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左同学
曾经一度,我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旅行的人。
那时候我被诸多条件所缚,没钱没经验、没勇气也没有往外走的动力。每次听别人讲起外面的世界时,我满眼羡慕之情。
再往后,我也开始一次次地买票,坐火车,查攻略,逛景点,拍照片,走过千山万水。再奔波再累,走在路上,总体会不到疲惫,当时我觉得是因为身体好,后来想想,全是因为欣喜。
人在非常开心的状态下,真的可以忘掉所有疲惫。
某天晚上,舍友聊到黄山时,我也想起了自己的黄山行,因为没钱住山上的酒店,我和朋友在酒店大厅坐了一晚上。零下的温度,我们哆哆嗦嗦靠着聊天扛过去了。
第二天下山时,遇到了一个老外,他笑着和我打招呼:“Good morning(早上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晚上的疲惫,满心的委屈,就那样过去了。我也回了一个笑脸。
还有一次,我早上五点一个人站在天津站外面的广场上,因为连续两天没有休息好,心里难受得发慌。天空飘着雨,我目光呆滞,问自己:“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非要出来花钱受这个罪,一个人暖暖和和待在学校宿舍不好吗?”最后还是把自己哄好了:出来走走,应该不是一件错事。
现在回想时,很多美景我已经快忘了,但和自己对话的场景我可能永生难忘。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发现了自己的吃苦能力,我学会了哄自己开心,触摸到了体力极限的边界,也慢慢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
于是我觉察到:旅行不只是为了看那么多风景,更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发现未知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盲目地痴迷于读书的数量,觉得数量越多效率越高,读书不求甚解,再难再厚的书,跳着半天也就读完了。再回忆时,其实自己全然不懂,但别人问起来,自己总会胡编乱造。
有意思吗?没什么意思,但对于小孩子来讲,稍微有些优越感便会挤出点意思。其实,我当时根本看不懂《百年孤独》,看不懂《千面英雄》,不明白《挪威的森林》到底讲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红楼梦》到底好在何处。
阅历跟不上,即使有点阅读量,其实也是不明白。全当是积累,好在之后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时能有点感悟,也慢慢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好像读过的书也有点融化在自己身上的意思。
于是现在再看书时,读过的书可以读出不一样味道,像老友相见,互诉见闻。这种感觉很奇妙,我们见过又好像未见过,说陌生但以前确实有过一面之缘,再相见谁说不是缘分呢?
我是看到新书了吗?是,但也不是。
我想我是看到了全新的自己,一个在知识、阅历、情感、经历上和几年前完全不同的自己,所以能透过很多文字看到悲伤、看到彷徨、看到荒诞,也看到平凡。
我在别人身上也总看到自己,有时是自己的特点,有时候是一点长处,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二胖是一个做事细心,待人真诚的人。我们一起去拜访朋友和长辈时,她会提醒我买礼物,说礼多人不怪。小曹经常关心我的做事状态,他督促我做事不要拖延,要提前为未来思考,行动力要强一些……
于是我知道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原来阅人无数不是为了和每个人都能把酒言欢,而是让你看看人间百态,最后再瞅瞅自己。还凑合?还能再好点吧!
看自己让我多了一份脚踏实地,生活里有了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也很有趣,让我能更接地气、活得更真实。
真实就是底气,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所以我开始欣赏真实的人,喜欢说真实的话,做真实带着烟火气的事,开始和真实的自己打交道。开始发现新的自己。
(张秋伟摘自《时代青年·悦读》/图 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