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 任志鹏 丁雅勤 罗丽荣 胡志杰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03)
酸化压裂技术经多年研究,在油田开发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规模压裂一直是超低渗油田难采储量动用的重要技术措施。近些年,油井前期压裂措施后,30%左右的压裂液能正常返排,70%左右的压裂液随油井进入生产期后流入生产系统[1],造成原油乳化严重,密度大、粘度高、常规手段难以破乳。
压裂后的油井采出液成分十分复杂,含多种化学添加剂,乳化严重,乳化层比油重,比水轻,主要成分为含较多胶质、沥青质的原油和地层水,包含极少量化学药剂与黏土矿物,稳定性强,常规条件难以完全破[2]。乳化层的体积含水率较高,一般在20%左右,高者可达50%以上,若将单井采出液直接进行化学分析,存在诸多干扰因素,难以验证稳定乳化层存在的主要因素并找到解决方法。
为达到快速、便捷的分析原油乳化层存在的主要原因,实现完全破乳,试验采用样品离心分离,有机溶剂淋洗沉淀的方式,得到用于红外鉴定的样品;利用油田常用水溶性改性聚醚原油破乳剂(长庆化工集团)YT-100,调整破乳条件,设计并实现稳定乳化层完全破乳的室内方案。
1.1.1原油样品离心分离
将含有乳化层的原油样品45℃~48℃预处理加热至具备充分流动性,转移至均质化器或高速搅拌器搅拌10min,使样品中油、乳、水层充分混合均匀。为确保取样结果的均一稳定性,分别取上、中、下层混合均匀样品离心至油、乳、水三相完全分层,见图1所示,离心时间15 min~20 min,转速4000 r/min,观察结果直至同一原油样品的分次离心试样中油、乳、水占比完全相同。
图1 乳液原油离心后分层图
1.1.2原油族组成、红外样品前处理
原油本身就是数目众多的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的混合物[3],直接用乳化层原油做各种化学分析和成分鉴定,干扰因素过多。为进一步分析单井原油乳化层存在的主要原因,将离心后乳化层进行有机溶剂清洗、分离、沉淀,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将得到的各类产物分别用于红外鉴定与族组成分析。
图2 原油族组成、红外样品前处理过程示意图
实验条件:样品经有机溶剂淋洗沉淀干燥压盘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定,光谱采集范围4000cm-1~650cm-1,分辨率8cm-1,常温下采集所有样品光谱。
试验结论:红外光谱分析如图3、图4、图5所示,乳化原油用具有一定极性的有机溶剂清洗后的滤液和沉淀物,经红外特征官能团显示,其主要成分仍是原油。由于原油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大量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成分[4],在红外谱图分析过程中,有些物质 化合物含量极低,或者被其他化合物中的特征峰覆盖而不显峰也是常有现象,但仍能从谱图中得出以下结论:(1) 无乳化层原油的红外谱图的特征峰几乎一致,见图3所示,特征官能团出峰位置和开采层位没有直接关系。在谱图中,均能看到2960 cm-1~2830 cm-1附近的甲基及亚甲基νC-H,1460cm-1附近的甲基δas和亚甲基δ剪式,1380 cm-1甲基δs,725 cm-1附近的δ面内摇摆,900cm-1~650cm-1处1-3个较强的苯环δAR-H(面内),1600 cm-1附近芳香烃的νC=C[5];(2) 乳化层清洗后的滤液和沉淀物,红外谱图除了常规原油中包含的主要官能团外,在1700 cm-1附近出现νC=O,考虑为样品中含有酯类、酮类、醇、醛、羧酸类有机化合物;(3) 硅胶柱子残留物的谱图显示其主要成分并非原油,在3385 cm-1附近的宽峰为νN-H,考虑此化合物含氮,在1634 cm-1附近出现δC=C,该特征峰为C=C双取代或多取代, 由此可见,硅胶柱残留物是一类含双键、含氮结构简单的化合物,该类物质极性较弱,难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结合油井现场措施,考虑该类物质为压裂液中含氮化合物,如三乙胺等。综上所述,含乳化层原油的特征在于:较常规原油,乳化层原油中含有更多的酯类、酮类、醇、醛、羧酸类有机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原油中极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同时,乳化层中富集含氮、含双键类药剂残留,使原油乳状液十分稳定。
图3 无乳化层原油红外比对图
图4 NH7-1含乳化层原油红外比对图
图5 MP93井含乳化层原油红外比对图
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按照SY/T5119-2016执行,所有样品经氯仿纯化后,用于族组成分析。
试验结论:将含稳定乳化层、常规方法难以破乳的原油样品和含少量乳化层、常规方法可以破乳的原油样品分别进行原油族组成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中含稳定乳化层的原油样品中胶质、沥青质在四组分中占比较高,为8.27 %~10.56 %;表2中含少量乳化层原油样品的胶质、沥青质成分占比较低,为3.95 %~4.20 %。胶质、沥青质是天然的油包水型的乳化剂,他们在油水界面极易形成较为牢固的乳化膜,胶质、沥青质占比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强,难以破乳[6,7]。
表1 含稳定乳化层上层原油族组成分析表
表2 含极少量乳化层上层原油族组成分析表
试验条件:选用水溶性改性聚醚破乳剂YT-100,NH7-1乳化层混合均质化后,经蒸馏法测定乳化层体积含水率54.0 %,将其用于1、3、4、6、7号样品的乳化层破乳试验;剩余乳化层常温静置60天后取下1/3层样品(体积含水率为55.5%)用于2、5、8号样品破乳试验。
试验结论:NH7-1样品预处理55℃,若不加破乳剂,加热6 h以上均没有脱水现象,考虑实际现场的乳化层有自然沉淀现象试验加做了含水率较高、较难破乳的下部乳化层的破乳试验,破乳温度60 ℃,各样品的破乳时间如图6所示。破乳试验结果表明:(1 )稳定乳化层可以实现完全破乳,破乳时间12h,随着加药浓度增加,完全破乳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见图中1、3、4、6、7号样品的破乳试验曲线,时间较常规原油明显增长,破乳效率达91.9%以上,见表3;(2)下部乳化层更难破乳,破乳时间较常规乳化层明显增加,2、5、8号样品实现完全破乳需要时间分别为26 h、20 h、16 h以上,破乳时间随加药浓度增加而降低;(3)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和经济实用型,破乳剂的加药浓度建议控制在50mg/L~150mg/L,适当提高破乳温度,延长破乳时间,可以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
图6 NH7-1乳化层破乳试验
表3 乳化层样品脱水率表
综合考虑含乳化层原油的红外、族组成、破乳试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乳化层难以破乳的主要原因为乳化层较原油层含更多胶质、沥青质成分,压裂液中化学药剂残留会加速原油中胶质、沥青质聚集沉降,形成稳定乳化层。在实际油井生产过程中,为提高产量,需要特别重视乳化层的破乳,升高破乳温度、增加破乳时间、增大油水搅拌频率,以达到完全破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