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兴,刘寿堂,吴 刚
(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柳州 545006)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13/10 万,占原发性颅内肿瘤24%~30%[1];其中凸面脑膜瘤占脑膜瘤的12%~18%。有症状或巨大凸面脑膜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小于颅底脑膜瘤;但巨大的凸面脑膜瘤由于血供丰富,术中出血量大,可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术前介入栓塞供瘤血管可作为手术切除脑膜瘤的重要辅助手段(术前超选择栓塞富血运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既有利于减少肿瘤血供,还可缩小肿瘤直径。成功的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便于分离肿瘤,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开颅手术时间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术前介入栓塞巨大凸面脑膜瘤供血动脉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分析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 例凸面巨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直接开颅手术组41 例,术前介入栓塞联合开颅手术组45 例。纳入标准:(1)大脑凸面占位,肿瘤直径>3 cm,术后病理为脑膜瘤;(2)均成功行开颅手术治疗;(3)介入+开颅组患者均成功栓塞主要供血血管;(4)临床资料齐全。两组均为SimpsonⅠ级切除并且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凸面巨大脑膜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术前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患者肿瘤供血情况。超选颈外动脉来源的肿瘤供血动脉,选择PVA 颗粒或明胶海绵栓塞,再次造影确定栓塞效果。开颅手术: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手术切口及开颅范围。切除肿瘤时先对肿瘤进行减容,然后沿肿瘤边界分离,连带肿瘤基底附着硬膜全切除。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2)对比两组患者癫痫、术后出血、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3)出院时评价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恢复程度设“良好、残疾、植物生存、死亡”4 项标准,肿瘤消失、意识清醒、无残疾缺陷视为良好。(4)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KPS 量表、BI 量表总分0 ~100 分,分数越高相应状况越好。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介入+开颅组患者开颅手术时间短于直接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直接开颅组,输血率低于直接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介入+开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直接开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介入+开颅组良好率高于直接开颅组,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直接开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治疗后两组患者KPS、B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KPS、BI 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患者KPS、BI 评分比较(± s,分)
KPS治疗前 治疗后介入+开颅组 45 60.47±8.95 81.18±11.98直接开颅组 41 60.45±8.58 80.26±11.25 t 0.011 0.366 P 0.992 0.715组别 例数BI治疗前 治疗后介入+开颅组 45 59.74±6.58 79.48±10.27直接开颅组 41 59.98±6.65 78.69±10.33 t 0.168 0.355 P 0.866 0.723组别 例数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对于进行性增长或造成神经症状的脑膜瘤,其标准治疗方案仍是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2]。减少脑膜瘤切除过程中出血量,是增加手术安全性有效手段之一。吴鹏程[3]研究表明,在血供丰富的颅内肿瘤治疗过程中,开颅切除术前行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既能满足肿瘤切除的要求,又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行患者颅内血管、神经保护提高改善患者预后。
凸面脑膜瘤的肿瘤供血动脉多为颈内、外动脉联合,但以颈外动脉为主,其肿瘤中心血供源自颈外动脉,肿瘤周边包膜血供源自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系统。凸面脑膜瘤栓塞前脑血管造影既能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对颈外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减少术中出血;又可了解肿瘤周边静脉回流情况,提示术中注意保护,进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率和程度。脑膜瘤经栓塞后,3 ~7 d 出现肿瘤缺血坏死,伴肿瘤体积减少。故有学者建议栓塞后7 ~10 d 行手术治疗,此时肿瘤血供少,肿瘤体积缩小,术中更易切除[6]。然而,肿瘤栓塞后48 h 内,肿瘤可能由于缺血导致肿胀。对于巨大脑膜瘤,其增高颅内压,导致或加重脑疝,危机生命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结果示:术前介入栓塞联合开颅手术组相比直接开颅手术组,由于出血较少,切除肿瘤过程中,术野相对清晰,止血花费时间较少,整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可从侧面表明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降低了手术难度。在基层单位不时出现用血紧张的大环境下,输血减少不光对患者有益,还对节约社会资源有重要意义。尽管有文献报道介入栓塞联合开颅手术治疗可降低脑膜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增加切除率,但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无显著差异[4]。可能于样本量较少和肿瘤部位有关,对于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虽然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可给开颅手术带来诸多益处,但其本身作为高危有创操作,亦存在一定风险,如侧支循环血供减少或颅内正常血管误栓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偏瘫等[5]。所以并非所有凸面脑膜瘤切除手术术前都需要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应根据患者肿瘤血供情况和血管情况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凸面巨大脑膜瘤开颅术前介入栓塞供血动脉是一项安全、有益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输血概率及输血量,减少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