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与治理

2021-10-27 15:56周洁
传媒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抖音

周洁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发展,抖音类平台上的短视频强势爆红,但随后也因传播主体的伦理素养堪忧及需求偏异、短视频的特性及平台把关失限、传播场域失序和社会伦理失范投射等原因暴露出虚假低俗信息横行、易上瘾及隐私被侵犯等伦理“破限”问题。要想实现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归位,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等多方协作,共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民治理网络,政府完善法治监管,平台加强伦理自律,用户提升伦理素养,合力打造文明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生态。

关键词:短视频传播 伦理破限 抖音 网络诚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媒技术的发展,抖音类平台上的短视频在算法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强势爆红。但随之而来的虚假、侵权、低俗粗劣信息的大量出现,以及易成瘾等现象,也暴露出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问题。笔者以抖音为例,探讨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问题,旨在通过对其表现及原因的分析,寻求短视频传播的管理之策,以打造文明健康的短视频内容生态环境,实现短视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表现

短视频创作的低门槛和娱乐功能为公众提供了文化创造和精神释放的最佳渠道,但也造成了内容生态的无序混乱。大量虚假、低俗、暴力等有违公序良俗的内容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不断引发伦理阵痛。

1.虚假信息,突破诚信上限。抖音等平台上的虚假短视频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蹭热点散发谣言,或为吸引公众注意制造噱头的虚假短视频。例如,借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的各类虚假疫情信息、病毒谣言。还有2021年3月,被抖音永久封禁的抖音网红主播“龙浩哥”,其一直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标榜“用生命救人”,粉丝量一度破百万,结果却被发现其直播的内容是提前设计好的剧本,通过做假慈善伪公益作秀炒作敛财。第二种是为牟取不法利益发布的大量高仿、山寨、“三无产品”等造假售假视频或诈骗性的短视频。根据抖音安全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网络诈骗治理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抖音封禁涉嫌诈骗账号474119个,涉网恋交友类诈骗账号146593个,兼职刷单类诈骗账号179292个,仿冒类诈骗账号11816个,购物类诈骗账号31311个,涉未成年类诈骗账号104273个。第三种是存在刷假粉假赞、引流诈骗等行为的短视频。早在2019年7月,抖音就遭到央视点名,被曝平台存在带货网红流量造假、虚假与违禁产品混杂等问题,虽然抖音进行了相关治理,但屡禁不止。虚假短视频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降低平台公信度,破坏平台的健康生态。因而,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在商业变现的同时,恪守社会的基本道德与商业伦理,加强平台审核把关,才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2.三俗信息,踩踏公德红线。“低俗”一直是抖音类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的一大顽疾。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共接到反映涉“抖音”平台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的举报线索900余条。在注意力经济的指挥棒下,抖音类短视频平台沦为低俗短视频的“秀场”,一些无下限低级庸俗表演、软色情、戏谑经典等短视频频频刷新人们的三观。还有一些恶搞、危险动作等危险视频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用户模仿筷子开酒瓶而扎伤手掌,山东枣庄两女孩模仿抖音“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短视频发生爆炸,造成一死一伤……这类短视频屡屡引发社会对抖音等平台为流量不顾社会公德的批判。

随着抖音用户的日益低龄化,大量低俗短视频营造的劣质信息茧房不仅拉低了人们的审美,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屡禁不止的低俗短视频迫切需要平台树立伦理责任意识,加强平台内容品质的提升和文化赋能,以避免成为“娱乐至死”的推手,迷失于监管和社会舆论的漩涡中。

3.隐私侵权,挑战良知底限。短视频隐私侵犯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平台非法获取数据导致的用户隐私泄露,另一类是短视频制作传播过程中的隐私侵权问题。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报告短视频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是损害短视频用户权益的主要行为之一。2019年的“法学博士状告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事件就是因为抖音、多闪未经用户同意过度读取通讯录,擅自泄露和使用其个人信息。2021年,抖音又因“刷脸”功能被24名美国青少年指控侵犯用户隐私,赔付了9200万美元。在短视频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像有些未经路人许可拍摄上传的“路人整蛊”类短视频,就涉嫌侵犯路人的肖像等隐私。

短视频隐私侵权行为会导致当事人的隐私泄露,带给其“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风险。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显示,已有大量案例证实,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上隐私的泄露,对其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更易使其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目前,网络个人信息正成为教育与就业等领域的决策依据,未成年人网络平台个人信息的泄露,还将影响到其个人未来发展及社会信用评级。因而,如何在提供短视频服务的同时,为用户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隐私构筑一个安全的栖息之所,已成为短视频平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原因

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有其独特的成因,大致可以从短视频自身特性、社会环境及传播主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短视频特性使然及平台把关机制缺陷。短视频传播快、受众广、监管难等特性使其易成为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过短的视频时长,又成为优质内容制作的天花板,易造成内容生态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平台“注意力为王”的价值逻辑和算法把关缺陷则消解了短视频传播的最后伦理“屏障”,导致短视频平台为获取高流量和点击率,忽视自身肩负的伦理责任和价值坚守,基本指标和价值逻辑倾向于内容信息的覆盖、频次、匹配、停留、转发等有利于广告价值和价格计算的要素,缺乏动力和必要性去考虑这些资讯信息是否会显著增加社会与公共利益价值。利益驱使下,短视频运营商以技术中立为借口,弱化人工审核,放任无法识别信息新闻价值及真伪善恶的算法机器沦为资本的附庸,无法瞬間“吸粉”的公共性、有价值、有深度的信息被边缘化。此外,短视频个性化的推荐机制又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封闭性结构,这种封闭性结构会强化用户自身的态度和信仰,长此以往,可能会让这些态度和信仰更加不可代替、更加极端,最终会导致用户与其他群体、用户与社会产生隔阂与断层。

2.社会伦理失范投射及监管乏力。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模式及社交网络的“平权化”使互联网语境呈现“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边界模糊、网络生态“公私含混”的特征,随之产生的暗访、偷拍、人肉搜索、起底曝光等行为很容易造成对公民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害。现代性的“三足鼎”——社会分工、技术和市场逻辑,也分别造成伦理责任角色化与评判标准碎片化、伦理内容虚无化以及伦理约束力的消解化。这些受现代性冲击而异化的伦理观念,已经深入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及运营商的骨髓,并在短视频领域一次次上演伦理失范的悲剧。此外,社会转型期,人们在仇官、仇富心理作用下的选择性、偏向性情绪表达,也加深了社会隔阂和断裂,加剧了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失序的信息传播场域和屡现的社会伦理失范现象迫切需要制度的规束,但遗憾的是,当前互联网视听领域尚缺乏具有强制力和普适力的专业性立法,不能对短视频传播进行具有反思性、预防性和惩戒性的规范。虽然目前政府也通过约谈、整改、下架等方式屡次掀起短视频传播的整改风暴,但由于多是补救性的“事后型”处理,不仅难以防范、规束短视频失范行为,也难以消除不良短视频造成的负面影响,短视频监管的乏力无形中助长了短视频传播的违法违规行为。

3.传播主体的伦理素养堪忧及需求偏异。无论是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或是东方孔子的《论语》都揭示了公民个体的道德品质与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道德秩序井然的社会是由道德品质高尚的公民个体构成,而这样的社会也有利于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公民个体,反之亦然。这为我们从传播主体角度理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破限”现象给出了启示:短视频天然的“草根”特点极大地释放了普通人的表达权和传播权,但也意味着用户的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在利益等诱因下发生心理需求和价值需求的偏离,从而导致短视频平台内容传播的伦理“破限”。短视频庞大的用户群体更凸显了这一问题的负面效应。一些用户借助网络环境的隐匿性,放纵自我,点击追捧各类恶搞、色情、暴恐视频,满足自己的低俗、猎奇口味;一些用户受注意力经济驱使,挑战道德底线,为“吸粉”不惜进行侵权、无底线吐槽、自黑等操作,以迎合受众低俗乐趣,获取高额流量和点击率;还有一些用户受制于现实中的诸多因素,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于是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心理的满足,从而选择短视频“作秀”,以吸引用户关注;更有一些用户受到短视频流量红利的引诱,或本身就是黑灰产业,为了赚钱以身试法,进行造假售假等。

三、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归位之策

短视频带来的伦理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反省和警觉。短视频是当前互联网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在多中心理论视角下,多元主体协同才能有效推动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归位,打造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

1.加强平台伦理自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实现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归位,主要靠短视频行业自身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对市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充满温情和敬畏,加强自律。

一是细化短视频社区伦理规范,明确短视频内容传播的界线。如YouTube提醒用户发布视频时应规避“儿童安全、裸露和色情内容、危害性或危险性内容、欺骗行为”等内容,还针对各类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像对与裸露和色情有关的内容施加年龄限制时会考虑该视频“是否以胸部、臀部或者生殖器(有遮盖或无遮盖)作为视频的焦点;展现的人物是否在摆姿势以引起观看者的性联想等。为了净化短视频环境,抖音官方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如明令禁止在直播销售时演戏炒作,发现后封禁直播间权限。

二是优化平台审核方式、方法和流程,阻断不良视频的传播路径。例如,抖音持续打击网恋交友、兼职刷单、购物等高发类诈骗行为,仅在2021第一季度,抖音安全中心封禁的474119个涉嫌诈骗账号中,平台主动拦截封禁账号占比99.8%。此外,抖音安全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反欺诈系统,在账号注册、登录、发布等阶段主动识别、拦截打击黑灰产业诈骗账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抖音还坚持利用新型技术、策略、运营手段以及拦截、阻断、教育等方式,多维度严打网络诈骗,保护用户权益不受侵害。其建立的反沉迷防控机制、未成年审核模型及内容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专项审核团队等,也有力地净化了内容生态。

三是完善短视频用户投诉反馈机制,如抖音设立的自律委员会用户回访制度等。此外,短视频平台间也需要加强合作,构建联动打击和自律机制,营造行业自律氛围。

2.完善部门法治监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短视频治理离不开法治保障。应对短视频平台的伦理“破限”问题,还需要继续完善针对短视频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主体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恶性”短视频及其生产传播者的威慑效应。

制度层面,《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虽对短视频平台及其内容审核标准等进行了相应规范,但网络视听领域仍存在不小的“立法空白”,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修订完善。如2019年广电总局与中國政法大学合作成立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研究基地,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相关法规文件。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直播短视频服务方面的规定。

监管层面,主管部门针对违规短视频平台已屡次掀起约谈、整改等监管“风暴”。如2021年1月8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通报,对抖音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行为做出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此外,还有针对某视力提升中心在抖音平台涉嫌虚假宣传的行政处罚监管等。但事后处理并不能完全消弭不良短视频造成的恶劣影响,还需监管部门转变监管逻辑,明确责任链,进行短视频信息流管理,加强短视频监管的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及常态管理。另外,加强短视频监管还需要赋权高校、行业协会等组织,争取外脑智库支持,构建短视频联合规制矩阵,形成全社会监管的合力。

3.提升用户伦理素养。用户既是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是短视频的消费者和监督者,因而,用户的自我伦理觉醒是破解短视频伦理“破限”难题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政府、平台、媒体、学校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尤其是短视频使用主体的德性培育。

教育方面,可以将媒介素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化、全民化和终身化。舆论方面,加强文化理性的导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意见领袖的道德示范作用。诸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各短视频平台“暴风吸粉”,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抖音邀请几十位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加入顾问团、专家团,共同抵制谣言和伪科学。制度方面,应完善短视频违法违规处罚体系,树立短视频使用的边界。

用户自身也需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依法依规使用短视频,并对观看、发布、传播的内容保持道德敏感性,尽到负责和监督义务。当涉及未成年人时,视频内容生产者应注意尊重其隐私;参考他人作品时,认真阅读著作权相关法规,避免侵权。正如YouTube网站的“祖母规则”所提醒的,发布视频前应当自我询问是否愿意被亲友看到,如果不愿意,那就说明该视频不适合发布。

四、结语

短视频平台的伦理“破限”虽然与短视频平台流量化的价值逻辑、把关机制缺陷及监管乏力有很大关系,但本质上还是现代性物质力量对人们的伦理意识潜移默化宰割的结果。因而,实现短视频内容传播的伦理归位,除了制度上的底线性约束,还需要更高层次的道德调节和引领。在短视频运营主体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专业精神和伦理素养之外,注重主体公民德性的培养及媒介素养的提高,保障高质量网络短视频的内容供给,共同构建短视频责任伦理体系,以绿色、精品的短视频内容产业链和生态圈,构筑短视频生态的文化理性,实现短视频对人类的正面价值。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宏存,马亚敏.移动短视频生产的“众神狂欢”与秩序治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

[2]顾杨丽,吴飞.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困境[J].当代传播,2018(05).

[3]赵双阁,岳梦怡.新闻的“量化转型”:算法推荐对媒介伦理的挑战与应对[J].当代传播,2018(04).

[4][美]詹姆斯·韦伯斯特.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M].郭石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抖音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分析
抖音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及盈利模式分析
多维探析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抖音
传播学视角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困境研究
义救女儿“抖音”小伙伴,灼灼父爱引领亲情归
基于抖音APP的女性主义研究
“抖音”经济战
抖音短视频APP的发展与研究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