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玮 戴艳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十分喜欢搭建游戏,且有一定的搭建技巧的情况,在新学期和美小镇分工时,我们班的幼儿选择承包了“搭建体驗屋”。
“你们那么想要承包搭建体验屋,可是咱们班本来就有建筑区啊,你们认为建筑区和搭建体验屋会有什么不同呢?”就建筑区和搭建体验屋的特点,孩子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相同点部分,首先玩具材料都是积木,且积木的形状较为接近,在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保护伙伴的作品等等。不同点有:积木的体积大小不同,收整材料位置不同,有无图示的差别,种类多少的不同以及参与游戏人员结构的不同。
前期调查 既然我们承包了搭建体验屋,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那么在体验屋中“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成了我们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询问了曾经承包过体验屋的大班哥哥姐姐们,他们回忆了自己在小镇开展“搭建体验屋”都做了些什么。
前期创设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结合不同的节日主题,开始创设起我们中三班的“搭建体验屋”。首先,我们进行了分工:我们需要一名收银人员;一名服务人员帮助客人存包,穿戴装备;一名安保人员负责体验馆内客人安全。这些工作人员我们可以先应聘,择优录用。其次,应聘的条件:收银人员需要认识钱,会算数;服务人员需要做事情认真并且迅速;安保人员则需要体质较好的幼儿来承担。工作人员的统一要求有:有责任心、做事踏实认真、自信大方能够与人较好地沟通。最后,预设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中秋节堆宝塔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堆宝塔的搭建体验,大家先用轮胎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继续用积木往轮胎的上面摆放垒高,但孩子们发现只有一层轮胎做底座时再往上搭建积木很容易倒,不能将宝塔堆高。经过思考,孩子们在原本围圆的轮胎基础上又搭了2层轮胎,然后再次尝试用积木进行垒高,这次由于多层轮胎的加入,宝塔果然比之前的高了很多。当时本班建筑区的主题是轮船,船舱总是容易倒塌,孩子们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把轮船的船舱搭高、搭坚固。从小镇回来后,孩子们运用了堆宝塔的方法,首先把船舱底部进行加固。怎样加固呢?原来把积木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放比错落摆放会坚固很多,就像堆宝塔的轮胎一样,孩子们确定坚固后再进行垒高,有了堆宝塔的前期经验,这次孩子们搭建的船舱可坚固多了。
在体验屋体验长城的搭建时,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是长城是长长地连接到一起的。但是孩子们面对的问题是,两个烽火台之间的距离可能放一根长积木不够,放很多短积木又不能完美地将两个烽火台相连接,该怎么搭建呢?孩子们想起了在建筑区搭建火车时,大家会用小积木连接火车车厢,这样不光可以连接火车车厢,还可以解决建筑区空间不足的问题,重点是帮助小火车“拐个弯”,于是孩子们在搭建长城时也选择了同样的方法,用若干小积木拼接搭成城墙。
在此期间,关于体验屋和建筑区的一些特点我们进行了汇总。依据统计结果得出搭建体验屋和建筑区的共性:材料的一致性、都是主题性搭建、均运用了低结构材料等。其中建筑区为主题搭建,但我们更多停留在建筑本身,而搭建体验屋则结合了不同的节日,是节日性畅游日。其他就是个性方面,在统计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个性方面体现在幼儿的活动形式方面,在建筑区我们是横班游戏,即同年龄班的幼儿进行游戏,而体验屋则是混龄班游戏。空间方面,建筑区的空间要比体验屋的空间要小。材料特点方面也有所不同:在低结构材料方面,虽然二者都存在低结构材料,但其中建筑区进行搭建时孩子们主要以积木为主体,而在体验屋会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如轮胎、鹅卵石等。游戏的价值体现也有所不同,建筑区发展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空间感;而体验屋除了以上所述这些,还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幼儿的大肌肉能力,发展了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力量和耐力。同时,结合小镇的微社会活动,幼儿的沟通、表达,甚至统筹协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本班幼儿也通过搭建体验屋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空间感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搭建体验屋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区而言,有创新,也有对传统建筑区的传承。作为和美小镇微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搭建本身,而是在搭建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团结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通州区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微社会实践活动促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tzky201916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