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可歆,李海峰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
犬焦虫病,又称作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感染所致的疾病。焦虫虫体很小,存在于蜱虫的唾液腺中,当蜱虫叮咬时,会将焦虫蛀入犬的血液中,约3~5 d寄生的焦虫就会破坏红细胞,造成犬的严重的急性贫血。若感染,初期症状包含食欲减退、精神变差、活动力下降,部分犬的尿液会呈现褐色[1]。该病的发生与犬的品种、年龄和性别无关,但是幼犬发生此病的概率较大。该病在蜱虫滋生的地区经常发生,因此南方较多,北方较少。此病病程短、症状严重、无法根治且无预防疫苗,因此犬焦虫病越来越受关注。本文报告了两例犬焦虫病的治疗内容,并对其中的输血疗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畜主带了自家两条犬到医院就诊。主诉:几天前带两条犬到一座山上游玩,回来后两条犬均出现尿血,少量进食,不喝水,体温升高等症状。
根据主诉,宠物医生对两条犬进行了临床检查,发现两条病犬精神不振,明显消瘦,行走困难,体温40 ℃;结膜苍白,齿龈发白,耳朵及腹下有明显黄疸,尿色发红;其中病例二触诊脾脏及肝区疼痛敏感;呼吸急促次数增多,呈腹式呼吸。
取两条病犬尿液进行检查,胆红素与尿蛋白均表现为强阳性,尿比重增加超过正常范围值。
通过表1和表2发现两条病犬血液细胞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的积压、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值,表明病犬红细胞破裂,有贫血现象。其中病例二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计量数目均远远低于正常值,表明其发生感染,产生炎症。
表1 病例1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2 病例2血常规检查结果
空腹分别抽取两条病犬的静脉血,将静脉血离心,血细胞与血清分离,采取血清并与试剂结合,利用仪器查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浓度。
由表3和表4可看出两条病犬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比值均增大,白蛋白数量均下降,说明肝细胞受到损伤。
表3 病例1的生化结果
表4 病例2的生化结果
采取两条病犬头静脉血进行涂片,姬姆萨氏染色并镜检;镜下观察到两条犬的红细胞均发生破裂并且大小不一,红细胞内有椭梨形紫色虫体,其一端尖,一端钝圆,呈点状、梨子形、环形等多形性,虫体内有紫红色染色质团,小于红细胞半径的虫体,可判断感染巴贝斯虫。
通过DR拍片检查,发现病例2的肝脏及脾脏区域出现扩大,表明病犬肝脏及脾脏发生肿大,说明患有炎症,病例1肝脏及脾脏区域扩大不明显。
将贝尼尔混于5%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贝尼尔5 mg/kg,间隔24~48 h用药,连续用药不超过3 d;配合盐酸多西环素牙用药,3 mg/kg。
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首次输血可不用),输血先慢后快,观察病犬的反应状况;同时配合使用生血补血药物维生素B12,右旋糖酐铁等[2]。
使用保肝药物维生素C、ATP、辅酶A、肝泰乐、甘利欣、复方甘草酸丹铵、10%葡萄糖注射液等。
使用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白蛋白等增强免疫力和免疫功能。
用药1 d后两条犬镜检红细胞焦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病例1:5 d后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强,尿呈黄色;12 d后贫血症状消失,基本康复。病例2:7 d后精神好转,稍有食欲,尿色呈黄色;15 d后贫血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基本康复。两条犬出院14 d复查均正常。
两个病例经过尿检、血常规检查、血涂片镜检和Dr检查的综合诊断,两条犬均发生贫血,所以在第一天就进行了输血,输血对于犬焦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犬病的临床治疗中,输血是常用疗法之一。其可使循环血量和体液量迅速增加、血液运氧能力增加、蛋白质浓度增加并刺激造血功能。应用输血疗法时应注意测试交叉配血和血液血清比例,要依照不同的目的进行成分输血,供血犬则应该选择健康、无寄生虫感染、免疫完全和发育成熟的犬只。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犬生活环境差,有蜱虫滋生,通过蜱虫叮咬继而感染。犬焦虫病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流行,5~10月多发,幼龄犬和老年犬易感染且恢复较慢,大型犬和成年犬恢复较快且愈后不易复发。预防该病要做好定期驱虫,加强环境卫生,加强犬的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避免犬到蜱虫滋生的树林和草丛,有效防止该病发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