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研究进展及全面研究机制的构建

2021-10-27 20:20栗晖
公关世界 2021年17期

摘要: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和职业操守,也是科学研究顺利推进以及科技创新成功开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收录的科研诚信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梳理出该领域总体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主题,进而对相近概念进行分析。科研诚信全面研究机制的构建要求科研诚信研究应多从正面概念开展,并对其负面概念进行辨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实现治理成本的最小化和治理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科研诚信,研究状况,概念辨析,诚信治理

一、科学研究中的诚信问题

科学研究是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人类社会的重大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参与和贡献,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人类的今天。科学研究厥功至伟,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诚信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和职业操守。20世纪以来,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说,科研活动已经从以个人的兴趣为中心、强调探索自由和学界自治的业余活动,发展为强调职业化的一种普遍职业[1]。科学研究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机构的声誉以及经费等利益的勾连越来越紧密。科研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这自然引发了科研人员的价值冲突,有违科研诚信的问题就此出现并呈多发之势。近年来国内外曝光了众多有违科研诚信的事件,牵涉其中的不乏一些有极高学术声誉、做出过极大科研贡献的知名专家、学者,普通科研人员因为利益跨过科研诚信底线的也不在少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没有科研水平的提升,哪来的科技创新?没有踏踏實实、老老实实的科学研究,又哪来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二、基于CNKI数据的科研诚信研究情况的梳理和分析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通过对科研诚信相关研究成果的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发现该领域总体的研究状况、研究主题及概念特点。检索方式是以科研诚信相关相近概念为关键词,如科研/学术诚信、科研/学术道德、科研/学术伦理、科研/学术规范、科研/学术失范、科研/学术失信、科研/学术不端、科研/学术腐败、科研/学术造假、科研/学术监督等,分别以关键词、篇名为检索项检索2021年6月30日前知网收录的有关科研诚信的学术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著、报纸文章等。

1.科研诚信研究成果的主题统计与分析

概念是理论思维和表达的基本单位,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概念是一类事务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表达,概念和关键概念范围的界定规定了研究的范围[2]。通过前述提到的检索方式,笔者根据知网检索分析项中主要主题、次要主题中列出的相关相近概念,剔除与核心概念关系不大的词语,梳理出下面几种类型的科研诚信相关概念:

(1)正面阐述科研诚信的概念有:科研诚信、学术诚

信、科研信用、学术规范、负责任研究行为等;负面阐述科研诚信的概念有:科研/学术不端、科研/学术腐败、科研/学术失范、科研/学术造假、科研失信、学术道德失范等。

从笔者统计的相关主题概念分布数据(见表1)中可以看出,负面阐述科研诚信的概念远多于正面阐述科研诚信的概念。研究者更多是从科研诚信问题体现为一种失信行为、失范行为、不端行为甚至是腐败行为的角度开展研究的。

统计结果也发现,同为中性表述科研诚信伦理道德层面问题的概念,外文文献中更倾向于用“科研伦理”,而中文文献则更多用“学术道德”;在正面阐述科研诚信概念时,中文文献更倾向于用“学术规范”,而外文文献更多用“科研诚信”“负责任研究行为”;在负面阐述科研诚信概念时,中文文献更倾向于用“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造假”,而外文文献更多用“科研不端”“学术越轨”。

(2)体现科研诚信涉及群体的概念有: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期刊编辑、学术圈、学术/科学共同体、科研机构、高校、编辑部、杂志社、科技期刊、学术期刊;体现科研诚信治理机构的概念有: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科研诚信办公室、中国知网。

上述主题概念表明,科研诚信涉及的群体,即科研诚信的主体在不断扩大。随着高校对学生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升,除了研究生,本科生评优评奖等也与发表论文挂钩。在这个群体中,学术期刊编辑及高校教师兼有两重身份,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的遴选者、学术规范的把关人,高校教师是学生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者、培训者,同时他们自身也是科研人员,也要做科研诚信的践行者。

(3)揭示科研诚信发生领域的概念有:科学/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科研经费(管理)、同行评议、实验数据、稿件质量、作者署名等;揭示背离科研诚信的具体行为的概念有: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虚假同行评议、影子作者、重复发表等;揭示科研诚信影响因素的概念有:市场经济、科技政策、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利益相关者、利益链、职称评定、学术评价机制、学术权力等。

上述主题概念揭示了科研诚信问题可能发生的范围和形式,即在一切科学研究活动中都会存在,尤以论文撰写、发表、评审、申报奖励中的不当行为为常见。国内近年来不断提高科研奖励、配套资金额度,科研人员的工作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荣誉、福利也与自身的科研成果的数量、等次直接挂钩,科研人员所在机构也因此获利,这使得科研人员面临着极大的科研压力。而影响科研诚信的因素除了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压力,不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也是原因之一。

2.科研诚信相关研究概念的年代分布统计与分析

通过知网的“发表年度”统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主题概念的年代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科研诚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生、发展以及热点转换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开展科研诚信的相关研究较早,20世纪60年代就有论文发表,但更多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学界关于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数量极少,真正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国内外科研诚信的研究多以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作为主题,之后主题概念不断延伸扩展,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基本上覆盖了科研诚信的各重要研究概念,而国内学界相关主题研究的全面开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均在21世纪之后,尤其是最近这10年,是国内外科研诚信学术研究的兴盛阶段。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内,科研诚信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大范围开展的时间节点多与重大的科研诚信事件、国家成立专门职能部门以及出台相关政策的时间节点紧密相连,学界的研究重点转换与国家对学术不端的治理阶段基本同步,这一特点在国内学界尤为明显。另外,对科研诚信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国内学者起初处于跟随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与国外齐头并进,在学术腐败等方面的研究甚至更充分深入。

三、科研诚信全面研究机制的构建

1.科研诚信研究应多从正面开展

正确把握科研诚信概念是进一步研究科研诚信的表现形式、原因以及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基石。科研诚信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中包含了负面与正面概念。目前相关研究中以科研诚信的负面概念为主。2019年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一个议题就是对科研诚信概念进行澄清。会议指出,对于科研诚信概念,人们最常见的是将其理解为科研不端。这种“还原性误解”使得科研诚信带上了负面色彩,不利于研究人员改进他们的行为实践。事实上,科研诚信要比科研不端宽泛得多,科研诚信在更广的意义上强调建设能够提升研究质量和可靠性的制度体系[3]。对科研诚信概念的这一澄清,要求科研人员从更加积极的意义上理解和认识科研诚信。被称为“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支持了从科研诚信正面意义进行理解、研究和实践的可能。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科研诚信不能避免研究负面因素、负面影响,因为这也是认识、解决问题的一个角度。但今后的研究更应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启发,从更积极、正面的角度研究科研诚信,注重对于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并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

2.从负面进行科研诚信研究时的概念辨析

涉及科研诚信的负面概念众多,但归纳起来一般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三种。这三组概念意思相近,但严重程度不断加强。学术失范主要指科研人员所犯的技术性过失,其行为源于对学术规范的不了解等。学术不端主要指科研人员涉及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学术腐败主要指科研人员或其他人凭借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求学术利益及其他利益[4]。学术不端是一种比学术失范更严重的不正当行为,导致学术作假和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腐败则牵涉權力交易,不仅违反学术道德,更违规违纪甚至违法。

上述相近概念的辨析有助于对科研诚信的种种负面行为进行区分对待,在实际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施以教育、惩罚等不同手段。早期认为,学术不端是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治理的核心是自律和自治。随着科研诚信事件的大量增加,传统的内部自律机制效用降低,规章、法律等外在控制形式开始引入科研诚信治理体系中。对科研诚信的治理是由政府管理部门、司法机构、研究机构、科研共同体共同构成的多元治理。不同治理主体的责任不同。科研诚信问题应由不同治理主体分类施策,才能实现治理成本的最小化、治理效用的最大化[5]。

基金项目: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0年科研支撑项目“科研诚信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0ZCYB3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EB/OL].(2017-05-15)[2021-07-21].https://max.book118.com/ html/2017/0515/106928975.shtm.

[3]宋艳双,等.科研诚信的新挑战——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11).

[4]曹树基.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J].社会科学论坛,2005(03).

[5]周海林.学术不端:概念分歧、治理差异及应对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

(作者简介:栗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报刊部,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