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在经历了短暂的三日震荡反弹之后,于8月30日再度走跌,截至当日收盘,生猪主力合约大幅下挫,跌幅超4%,续创品种上市以来新低。而现货价格也持续下降,猪肉价格方面,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8月30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91元/千克,比上周五下降0.3 %,比上周一下降1.8 %。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再次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目前生猪供应压力仍旧较大,在国家保供稳价的政策下,生猪价格是否已经到达低点,后市又将如何演绎呢?
生猪价格今年总体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生猪存栏量的超预期恢复及出栏体重的大幅增加带来的供给端的压力是猪肉价格低迷的主导因素。
而供给增加的原因,在于受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连续两年高位运行,在利润驱使下,去年以来国内养猪户纷纷进入行业,全国生猪产能大幅恢复,同时海外进口的冷冻猪肉库存也一直维持高位。方正中期期货表示,大量养殖户因为看好6~8月的猪价,开始涌入市场抄底抢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加上高盈利下惯性养大猪,导致生猪主动压栏严重;标猪被迫延迟出栏,大猪时间不断拉长。而进入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市场出现踩踏式出栏效应。大量牛猪抛售,对猪价形成下行压力。
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 %、100.2 %,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在产能已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一步导致一些养殖企业加速出栏,市场整体供应充足,而在这个过程中,屠宰企业又压价收购,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而需求方面,虽然存在中秋消费预期,但疫情目前还没完全恢复,需求端的变化可能仍旧无法缓解供应端带来的压力。
目前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供给压力仍旧很大,不过,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是增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同时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 %,结束连续21个月的增长。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显示出在养殖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生猪养殖企业逐渐淘汰落后产能,不仅是部分养殖企业因为亏损而选择清栏,也显示出了生猪整体养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农业农村部日前透露,正在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分省明确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并抓紧抓实生猪产能巩固,多措并举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养殖成本提高但猪价下降的情况下,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也同时促使规模养殖企业进一步优化产能,降本增效,例如牧原股份日前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二季度成本较前期有所下降,6、7月份商品猪完全成本在15元/千克左右;且各子公司之间养殖成本的离散度较大,部分优秀场线、子公司已经实现12.5 元/千克左右的养殖完全成本,未来公司整体养殖成本依然有下降空间。
国家发改委6月发布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简称《预案》),指出为重点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在近日猪肉价格再次下降后,国家发改委30日发布通知,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猪粮比价在5∶1~6∶1之间,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将会同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再次启动年内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将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开展地方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上下联动形成“托市”合力,切实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同时,鉴于当前生猪价格水平整体较低,建议有关屠宰企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等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补充库存;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家对于稳价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不过稳价不是提价,在供应主导的因素下,后市仍旧决定于市场的供应情况。对此,光大期货表示,2021年下半年我国生猪市场供给将延续增加。即使年底季节性需求提振猪价,但由于目前较大的供给压力,预计反弹空间有限。后续持续关注出栏量以及终端消费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