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AHP模型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优先建设模式

2021-10-28 13:28侯祥东刘祥军翟小兵温静静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流域文明生态

侯祥东,刘祥军,翟小兵,温静静

(1.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3.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4.山东省湖泊流域管理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以行政地市为单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陆续通过验收,总结形成了不同区域类型、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模式[1]。随着治水实践的不断深入,基于行政分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它人为割裂了水系的自然通路,不能从系统治理的视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生态文明建设进度与成效。基于此,流域水生态文明被提出并得到发展[2],它强调将流域作为基本单元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整体布局,注重整合各项涉水要素与环节,积极改善和优化人水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共赢发展[3]。目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初步实践阶段,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指标评价[4- 5]、关键技术[6- 7]、建设模式[8]等方面的研究,但针对不同流域水系特征,如何有效识别影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如何科学确立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及其对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本文以南四湖流域为典型研究系统,采用SWOT-AHP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识别现状条件下影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并量化各指标的影响贡献和作用强度,以此确定优先发展模式及其对策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思路。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南四湖流域概况

南四湖流域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跨鲁、苏、豫、皖4省34个县(区),流域面积3.17万km2,湖面面积1266km2,入湖河流达53条。流域河网水系发达,生态区位显著,具备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的资源条件,且流域各市相继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9- 11],积累了宝贵经验,能够为上位规划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前期基础。

1.2 SWOT-AHP法

本文采用SWOT模型系统分析南四湖流域建设水生态文明面临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4类因素,将识别出来的关键指标构建用于评估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两两比较法与专家评分法,量化各类因素的影响贡献与作用强度,通过绘制战略四边形明确当前南四湖流域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模式选择及其对策体系。

2 SWOT要素分析

2.1 内部优势分析(S)

第一,生态区位显著(S1)。南四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与输水通道,也是鲁南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加之流域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交汇地带,生态区位极其显著。

第二,自然禀赋优良(S2)。南四湖流域自然资源优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禽栖息地及候鸟迁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

第三,河网水系发达(S3)。南四湖承担了流域4省34县(市、区)3.17万km2范围来水,入湖河流达53条,流域河网密度为8.66km/km2[12],河网水系发达。

2.2 内部劣势分析(W)

第一,地势低洼(W1)。南四湖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且拥有大范围的洼地分布(湖滨和湖西洼地),其地面高程大部分处于南四湖蓄水位以下,受河湖水位顶托作用强烈,流域“因洪致涝”现象突出。

第二,水资源短缺(W2)。受季风环流影响,南四湖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降水变化大,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能力不高[13]。

第三,流域产业结构偏资偏重(W3)。2018年南四湖流域(山东省)产业结构比重为9.5∶47.8∶42.7,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等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扭转,存在水生态涵养空间被产业发展空间挤占的现象。

第四,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W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实施使南四湖流域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需要警惕,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农业退水、暴雨径流冲刷等面源污染对入河污染物的贡献逐步加大。

第五,流域水生态风险交织(W5)。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现状条件下南四湖水生态安全仍面临较大风险,具体表现为:湖区水质无法稳定达到Ⅲ类水要求,下级湖高水位运行加剧沿湖周边农田渍害,同时流域还面临大范围的采煤塌陷区亟需生态治理。

2.3 外部机遇分析(O)

第一,重大规划引领(O1)。《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等重大规划和工程的部署,南四湖流域将逐步纳入沂沭泗河生态走廊与京杭大运河文化走廊建设中,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将被放在突出位置。

第二,水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增强(O2)。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将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个层面形成思想自觉和内生动力,将促使南四湖流域发展重心逐步向生态优先转变,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得到大力提倡。

目前有很多高校仍然使用着以前的不同级别的原则,在一所学校内有着多个不同的行政级别,而且还有着很多部门,划分得过于细致,同时学校内的超市、学生公寓和医院等机构都被纳入行政机构中,使得机构职能重叠严重,权责划分不明,而且人员常年都处于只增不减的状态,使得机构的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在决策力和执行力时,由于机构和人员过多而严重分散,导致办事效率差。一般很简单的小事都会牵扯到很多机构部门,而各部门间又权责不明,合作不够协调,导致出现极大的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三,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不断创新发展(O3)。近些年来,面向生态优先的系统治理模式相继提出,涵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不同工作内容的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得到长足发展[6,14],将为构建流域水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提升水生态治理能力提供更为系统、更为先进的科技支撑。

2.4 外部挑战分析(T)

第一,变化气候环境影响日益深刻(T1)。南四湖流域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是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循环过程被强烈改变,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在时间或区位分配上的不均衡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间的不匹配性,严重威胁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第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T2)。目前南四湖流域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未来将长期处于低速扩展阶段。城镇建设空间与水生态涵养空间处于相互博弈状态,在不加控制的状态下,城镇建设通过强烈作用下垫面性质导致流域不透水面积激增,过度挤占河湖赖以稳定的生态空间,造成河网水系紊乱,继而引发洪涝频发、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自然灾害现象[15],将严重阻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3 模式选择

3.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根据SWOT模型识别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最高层为目标层,即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模式,第二层为系统层,包括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4个因素,第三层为变量层,涵盖S1-S4、W1-W5、O1-O3、T1-T2共计14个指标,见表1。

通过权重构建各层级之间的关联,第三层变量层与第二层系统层的关联为两两判断矩阵确立的指标权重值,即对同一系统层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照AHP重要性衡量标度进行定量[16],在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所求取的向量值即为指标权重;第二层系统层与第一层目标层的关联默认均等,即4个因素对建设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的贡献作用是均等的,体现在数值上均为0.25。权重给出了该指标(因素)对上一层级的相对贡献程度,两级权重构成了表1所示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同时,本文引入专家评分法,将14个指标置入统一评分标准下,用以确定现状条件下各指标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强度。14个指标既存在正向指标(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也存在反向指标(内部劣势和外部挑战),将其分数绝对值的高低作为衡量作用强度大小,共划分了5类强度等级,包括微弱(0,2]、较弱(2,4]、中等(4,6]、较强(6,8]、极强(8,10],各指标的专家打分结果均值见表1。

权重体现的是相对贡献程度,而强度体现的是影响作用强弱,二者乘积即为现状条件下该指标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的力度大小,它强调的是对系统的综合作用程度[16]。各指标、各因素的力度值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内部优势(7.73)强于内部劣势(-6.63),外部机遇(7.04)强于外部挑战(-6.54),整体形势趋好。但数值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说明内部劣势与外部挑战对建设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需要加快补齐短板,抵御外部风险。其中,南四湖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的最大内部优势是S1-生态区位显著,最大内部劣势是W1-地势低洼,最大外部机遇是O1-重大规划引领,最大外部挑战是W2-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表1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3.2 建设模式优选

基于SWOT要素两两交叉结果,形成了包括增长型(SO型)、防御型(ST型)、扭转型(WO型)、规避型(WT型)的4类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中,SO是一种利用外部机遇最大限度激发内部优势的增长型发展模式,即南四湖流域要紧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廊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二期等重大区域规划机遇,抢抓制定流域层面的发展综合规划,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坚持科技引领,鼓励全民治水,积极构建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ST是一种利用内部优势应对或消除外部挑战的防御型战略,即南四湖流域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强化水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防洪除涝工程效益,同时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提升南四湖流域系统应对外部不利形势的能力;WO是一种利用外部机遇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扭转型模式,即南四湖流域依托国家重大规划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定位,疏通涉水各环节,逐步推动流域产业结构升级、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流域单元应对防洪除涝能力,提高水资源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WT是一种同时面临内部劣势与外部挑战最不理想情况下的一种规避型模式,即南四湖流域各地市要统一认识,健全完善和落实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用“强监管”模式来抵充流域内部劣势与外部挑战。

为确定优先发展模式,本文以内部因素总力度为横坐标,以外部因素总力度为纵坐标,在形成的二维象限中分别标识出不同因素的总力度值,构成了现状条件下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的战略四边形。它是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4因素作用力度的综合体现[16],划分出的4个象限分别代表了两两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即增长型SO、扭转型WO、规避型WT、防御型ST四类模式其重心所处的象限,对应现状条件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选模式。求得如图1所示的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0.3667,0.1667)落在第一象限,对应增长型(SO型)模式,即现状条件下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外部机遇最大限度激发内部优势。

图1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的战略四边形

为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本文推荐SO型模式,涵盖的对策体系如下:

(1)注重顶层规划引领。南四湖流域地处国家多个重大战略的链接区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节点,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流域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统筹水量、水质、水生态、水空间要素[17],构建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利用体系,用一个规划平衡流域保护、整治、利用间的关系,平衡流域各市生态文明建设节奏。力争在这一轮国家重大规划实施完成后,将南四湖打造成为沂沭泗生态廊道的生态绿心,将南四湖区域打造成为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带。 ̄

(2)立足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南四湖流域生态区位显著,自然禀赋优良,且文化内涵丰厚,具有哺育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先天条件。南四湖流域应牢牢瞄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坚持生态立本,重点加强涉水空间管控,优先保障流域生态涵养空间,还要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预留建设空间,不断优化新旧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生态产业在整个流域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南四湖流域全面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3)坚持科学技术引领。积极吸纳先进的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技术,加强流域水网建设,不断提高流域防洪除涝工程科学调度决策能力,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配置,提升流域内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能力[13],加强流域涉盐涉氟工业企业尾水治理、沿湖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稻田回水综合治理,加强环湖生态廊道建设,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不断提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4)共建共享流域水生态文明成果。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加强水情宣传教育[18],加强流域各地市的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对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参与度和认知度,积极参与到河湖管护、节约用水、亲水景观等行动中,实现流域水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共享。

4 结论

南四湖流域河网水系发达,生态区位显著,具备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的资源条件。文章采用SWOT-AHP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影响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外部因素,确定了优先发展模式及其对策体系。结果表明流域最大优势是“生态区位显著”,最大劣势是“地势低洼”,最大机遇是“重大规划引领”,最大挑战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文推荐增长型(SO)模式,对策体系包括“注重顶层规划引领、立足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科学技术引领、共建共享流域水生态文明”。研究结果可为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思路。

猜你喜欢
流域文明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沙颍河流域管理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