版心无字。每卷首均有“钦雪堂印”“雪庵道人”两枚钤印。行款为半页横排12行,行25字,宋体正楷规范书写。由于年代久远,书页多有龟裂,其中序言和第一卷等篇残缺。清代衍圣公府曾对该书进行整理修复并重新装订,于书心每页加线托裱,增加黄色蜂巢纹锦缎函套,书“宋本仕学规范”6字,一函6册,计178页。

2 “仕”“学”观解读

儒家追求“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可以分两个维度来体现,“内圣”是要求士人在品学修养方面具备较高的德行操守,“外王”是指积极入仕,推行“王道”和社会教化,实现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政治抱负。“内圣外王”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政治理想。《皇朝仕学规范》着重从仕(为官)、学(治学)两方面编排,对读书人为官从政和修身治学进行规范和劝诫,该书在思想性上别具特色。

2.1 为政以德的处“仕”观

为政以德,是儒家所倡导的为政思想,主要以道德教化来约束社会、治理国家。为政者先立德,立德在于修身,德行操守是评价官员的重要标准。《皇朝仕学规范》中处“仕”观集中体现在《行己篇》《莅官篇》,侧重于对官员修身立德的引导和从政行为的教化。

2.1.1 治心养气

修身立德首先要加强身心的修养,在传统观念中“心”包括了人的所有精神活动,是所有行动的指南。治心的关键又在于养气,即孟子所倡导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行己篇》强调官员修身立德首先要做到治心养气,“节孝徐先生积平日教学者,每以治心养气四字为先,曰:‘修身务学为文之要莫大于此,其效甚眀,其术甚易。晚乃著书未成而病,尝曰:‘吾之书大要以正治心,以直养气而已。”①

2.1.2 恭俭宽厚

恭俭宽厚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儒家倡导的君子道德标准。《行己篇》将恭俭宽厚作为官员的基本道德修养,为官者要恭敬节俭、宽容厚道,书中多举恭俭宽厚的名臣言行事例。如“富郑公为人温良宽厚与人语若无所异同……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效之自富公始也。”②

2.1.3 为人诚信

诚信是儒家道德伦理的重要范畴,人无信不利,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为官从政必备的基本道德修养。为官者常怀诚信之心,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安定社会。“问人之治身,何者为先?人之所戒,何者为急?公言易曰闲邪存其诚。孔子曰思无邪,则是人之治身以诚为本,而所戒者以邪为急。盖正心诚意而行乎正,则动容举措无非正也。”③

2.1.4 “清”“谨”“勤”

对官员从政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集中体现在《莅官篇》,官员的道德素养、执政水平牵动着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此部分在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集中反映了社会对官员品格的期望。《莅官篇》征引大量官员从政为官的事例,包括除奸盗、除水患、除恶习、赈济灾民、兴水利、兴学校、平抑物价等,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指出为官从政的要旨须具备清廉、谨慎和勤政三种道德品质。“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谨、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④

清,即清正廉洁,为官者要做到为官公正、廉洁无私。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社会分配出现了贪腐和执法不公等行为,可引发社会混乱,甚至导致国家灭亡。廉洁政治成为社会共识,清官的出现也是民众的普遍期待。“或问法未尝不便于民,而吏每至于害法,治吏者当如何?先生曰:仕宦者往往多以私意处法,故吏得以欺之,稍能以公心守正理则人情所在,即是法意,吏安能欺之?”⑤

谨,即处事谨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对权力的执行上,官员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权力运用得当,造福一方。若滥用职权,失度为害,往往要付出高昂的行政代价。因此,《莅官篇》把谨慎作为为官者的品格进行锤炼。“或问当官临事如何?先生曰:切戒躁急,躁急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加以猾吏奸民窥伺机便以成其利,非特害人,于己甚害。”⑤“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侍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⑥

勤,指勤政爱民。勤劳是中华民族优秀美德,更是对中国古代官员执政品德的重要评价标准。为政之要在于勤、在于恪尽职守、在于保民爱民,官员勤政爱民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莅官篇》谈及为政品格时强调“人有语及为政者……倦最害事,若能无倦,推而行之为尉、为邑、为郡、以至为宰相皆可了。若倦即虽居家至小事,也不能了。”④

2.2 修身勤勉的治“學”观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⑦体现了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豪迈气概。修身治学,兼济天下,是古往今来读书人追求的政治理想。《皇朝仕学规范》的治“学”观集中体现在《为学篇》,侧重对读书人品德涵养、治学态度和方式方法上加以引导和劝诫。

2.2.1 治学修心

两宋时期理学开始繁盛,理学作为心性之学,“性”即“天理”,“心”即“神明”。这一时期的治学特点强调修身自省,只有修身才能实现人格的圆满,达到“内圣”的最高境界。《为学篇》认为治学之道在于修身,修身的关键又在于修心。修心忌浮躁,只有静心节欲,方可为学。“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为学。”①

2.2.2 学贵在勤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尚未笃也。”②作为立志君子的人,应当勤奋从事学问。治学方法各有所擅,但学贵在勤是通用法则。《为学篇》指出,作为学者,勤奋是治学精深的第一要旨。“学者所守要道亦只是一字,更无两字,只一勤字尽矣。学者能勤,则邪僻无自而生。”①

2.2.3 治学门径

由于以四书为主要讲习内容的理学开始繁盛,特别是经南宋大儒朱熹汇辑注解,将四书推向中国核心文化的最高舞台,以至其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作为浓缩孔孟思想的载体,四书影响着读书人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等方方面面。因此,以二程、张载、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们纷纷将四书作为读书入学的门径。《皇朝仕学规范》作为宋代劝学类书籍,亦不例外。“吕居仁云: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③

3 《皇朝仕学规范》的影响

3.1 仕风的教化

吏治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仕风引导和官德培养成为实现吏治清明的手段。宋代以来涌现出大量以劝诫、引导为官处仕的“官箴书”,《皇朝仕学规范》作为同时期此类书籍的代表,对仕风的教化尤为务实,主要体现在:

①引导正确的仕风规范。将官员的道德操守作为评价仕风的标准,《皇朝仕学规范》提出了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谦逊等一系列从政准则,劝诫为官者应严于自律、恪行操守。

②提供可行的执政经验。“德主刑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要义,更是我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根本经验。《皇朝仕学规范》通过形式多样的执政案例,将“德主刑辅”的执政思想贯穿始终,为为官者提供了一整套可行性的行政解决方案。

③树立正面的典型示范。“扶正才能驱邪”,树立正面典型是中国古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方法。《皇朝仕学规范》对德行端正、廉政爱民、公正无私、政绩突出的官员加以褒奖,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加强官员教育,是规范引导仕风的重要方式。

3.2 学风的规范

学风,指某一时期的学术风气,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的方法措施等。《皇朝仕学规范》的成书年代正是宋代理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该书所倡导的规范学风代表着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新发展。

①四书地位的崛起。宋代以前五经一直被列为官学,四书则是五经之外的一般儒家经典,地位远不如五经。理学兴起以后,四书的地位被重新审视,作为表现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地位等同甚至超越了五经的存在。四书作为理学价值体系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对其的推崇和研究成为这时期学风的直接体现。《皇朝仕学规范》将四书作为治学之门径,正是代表这一时期理学的高度发展。

②义理之学繁盛。义理之学是儒学在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哲学流派,主要以阐发经义、探究明理为主要宗旨。在实际探索中应重视理论思维,通过解经释义构建哲学体系,又以义理作为价值衡量的主要标志,强调伦理纲常。《皇朝仕学规范》中多引二程、张载等宋儒言论,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体现了义理之学的繁盛。

4 结语

君子仕学以弘道,儒家赋予君子更多的道德因素。行君子之道,成为无数读书人的价值追求。《皇朝仕学规范》作为箴言劝诫类书籍,通过征引名臣贤士的言行事例对读书人进行“仕”“学”方面的引导,使他们不断充盈自身,以实现君子的弘道责任。

【作者简介】马宁,男,硕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历史文献。

①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杂家类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①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八:行己[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②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六:行己[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③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十一:行己[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④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二十六:莅官[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⑤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二十三:莅官[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⑥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二十七:莅官[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⑦孟子.孟子:公孙丑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①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二:为学[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②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教条示龙场诸生[M].晓昕,赵平略,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③张镃.皇朝仕学规范:卷三:为学[M].刻本.[出版者不详],1176(南宋淳熙三年).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