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欣 冯军伟 董得平 王晓飞 尚海
摘要:为了能成功制备出抗氧化性更高的小麦肽,本课题应用分布酶解方法,基于响应面法完善择碱性及风味蛋白酶两种酶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超滤技术分级分离最后获得的酶解物。最后所得的酶解物自由基DPPH、O2-、·OH清除率分别75.37%、74.52%、76.28%。综合分析,认为小麦蛋白酶解物自身的抗氧化活性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小麦蛋白;双酶酶解;小麦肽;抗氧化性
引言
有研究发现,小麦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达到75%-85%,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是其主要成分。因为小麦蛋白自身特殊的结构与氨基酸构成,造成分子内疏水区偏大,以致其在水内的溶解性整体偏差。为全面提升其加工与功能属性,既往多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及酶解法进行。相比之下,蛋白质酶解改性反应过程平稳、效率高、便于控制、产物可靠性较高。小麦肽作为酶解的主要产物之一,抗氧化性是其主要的功能属性,自由基DPPH、O2-、·OH清除情况等均是反应抗氧化性的常用指标,本课题应用了分步酶解方法,研究酶解制备小麦肽的抗氧化性。
1. 概念分析
1.1 小麦蛋白
蛋白质占小麦总量的13%左右,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等构成,其中清蛋白主要存在于胚内,其溶于水于稀盐溶液,热稳定性偏低,温度达60℃时可变性。球蛋白在小麦蛋白总量中占比6%-10%,溶于10%NaCI,但和水不相溶。麦醇溶谷蛋白占比约40%-50%,为小麦作物的主要蛋白,和水及中性盐溶液均,但溶70%-90%乙醇。
1.2 小麦肽
这是一种始源于小麦蛋白的植物性生物活性肽,内含人体必需的15种氨基酸,其具有水溶性好、容易吸收、生物活性强等诸多特点。既往已经有研究证实,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被自体消化系统内的酶作用后,绝非是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吸收形式以低肽为主。
2. 操作方法
(1)分步酶解:把100g小麦蛋白与定量去离子水相混合,放置在水浴锅内保温,1.0mol/L NaOH将容易调整至设计pH值,随后加入适量酶进行酶解,以上过程中每间隔20min就调整1次pH值,使其维持恒定;充分搅拌酶解,酶解整体完成后,沸水持续灭酶10min,调整温度与pH至到风味蛋白酶的最适条件(温度50℃、pH6.5);添加定量风味蛋白酶进行第2步酶解,pH调整、搅拌、灭酶操作同第1步;自然冷却后2800r/min离心处理20min,提取上清液充分冷冻干燥,低温(-20℃)环境下保存以备用。
(2)检测自由基清除率:具体是参考HALLIWELL等研究中形成的方法测定1,1一二苯基一2一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
(3)设计响应面试验:①碱性蛋白酶:选出影响自由基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有底物浓度X1、酶浓度X2、反应时间X3作为自变量;DPPH、O2-、·OH清除率(Y1、Y2、Y3)作为因变量。Rox-Behnken开展响应面的优化试验。②风味蛋白酶:酶浓度X1、反应时间X2是影响自由基清除率的主要因素,将其作为自变量;自由基清除率Y1、Y2、Y3作为因变量,在专业软件的协助下开展响应面优化试验。
超滤分级分离:应用截留分子量依次是5000、3000、10000u超滤膜分别对小麦混合肽进行分级分离处理,获得I、II、III、IV组分,均进行冷冻干燥处理以备用。用以上四组分与混合肽试样配制3mg/mL,测定DPPH、O2-、·OH清除率。
3. 统计与分析结果
3.1 碱性蛋白酶
3.1.1 酶解结果
当底物质量分数<10%时,伴随底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蛋白酶解物的DPPH、O2-、·OH清除率均呈提高趋势;质量分数恰好是10%时,以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峰值,依次是56.32%、55.68%、58.45%;质量分数>10%时,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下滑趋势。当添加的酶和底物充分反应后,再增加底物浓度使其处于饱和状态,对底物与酶两者的反应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认为,底物质量分数是10%时,碱性蛋白酶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佳。
酶含量<2000U/g时,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低和酶浓度大小之间呈正比关系;酶含量是2000U/g时,,各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达到峰值;>2000U/g,各自由基清除能力均稳定降低。酶添加量过多,容易造成酶之间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对蛋白酶解过程会形成一定抑制作用。结合本试验结果,酶含量是2000U/g时,蛋白酶解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佳。
伴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提高,持续酶解4h后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趋于稳定且稍降低。4h内反应快速,小麦蛋白和酶结合成分,生成大量的小麦多肽,这是提升自由基清除率的重要基础。反应时间过长不仅容易造成小麦多肽过早氧化,也可能提高生产成本,选择酶解的最佳酶解时间4h。
3.1.2 酶解响应面试验
回归拟合试验所得数据,获得响应面回归方程。分析回归方差发现,基于实验各指标建设的二次回归模型之间形成了显著差异(P<0.01),各Y1、Y2、Y3响应值的失拟项依次是0.437、0.144、0.183,都在0.05以上,提示模型和实际数据拟合较好,回归方程位失拟。利用变异系数(CV)表示实验自身的精准性,本试验各响应值的CV值依次为4.06%、4.86%、3.77%,CV值偏小,代表试验的可靠性较高。通过分析发现,酶浓度对以上三种自由基清除效果形成的影响最大。当酶浓度恒定时,伴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各自由基清除率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下降趋势并不显著。观察等高线图,底物质量分数11-12%,酶含量2000-300U/g,优化三种自由基清除率能得到峰值。
第1步酶解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内碱性蛋白酶的含量11.3%,酶含量、pH对应值分别是2210U/g、8.4,55℃温度条件下持续酶解4.4h;预估DPPH、O2-、·OH清除率分别为60.26%、58.85%、60.06%。
3.2 风味蛋白酶
3.2.1酶解试验结果
风味蛋白酶添加量1000U/g时,对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此时测得DPPH、O2-、·OH清除率依次是71.23%、68.32%、72.07%。酶解适宜时间2h,以上三种自由基清除率76.58%、74.12%、77.86%。
3.2.2响应面试验
结合方差计算结果,利用各指标建设的二次回归模型,其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各响应值的失拟项均>0.05,提示本模型和实际数据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拟合关系,可采用该回归方程分析试验结果。校正系数依次是0.898,、0.944、0.932,提示运用该模式能依次解释89.8%、94.4%、93.2%的响应值改变。本试验各响应值的变异系数(CV)分别是3.1%、1.98%、2.51%,CV值较低,提示试验可靠性较高。可采用这种模型分析与预测小麦蛋白酶解第2步,Design-Expert V8.0.6软件模拟优化回归方程,得出最佳工艺参数:pH、温度分别为1075U/g、6.6、50℃时酶解处理风味蛋白酶2.3h,自由基DPPH、O2-、·OH清除率分别75.37%、74.52%、76.28%。
结束语
应用碱性及风味蛋白酶分步酶解法酶解处理小麦蛋白,能成功制备出高抗氧化性小麦肽,分别获得第1、2步最佳工艺参数,最后测得自由基DPPH、O2-、·OH清除率分別75.37%、74.52%、76.28%。
作者简介:
刘世欣(1988.4-),女,河南安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淀粉糖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