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不辍 化古为新

2021-10-28 16:08孙凌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刘墉

摘 要: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造性,同时给书法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刘墉;临书;取法对象;书法风貌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乾嘉时期的书坛津梁,闻名海内,有“浓墨宰相”之称。其书师承古人,且独有自家风貌。从传世刘墉书迹以及各类文献的记载看,刘墉一生中临摹过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是其书法生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对刘墉推崇备至:“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①兹撷取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赏析,略窥其书法风貌与临池之路。

1 刘墉临帖轴(图1)

纸本,纵轴,纵154厘米,横62厘米,文曰:大亨岂一具述。此集钟书粗成文句字颇佳。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无乏,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董香光谓得高丽本可从,未必然也。大观帖所刻如此或不误,且笔势精甚。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观其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款署“石庵刘墉”,下钤白文“刘墉之印”、朱文“梅花书屋”二方印。每段临作后,皆附有一段识语,用小楷写就,评点原帖,见解独到。

“大亨岂一具述”出自三国魏小楷法帖《调元表》。此帖书于黄初元年(220),传钟繇书,为其“五表”之一。此帖微有行意,然乏朴质之气,疑后人伪托。从识语内容可知,刘墉无疑把《调元表》作为钟书来看待,并言其“文句字颇佳”。刘墉非常敬慕钟繇,且以钟法之继承者自任,言“吾书以拙胜,颇谓远绍太傅”。②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无乏,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出自王羲之《清晏帖》。《清晏帖》,又称《清晏岁丰帖》,《宣和书谱》录有此帖目,《淳化阁帖》《大观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均收刻。此帖释文历来争论颇多。有人认为“有”字右侧可能有抹除符号,当删去。而“无”字下,或释为“一”,或释为“乏”,或将“无”字释为“丰”。明董其昌则认为应从高丽刻本,言:“《十七帖》‘清晏岁丰,又所使有丰一乡,故自名处,予极不解‘丰一乡作何语,及得高丽刻本,乃云所出有异产,读之豁然。因知王著但凭仿书入石耳。”①刘墉则作“又所出无乏”,并指出“大观帖所刻如此或不误且笔势精甚”。

“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出自王羲之《十七帖》之《严君平帖》。识语中,刘墉引唐孙过庭之语,赞王羲之对书作的考究精神。

整幅作品气息深醇,行云流水,颇见功力。虽为临作,然略有别于原帖,字字厚重,显得更饱满些。

2 刘墉临颜真卿行书幅(图2)

纸本,横幅,纵35厘米,横108厘米,行书,内容为唐颜真卿《送刘太冲叙》的节选:“开府垂明于宋室,泽州考绩于国朝。道素相承,世传儒雅,尚矣!夫其果行修洁,斯文彪蔚。鄂不照乎移华,龙骥骧乎云路。则公山正礼,策高足于前,冲与太真,嗣家声于后,有日矣!昔余作郡平原,请与从事。掌铨吏部,第甲乙,而超升等夷。尔来蹉跎,犹屑卑位,虽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故冲之西游,斯有望矣,江月弦魄,秦淮顶潮。君行句溪,正及春水。勖哉之子,道在何居。鲁郡公颜真卿叙。”后附刘墉论书跋语一则(图3),曰:“鲁公行书《鹿脯帖》最为平易;《祭侄文》虽极神奇,而用笔正自流便;《座位帖》颇行奇崛然,未骇俗目也。此叙豪宕之气,磅礴郁积,怒喷而出,万怪惶惑。非恒情所到,宜其学者少也。深究书法源流得其圜中,然后观此书但见为当如此耳,初无可骇也!丙午仲秋之月石庵识于仙舫斋庐。时漏下二鼓,试所得惟清斋砚,非歙非端不知何处石也。石庵又识。”钤朱文“青原”、白文“刘墉之印”二印。从后附跋语可知,此幅临池之作写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为刘墉68岁作品。

《送刘太冲叙》书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22),系颜真卿64岁时送刘太冲西游时所作。米芾评此帖:“碧笺宜墨,神采艳发,龙蛇生动,睹目惊人。”②此件《临颜真卿送刘太冲叙行书幅》的跋语中,刘墉对颜真卿《鹿脯帖》《祭侄文稿》《爭座位帖》不吝褒奖,对《送刘太冲叙》更是倍加推崇。刘氏认为:“此叙豪宕之气,磅礴郁积,怒喷而出,万怪惶惑。”嘉庆八年,即公元1803年,在刘墉去世前一年,85岁高龄之际,刘墉又曾节临此叙(图4),并自识:“颜柳榜健而不失灵和,学者罕矣。”可见即使到了晚年,刘墉对颜真卿的书迹仍时时临写,以致清英和在《国朝书画家笔录》中言其“得钟太傅、颜鲁公神髓”。

3 刘墉临吴琚楷书轴(图5)

纸本,立轴,纵234厘米,横48厘米。此件临吴琚“天下第一江山”楷书六字,后附刘墉论书跋语一则,曰:“吴琚此书在甘露寺廊下,寺中古迹甚多,此字亦不恶。米颠论大字极端当。大约伪书皆用力太过,转堕恶道,平易清虚乃佳尔。”款署“石庵”。引首钤朱白文“御赐独坐看泉”长方印,款下钤白文“刘墉之印”方印。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南宋著名书法家。其书沉着峻峭,类米芾。董其昌评论:“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吴琚所书“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图6),现立于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长廊中。虽仅有六字,然每一笔都雄劲凝重,整体结构严谨端庄,且俊俏雅致,符合“平易清虚乃佳尔”之评。刘墉临作,取挺劲之势,颇见神采,行笔多温厚之意,墨色亦温润饱满。

刘墉学书除深受帖学影响,亦借鉴碑学笔法。其晚年曾“自得北魏碑版数十种,潜心默契,力追其神”。①而南朝的优秀碑版中,他对《瘗鹤铭》最为心摹手追。刘墉所临《瘗鹤铭》(图7),“具廊庙之度,而兼山林气,知其小真书之妙,盖深有得于此”②。刘墉将篆隶笔意用于小楷中,正得益于此。

4 结语

刘墉一生潜心学书,师承古人,临池不辍。他“杂融”各家以化用,不求形似,意在神态,脱前人窠臼,终成自家面目。刘墉书法“绵里裹铁”,味厚骨劲,有庙堂之韵,与同时代的王文治、翁方纲、梁同书,共推为“清四大家”。其书法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孙凌霞,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书画、碑帖的鉴定。

①祝嘉.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疏证[M].成都:巴蜀书社,1989:366.

②包世臣.艺舟双楫[M].北京:中国书店,1983:106.

①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45.

②米芾.书史[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967.

①武汉古籍书店.原拓泰山金刚经:下[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1983:168.

②马宗霍.书林藻鉴 书林记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216.

猜你喜欢
刘墉
刘墉的一盘棋
刘墉的妙答
刘墉测字
刘墉测字
刘墉的言语艺术
银子去哪了
刘墉测字劝降
刘墉测字劝降
刘墉测字
老爸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