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 居文豪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400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具有艺术价值,可以作为教育资源来教授给学生。中学艺术教师需要学习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去。通过将艺术专业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艺术技能的同时,对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主观的认识。在艺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会被逐渐激发,触发学生对于研究传统文艺的兴趣,进而进行开拓性创新学习。
中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阶段,也是学生逐渐培养并具有学科素养的最初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学生来继承和发扬。在艺术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传统艺术时,也是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提升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养,最终达到塑造人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实则是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文艺情操,是艺术课程设置的重要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课程相融合,在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的精神理念,能够逐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丰富教学题材,充实课堂内容
课本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是课本的内容终究存在局限。教材中的知识点是相当丰富的,若是面面俱到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重点,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无法深究,虽然中学生还处在基础学习阶段,但是作为教师也应该引导,让学生养成深入学习的习惯。传统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是打破传统课本教学局限的有效方法,课本外的内容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主动积极。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时,艺术教师应该适当地查阅文献典籍,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中学生在学习之初加快形成对艺术的理解。(二)触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画画是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但是在艺术的教学内容中,画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艺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为繁杂,这对抱有“艺术就是画画”想法的学生来说是备受打击的,进而会使得学生对艺术学科逐渐缺乏兴趣。艺术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较多都是生僻的,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兴趣低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方法让课堂的趣味性逐渐丢失,也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学生自律意识还未形成,多数孩子较为好动,思想活跃,传统教学方法会打击孩子的创造力,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传统文化与艺术教学相结合,教师有选择地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所喜爱的知识内容,如在教学中讲述本土文化木雕艺术的由来与发展、木雕的工艺,等等,用学生熟悉的艺术文化引入教学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三)提升文化认知,传承中国文化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具有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与艺术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用传统文化的理念来学习艺术,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环境,使得学生本身能够在无形中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充实课堂的重要元素,知识面的拓宽、文化知识的熟悉掌握是艺术教师在教授艺术知识时的重要任务,最后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时代的发展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在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艺术如何继承?怎么继承?谁来继承?成为一大难题,日渐衰微的传统艺术不复往昔,而传统艺术走进课堂,让学生接触传统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学生中种下传承的种子,也是让传统文艺得以继承和保护的有益途径。(四)创新课堂教学,提升民族自信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成为解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学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教育策略,尊重孩子原生态理念开展艺术教学,传统文化与艺术教学内容融合是创新艺术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以全新的教学内容构建新颖的艺术课堂。在教授学生学习剪纸时,可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新奇美丽的剪纸,再渗透民间剪纸的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实践中去,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并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此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和建立民族自信,同时也很好地贯穿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一)教学内容丰富性原则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文化与艺术的课程密不可分,独具地方特色,如海洋剪纸、东阳木雕、瓯绣,等等,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领略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艺术教师不应该只着重于课本知识,应该收集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的素材,经过整合筛选其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教育价值的资源,运用适宜的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教师整理相关教学素材时要具有选择性,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出发,要选择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的内容,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教学课堂趣味化原则
枯燥乏味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这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学习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如何避免呆板的传统教学,就需要引入教学课堂趣味化原则。传统文化与艺术教学融合,在开课前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素材,因此,平时教师需要做好日常积累,课上多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合到课堂中。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文字改编成一段视频,借助图片、声音等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课上开展自主性合作练习,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收获乐趣,又能收获知识。(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的后遗症,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在将传统文化与艺术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同时也要引入不同特点的传统文化。多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也成为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途径之一,利用故事引入传统文化,在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走入艺术的殿堂。课堂的活动中最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保证课堂教学中手段多样,引入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才能让课堂更为丰富和具有趣味。(一)挖掘文化素材、独具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课堂终究还是要以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师在挖掘传统文化素材的过程中可以先立足本地文化,在课堂中引入本土文化资源,学生最熟悉也就意味着更能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除本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文化必然有与本地文化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适当引入,让学生的眼界逐渐开阔,增加学生的见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将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二)采取多种手段、深化文化理解
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具,带动学生学习艺术课程。例如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立体化呈现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传统文化;再者,教师可以讲述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民间故事,来引出传统文化;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文化内涵,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三)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实践是加深学生记忆,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教师可以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进行手艺表演和传授,让学生亲密接触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艺术的兴趣。传统文化与中学艺术相融合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在传统艺术逐渐没落的今天,把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逐渐担负起继承者和弘扬者的身份,是对文化的一种延续。传统文化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在学生基础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