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夕阳无限好 人大监督再发力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2021-10-28 08:46本刊策划
人民与权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老年人

☉本刊策划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新期盼,全省上下必须全力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夕阳红”。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把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6 月15 日,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小敏主持召开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5 月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做好相关立法修法准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7月28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全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燕文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胡广杰代表省政府作表态发言。

据悉,在会前省人大社会委已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单位听取意见建议,并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和网络、媒体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公开征集询问建议问题。当天上午,常委会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分组审议。

下午的联组会上,13 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3 名省人大代表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就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询问,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9位负责同志结合部门职能,对相关问题一一应询。

老有所养:规划战略如何先行、财政投入怎样保障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与2010年相比,比重上升5.8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劲松率先发问:“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战略是如何考虑的?”

“我省60 岁以上以及老年人呈现出高基数、高增速、高龄化、高需求四个特点,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在分析我省老龄化特点后回应,国家已经出台中长期规划,我省在战略层面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通过扩大经济总量和优化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二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力资源供给水平提升。实施全面三孩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三是健全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覆盖面。积极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完善综合性连续性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四是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和出行方面的困难;丰富老有所乐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传承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参与的自觉性和广泛度,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祝元继续提问省发展改革委:“未来五年,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供给?”

“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我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和健康老龄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李侃桢对此作了详细解释。一是加强规划支撑。在规划纲要里把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供给作为重点内容,特别提出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 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经建成的居住区也要努力按照这个标准实施完善。二是强化供给针对性。其中包括强化兜底保障能力,健全城乡特困老人的供养服务,综合运营土地财政融资人才政策,保证重点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能力等。三是加强用地保障。从用地上对养老设施建设予以保障。四是强化财政支持。精准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其中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55%以上都要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五是加大人才供给。加强养老服务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建设,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持养老龙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产业。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加大有效投入,全省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峥表示欣慰。她向省财政厅提问:“‘十四五’期间财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重点有哪些?”

“过去五年,累计下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42.4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54亿元。今年将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并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益锋用一组数据告诉大家,“十三五”期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对养老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并表态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提升资金投入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他说,“十四五”时期将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作,重点推进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制度建设、推广家庭照护床位、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等工作;支持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缓解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多、基本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健全等矛盾;支持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给予职业资格补贴和入职奖励,增强职业吸引力。

目前,现阶段企业退休人员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养老金,保障方式比较单一,保障水平总体不高。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张锦道为此提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企业年金制度实施,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

“截至去年底,全省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61万人,资金规模达到588.51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梅仕城介绍了我省有关情况和相关举措。一是坚持试点先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降低用工成本,顶格落实国家降低社保费政策,同时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建立年金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对于代表提出的问题,他提出下一步将坚持强化基本保障和发展补充保障并举,充分用好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积极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多层次提高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水平。一方面,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让更多的职工未来享受第二份“养老金”。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年金的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企业深入了解和理解建立年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于我省部分设区市已经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将在全省推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老龄产业发展迎来大好机遇。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吕小鹏提问:“我省在老龄产业布局、老龄产品培育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和安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介绍,按照国家最新的养老产业的统计分类,养老产业分为12 大类,51中类,79 小类。我省在老龄用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方面,一是开展老龄用品需求调研。调研表明,老龄消费者对健康检测、家庭照护、慢病康养以及智慧养老这方面产品的需求量有比较强的增长,这些产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梳理老龄用品产业链,形成相关产业图谱。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像鱼跃、盖睿、和康这样一些老龄用品的企业和智能居家养老终端品牌产品,但是在中高端养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三是优化老龄用品产业布局。在产业规模上,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的老龄用品总价值达到5000亿元;在产业结构上,加大老龄用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产品的制定,重点发展智能化、绿色化、适老化、功能化的中高端老龄用品;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将在康养产业的基础上布局建设一批健康养老的示范基地和老龄用品。在老龄产品培育方面,一是丰富产品的品种。重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增加市场供给、满足老龄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二是提升产品的品质。推动老龄用品制造企业在产品中应用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三是创建产品的品牌。培育老龄用品明星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更多的老龄用品进入国家推广目录,让江苏的老龄品牌成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首选。

谢志成话音刚落,吕小鹏继续提问:“智慧养老是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我省如何推动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

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接过这一问题答道,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智慧养老的核心,我们要在去年建成县市区级的智慧养老服务和全省县一级的智慧养老服务驿站的基础上,到今年底,建全全省省级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对接在建的民政部平台,实现国省市县四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要以“未老”服务为重点,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联动政府养老机构、社区和相关老年人,推广高新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的交融汇集,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为养老服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提升市县层面的养老服务,助力我省推出舒适养老服务品牌。

老有所依:社区居家养老如何“办得好”、机构养老怎样住得起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皇宫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萍所在的社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长期为老年人服务工作中,她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在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养老方式时,都将居家养老作为首选。但是,随着少子化和高龄化趋势,独居、留守、空巢等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居家养老面临诸多挑战。她向省民政厅发问:“如何提升社区支撑居家养老功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望?”

“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建强,使之成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桥梁,尤为重要和迫切。”吕德明直言,居家养老有诸多优势,但其短板就在于不便享受专业化养老,难以参与大型群体性活动。为贯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近年来,省民政厅推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2 万家,589 家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000 多家老年人的助餐点,有260 多万老年人接受了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他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社群建设,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的短板;充分发挥社区的阵地作用,为养老服务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探索“服务业+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发展虚拟养老院。通过立足机构支撑社区,社区支撑家庭,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苏适养老”品牌,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是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方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武进高级中学副校长周敏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城市养老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普惠型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一床难求”,而市场化、收费高的养老机构床位相对来说供大于求、富余过剩。对此,她提问省民政厅:“如何合理配置机构养老资源,让有需求的中低收入人群住得起、住得进养老机构?”

吕德明介绍,目前全省已经建成各类养老床位74.3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超过40张,在全国处于第二位。但他也表示,由于客观原因,养老服务市场确实存在有的机构“一床难求”、有的机构“一人难求”的“冰火两重天”情况。如何缓解此类问题、合理配置资源,他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托底保障功能,对城乡特困对象、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托底进行基本养老服务。要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机构,省一级规定按照分别不少于10000 元和5000 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各地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进行配套,同时鼓励进一步做好对养老服务企业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价格和收费监管,对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要进一步引导养老机构降本增效,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和品牌效应。要进一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进一步加大普惠性养老床位供给。

无论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要靠专业的人员提供服务。据有关统计,全省大约有64.2 万失能失智老年人,69.7万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需要养老护理人员33万人,而目前只有6万多人。相对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养老人才存在非常大的缺口,特别缺少管理、护理、综合服务等方面人才。围绕养护人才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淮安市农科院研究员顾正中提问省教育厅:“高校、职业院校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有何打算?”

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针对我省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的矛盾,教育厅重点做了四件事。一是开设专业。在全省的学校里有20 所本科院校、31所高职院校和24所中职学校开设护理、康复技术、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二是扩大规模。加大养老行业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推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三是打造品牌。在全省本科的5 个护理专业和2 个康复治疗学专业里打造相应的品牌专业,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四是政策支持。积极协调在民政厅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二级学院专业,实现“按养老方向调整教学计划、按养老方向下达招生指标、按养老方向实现高考录取”;支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共建产业学院。

听完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的回答后,顾正中继续提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吸引力,引导学历层次高的青年优秀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缓解留不住人的问题?”

梅仕城回应说,近年来,全省人社部门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线,强化积极就业政策扶持,优化技能培训鉴定服务,有力助推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质,打造良好从业形象;二是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立身立业;三是着力营造养老服务良好从业环境,提升岗位就业质量;四是着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就如何留住养护人才,他提出,要坚持强化政策支持与优化培训服务并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引导更多学历层次高的青年优秀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支持技工院校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开设养老服务类专业,推进技工院校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技工院校主动对接养老服务企业,对符合规定的给予5000元-8000元/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增强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推动各地持续扩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规模,今年制定出台的《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中,明确2021 年到2022 年,全省培养养老护理员8.5 万人次。搭建有利于优秀养老护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类技能竞赛,引导各地开展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时适当向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养老护理员倾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加入养老服务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化健康养老服务事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十分关注农村养老问题。他问道:“农村养老有较强的特殊性,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大,我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如何提供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如何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养老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苏北一些地区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率高出城镇20%,在农村‘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现象尤为突出,加上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养老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吕德明坦言,近年来围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做了一些工作,但短板仍然明显,下一步将着力在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首先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每个涉农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特困供养跟低保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集中的养老中心;乡镇层面积极推动乡镇敬老院采取内设医务室与乡镇卫生院联动的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村级层面,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强化“未老”服务的功能,扩大“未老”服务的半径,特别是抓住农房改善契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其次在养老服务资源的统筹上下功夫,加大加快推进城乡之间养老服务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护理养老机构的建设。第三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发展连锁化的经营,鼓励和支持城市的养老机构向农村延伸,同时发展互助式养老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村低龄的老年人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

老有所医:医疗服务如何跟得上、医养康养怎样相结合

养老话题向来离不开医疗,省卫生健康委也是这次专题询问中委员们的主要“聚焦”对象。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发问:“卫健委如何推动我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面对梁勇委员的提问,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泽森回应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是最核心的环节。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将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力统筹推进,高标准推进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综合型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二级以上老年医院17 家,护理院299 家,同时,建成老年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 个。通过“三院一科”的建设,全省医疗、康复、护理相互衔接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接下来,将着力建设包括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在内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医养康养相结合,需要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既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上下功夫,又在教育、旅游、养生和社会参与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项目上做文章。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张彤提出,全省医养、康养融合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医养政策不协调、医疗资源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她向省卫生健康委提问:“如何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的作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支撑社区、居家养老?”

邱泽森开门见山,表示将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先开设康复联合门诊或康复病房,重点为老年人开展康复服务;二是设立37 个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全省建成老年病科、康复科等服务老年人的基层特色科室378家;三是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构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接续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开展医养结合签约,推动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的支撑;五是积极鼓励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同时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护室等医疗机构。在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他介绍,我省已采取多项有效举措,通过创新建设社区医院城乡联动,创新建设了133 个社区医院,并明确要求其中老年、康复、护理的床位比例不低于50%。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签约65 岁以上老年人832万,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得健康指导、慢病管理、用药咨询等。下一步,将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机体功能减退、多病共存,是老年医学和老年医疗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张彤追问:“对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有哪些打算与具体措施?”

“与专科诊疗以‘疾病为基础’不同,老年医学科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共病和整体功能保护,对其综合评估后提供整合型医疗服务。”邱泽森回答,为进一步推动老年医学科高质量发展,向更多老年人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多症共管、全面照护”的整合型医疗服务,省卫健委拟将新增19 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门安排老龄健康工程专项资金1000 万元,专门支持老年医学的建设。加强老年医学研究,重点向老年医学科及科室医护人员倾斜,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对老年医学科的医师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5 月31 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高晓平对此十分关注,他问道:“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有五年,我省试点工作也取得不错成效。那么我省开展试点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在全省面上推广并建立制度框架有什么打算?”

省医保局局长周英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长期护理险试点改革,先后在徐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南京等6 个市开展试点。目前,我省长期护理险参保群众达到3250万人,有19.8万人享受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达到20.4 亿元。经过这几年的试点,有效提供了对重度失能人员的生活护理和医疗服务,逐步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突出问题。同时初步建立了符合省情的“长护险”制度,也有力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和照护机构得到大力发展。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全省统一的长期护理险制度改革的推广方案,积极向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争取,同时对尚未开展试点城市加强制度研究、政策储备,做好启动前实施准备工作。

“有些医养结合机构没有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有些老年病涉及的部分医疗项目不能使用医保,护理院医保支付水平较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镇江市医疗集团副理事长、集团医院副院长孔繁芝结合调研经历向省医保局发问,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和护理院更好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周英首先详细介绍了省里医养机构情况,她说,目前全省医养机构一共81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728 家,符合条件已经纳入医保定点的638家,占比87.6%。未被纳入医保定点的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不符合医保定点的基本条件,一类是没有许可证。对于医保支付水平比较低或有一些项目没有的问题,她解释说可能与医疗机构级别比较低,拿到医疗总额比较少有关。下一步如何支持好医养机构和护理院更好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周英说首先要推动符合条件的医养机构全部纳入定点,争取把当前符合条件的80多家尽快纳入,最大化地发挥医养的结合效用。其次要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有条件的医疗保障服务,将“家庭病床”“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改进支付方式,特别对慢性精神病、失能失智群体提供合适支付方式,推动医养机构发展。

老有所得:老年教育如何发展、老年人余热如何发挥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院长黄和注意到,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教育资源紧张,老年大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他提问省教育厅:“我省到2020 年的实施情况如何?在统筹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等方面,有何规划设计?有哪些政策举措?”

葛道凯认为,老年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各方面都要为老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年教育是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在老年教育方面出台了两个重要的文件,一是由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加以明确、加以发展;二是编制《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行动计划》,把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据教育系统统计,到去年底,全省共有420 多万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比全国平均数高3个百分点。针对大家反映的资源短缺、数量不够、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问题,他表示,要推进市县老年大学建设,加快实现设区市老年大学全覆盖。今年的任务是在每个设区市至少建3所老年大学、80%以上的县至少建设1所老年大学。要实施“老年人就近学习”计划,省财政每年投入3500 万元左右,建设一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以及居民学校,解决老年人在家门口参与学习活动问题。要发展线上老年教育,特别是江苏开放大学建设的空中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朋友的本专科学历教育,为更多的老年朋友圆大学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请问,我省在这方面有何考虑?有哪些政策制度安排?”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贡旭敏提出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

梅仕城对贡旭敏代表的关注表示感谢。他说,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和资源,具有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利用老龄人力资源,对于推进健康老龄化、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他表示,人社部门围绕制定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编制《江苏省“十四五”高质量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健全老龄劳动保障政策措施,优化老龄劳动者就业环境,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贯彻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顶层改革,从制度上提高老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老年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培训和岗位精准对接,组织符合政府补贴条件且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老年人参加“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依法保护老年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权益,关注、支持老年人就业,形成包容友好的就业氛围。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全面落实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切实解除后顾之忧。

“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州市新盛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斌将关注点放在了公共设施建设上,他提问:“我省在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诚恳答道,目前已组织编制完善多项标准,要求所有的新建四层以上住宅都要设电梯,12 层以上的住宅要配备一台可抬担架的电梯。地铁站要配置电梯或自动扶梯,新改建道路要采用缓坡处理。此外,对不符合无障碍设计的不能通过施工图审查,也不能发施工许可;对于不符合无障碍设施验收规范的不予验收备案并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等创建工作中。

“您刚才说,在新建小区电梯配置上有了新的规范化要求”,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林斌继续追问:“那我想问一下,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事情,推动起来在现实中也确实面临困难。”面对这个社会广泛热议的焦点,周岚回答得十分坦率。她说,这几年,加大力度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政策支持、技术指导、推动健全工作体系、鼓励地方创新上都下了功夫。但在资金筹措和居民意见分歧上依然面临很多难题。下一步会继续从两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行动推动力度;二是着力推动达成居民共识。

在整场专题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大代表围绕我省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共提出了21 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都切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彰显了省人大常委会“为人民而问”的理念。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应询诚恳、实在,虽然是即问即答,但都针对问题提出了明确而积极的解决方案,全面回应了委员和代表们的关切。

副省长胡广杰在表态发言中,对省人大常委会重视支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表示感谢。他表示,省政府将以此次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为契机,更加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倾听委员和代表意见建议,针对指出的问题,抓紧研究对策举措、完善政策制度、抓好工作落实,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他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养老服务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着眼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系统思维和统筹协调,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坚决守牢养老服务安全底线、切实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

王燕文在联组会议结束时讲话指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将是基本国情、省情,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应对这一趋势,关系到代际和谐与社会活力,关系到人口安全和人口竞争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本次会议期间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在审议、询问中关注的问题带回去进一步深入研究,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认真兑现向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承诺。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认真落实《江苏省人大“十四五”工作规划》有关安排,通过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不断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江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苏仁言)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