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黑龙江省党员教育中心摄制了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的历史的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片《百年奋斗》。该片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和干部教育网络平台等播出后,受到全省党员干部的好评,也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下面我介绍几点创作体会。
精心谋划,打造“经得住检验”的红色力作
《百年奋斗》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的历史,呈现了一幅充满牺牲奉献和奋斗精神的历史画卷。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光辉时刻,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能够亲身参与《百年奋斗》的创作,可以说是莫大的荣幸。今年年初,党中央又做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定,这无疑更增加了该片的分量。因此当省委组织部领导批准创作这部作品时,我和其他主创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员教育电视片必须姓“党”。在创作初始,我们就定下了原则,一定要突出《百年奋斗》的政治性:首先,确定了该片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次,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注重史论结合,生动展示黑龙江地区党组织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突出展现党在黑龙江的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主要贡献;再次,片子要重视教育性,夹叙夹议、情理交融,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还要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力争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一部生动教材。总之,要全力打造出一部政治上“经得住检验”的党员教育电视片。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我们充分立足党在黑龙江的历史进程,把《百年奋斗》分为三集来表现:第一集反映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阶段,第二集反映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阶段,第三集反映从党的十八大至今的阶段,并为这三个阶段确定了相应的关键词,分别是: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主旋律)、奉献(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基调)和振兴(走进新时代的主题曲),因此有了三个对应的名字——“牺牲之志”“奉献之歌”“振兴之路”。无论是段落划分还是集名选取或是解说词创作,都讲求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标准。
为确保《百年奋斗》在主题上“立得稳”,我们还请十多家省直单位和市地委组织部门提供支持帮助。其中,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深改办)和省委史志研究室等单位,对相关史实进行审核把关,在脚本创作和审定成片时,更是进行了多轮审看;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对黑龙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精彩点评,增强了本片的权威性;在本片创作的各个环节,省委组织部领导都精心指导、严格把关,遇到困难大力协调解决,保证了《百年奋斗》的高品质出品。
苦心克难,制作“抓得住眼球”的正能精品
制作《百年奋斗》的“拦路虎”不少。一是历史跨度大。如果从中东铁路修建、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东北算起,这段历史长达120多年。“海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在100多分钟时长的片子里全面展现出来,有很大难度。二是作品要求高。作为向建党百年献礼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既要有历史的清晰脉络,又要有血有肉有温度,还要让观众能从片中感悟到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更好地推动现阶段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是中央提出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三是历史素材少。黑龙江光复前,几乎没留下什么视频素材,照片也比较少。对于致力于打造影像里的党史题材的电视片来说,照片和视频素材就是生命,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四是内容取舍难。党在黑龙江的历史中,英雄人物灿若群星,历史事件浩如烟海。究竟要用哪些人物和故事细节去表现这段历史?哪些人物故事应当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这些都是需要决断的。五是采访联络难。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并且很多老同志和事件当事人有的已经逝去,有的已经搬离我省,不但一些事件的细节难以核对,就是寻找这些老同志也费尽周折。往往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线索时,有的当事人已经去世了,有的虽然健在但已经无法清晰地表达了,只有少数老同志还可以进行交谈。
针对上述几个难题,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一,针对片子时长有限,又要展现历史进程和故事细节的矛盾,我们决定采取“以历史进程为主线、条块结合”的方法来构造。也就是说,既要把百年党史的骨架搭建起来,又要有具体的故事去承载和支撑;既要有纵向的历史方位和坐标,又要有横向的人物和故事作为血肉填充其中;在解说词风格的设计上,则采用大气磅礴的宏观论述推进历史进程,同时用细腻入微的笔法放大细节描写,增加历史的温度和情感。第二,针对缺少视频素材的困难,我们采取购买部分历史资料、根据需要拍摄空镜、组接影视资料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频的不足。第三,精挑细选历史故事。选择的标准是该人物或者故事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可视性。也就是說,故事不但要有典型性,也要足够吸引人,具有新鲜感,而不是众所周知的大众化内容。经过认真梳理,我们对马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以及马恒昌、王进喜、马永顺等150多个人物的故事细节,进行了深度挖掘,并且尽量寻找到大家不太熟悉的故事或者侧面,去展现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增强吸引力。
另外,这部党史题材的作品,与我们拍过的《丰碑》一片有许多内容重复的人物和故事,那么如何去换个角度表现同质化选题?这也是颇费脑筋的地方。经过认真思考,我们用张贯一(杨靖宇的化名)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来表现杨靖宇的故事;用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依然不改抗日初心,来展现赵尚志对党的无比忠诚。《丰碑》里重点讲述了赵一曼被捕后如何坚贞不屈和英勇就义的故事,本片则重点讲述了她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大罢工的情况。这样就把几个相同人物的不同侧面都进行了介绍,也更符合不同片子的差异化需求。
“拦路虎”纷纷被打倒,《百年奋斗》也切实实现了既坚持主旋律、正能量,又创意新颖、富含可视性,从而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细心打磨,再现“立得住脚跟”的革命历史
真实性是党员教育片的生命。如何保证《百年奋斗》真实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在制片各个环节精雕细琢,保证为全省党员干部展现那段“立得住脚跟”的革命历史。
在前期和中期工作中,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困难,陆续进行了史料搜集、素材整理、脚本创作等工作。疫情缓解后,又远赴河北、北京和辽宁,以及省内的哈尔滨、牡丹江等30多个市县,对几十个纪念馆进行了调研拍摄,并对十几位国家级党史、军史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行程两万多公里,收集到许多珍贵的文字材料和视频素材。
比如在第二部片子开头部分,我们是从302厂接到赶制国旗紧急任务开始切入的,正好与北京的开国大典遥相呼应。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听说当年赶制国旗的突击队队长还健在。但是当我们找到这位90多岁的老人时,他已无法清楚地交流了。最后只好用他的照片,配上他曾经讲過的制作国旗的故事,即使这样,我们也觉得比其他人转述要更加真实可信。又比如,做党史题材的片子,使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本片就用到了20多幅地图。为了确保不出现问题,我们把不符合要求的地图全部剔除,请省地理信息测绘局和哈尔滨地图出版社提供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后期加工。扎实的前期工作,让《百年奋斗》素材的真实性有了坚实保证。
该片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一直在进行后期制作,创作团队更是充分表现出了“工匠精神”和“亮剑精神”,面对无数个困难和堡垒,一次次发挥了敢打硬仗、敢于亮剑、敢于胜利的精神!哪怕是针对一个小问题,也是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努力把最真实、最完美的细节呈现出来,力争不留遗憾。
比如讲到1920年瞿秋白来到哈尔滨,第一次听到俄国工人们哄唱的《国际歌》,后期制作之初用的配曲却不是俄语版的。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经过多方翻找,才查到一段俄语版《国际歌》,配上后感觉很不错。又比如,我党早期党员马骏的一些历史材料记载得不够详细,我们就引用了他在莫斯科学习时亲自填写的档案记录,这样的直接证据更有说服力。再比如,开片提到的“俄国工人们哄唱《国际歌》”一段,这里用的“哄唱”一词,有人提出这个词不易理解,不是很大众化,建议改为“齐唱”或者“合唱”。但是经过深入思考和对当时历史环境的考虑,我仍然坚持用“哄唱”一词,因为这个词有“哄然而唱”的意思,最能表达俄国工人们聚在俱乐部里,大家喝着酒,聊着天,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这首歌,其他人也都纷纷加入进来,这种“哄唱”的歌声不一定整齐,但是气氛一定是很热烈的。我始终觉得没有一个更合适的词可以替代它。
在该片的声音元素运用上,我们十分重视音响音效音乐的综合使用,以增强片子的现场感和感染力。比如针对每段画面,都要设计相应的音响音效,包括冲锋号、炮弹声以及火车、飞机的轰鸣声等。又如,在片尾滚动大事记和创作人员表时,我们试听了几十首主旋律歌曲,最后根据音乐效果和片子的匹配度,选取了《江山》《天耀中华》《不忘初心》这三首曲目,并且把后两首歌曲由独唱、二重唱改为合唱版,显得更有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气息。再如,在说到杨子荣牺牲时,选用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著名唱段做背景音乐,有效增强了电视片的表现力。
制作供党员干部学习的党史题材党员教育电视片,本身就负有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儿的马虎和想当然,只有千锤百炼才能出精品。《百年奋斗》在后期制作中,大大小小的修改不下几千处,有的地方反复修改多次。对个别有争议的历史细节,我们采取模糊处理和综合概括等办法来解决,不参与学术纷争。在本片制作完成后,我们又请广电、党史、档案等部门,从各自角度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建议,并提供了宝贵支持,对本片最终得以较好地还原历史有很大帮助。
在《百年奋斗》的创作过程中,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各领域专家的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老一辈革命者的不忘初心使命、信仰坚定如磐等宝贵品质,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如果说电视片《百年奋斗》取得了一定成功的话,除了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更是省委组织部领导精心指导的结果,也是相关单位大力协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正能量作品,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本片导演兼撰稿人、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