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雯 朱 璞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临汾 041000;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太原 030031]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48— )的小说《坚果壳》讲述了一个现代版《哈姆雷特》的故事。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坚果壳》讲述了怀孕的特鲁迪出轨丈夫约翰的弟弟克劳德,并且特鲁迪和情人克劳德不仅鸠占鹊巢约翰的祖宅,还密谋杀害被赶出家门的约翰。作者伊恩·麦克尤恩以未出生的婴儿视角,讲述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故事。
(一)文本改编
对《哈姆雷特》的文本改编比较少,本文将以中国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先生(1910—1996)的话剧《雷雨》为主进行相应的分析。《雷雨》和《哈姆雷特》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两个作品都是借家庭生活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的黑暗现状,并且家庭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典型性的。两部作品都具有相同的写作手法,也就是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为了同一个中心内容服务。《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会涉及一个矛盾,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联系的两个人物之间都会有矛盾。《哈姆雷特》主要是从哈姆雷特和他叔叔之间的矛盾来展开。《雷雨》中的矛盾冲突明显要多于《哈姆雷特》。(二)影视改编
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哈姆雷特》的影视作品主要集中在电影方面。《哈姆雷特》(1948)的故事情节是与原著最为相似的,并荣获了第2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哈姆雷特》(1996),该片荣获了1997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服装、音乐等提名。《狮子王》(1995)被称为是动画版的《哈姆雷特》,片中三个主要角色:老狮子王木法沙、小狮子辛巴、老狮王的弟弟刀疤,都是《哈姆雷特》中角色的直接替换。《夜宴》(2006)中将“哈姆雷特式”的故事放在中国古代的背景下进行。影视作品中导演已经代替读者选择出了人物形象,让演员将书中的描写表现出来,是导演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展示给观众。影视作品为了考虑观众的观看效果,会慢慢地去展示整个故事情节,所以,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前期对一个人物的态度是厌恶的、唾弃的;在后期观众又会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同一人物产生怜悯、喜爱之情。通过对人物身上高低起伏的经历描写,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影视作品给观众一个既定的人物,让观众原来在脑海中的想象变成现实,有了实体。
(一)故事情节相似
《哈姆雷特》和《坚果壳》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两位父亲的死因也大致相同,都与自己的弟弟下毒有关:《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亲一如既往地在其固定的地点午睡时,其弟克劳狄斯将有毒的药水注入哈姆雷特父亲耳中,造成了他的死亡。《坚果壳》中约翰的弟弟克劳德在其饮用的鸡尾酒中加入乙二醇导致约翰的死亡,却企图营造约翰自杀的假象。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母感情和睦,在失去丈夫的庇佑后,她需要有人保护自己,所以她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新任国王小叔子克劳狄斯抛来的橄榄枝,在哈姆雷特父亲葬礼后和小叔子结婚。《坚果壳》中,未出世的婴儿的母亲特鲁迪和其丈夫约翰之间已经没有年少恋爱时的美好:约翰已经不是特鲁迪印象中那个意气风发的诗人,而是变成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坚持经营一家穷困潦倒的出版社;约翰患有牛皮癣导致手掌脱皮、粗硬和泛红,因此特鲁迪讨厌他手的样子和触感。而特鲁迪却变得越来越美丽,拥有稻草般的头发、苹果果肉般的雪白的肩头。对于特鲁迪喜欢上小叔子克劳德(两人之前更多是情人的关系)的原因没有详细描写,但是通过其他方面的描写,也可以大致判断出来其母亲和叔叔克劳德在一起的原因:两人一起吃西餐、喝红酒、聊世界局势,而特鲁迪乐在其中。约翰在家中许久未打扫的书房里给她读当年两人一起喜欢的诗时,特鲁迪在打瞌睡。从中可以分析出现在的特鲁迪已经不喜欢丈夫约翰了。麦克尤恩通过其笔下的“非常态成长”主题,揭露了当代英国社会的家庭伦理严重缺失问题。
(二)人物形象相似
在《哈姆雷特》和《坚果壳》中都描写了许多人物形象。正面复仇者形象:哈姆雷特和婴儿。反面邪恶人物:克劳狄斯和克劳德。女性形象:王后和特鲁迪等。1.正面复仇者形象。哈姆雷特和婴儿在复仇过程中都是优柔寡断。哈姆雷特认为,倘使在克劳狄斯祈祷过程中被自己复仇成功,那么根据他所信奉的宗教来说,克劳狄斯在死后就不会得到严重的惩罚;而如果克劳狄斯在做恶事时被自己杀害,那么克劳狄斯在死后就会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就导致哈姆雷特错过良好的复仇机会,使得哈姆雷特先后杀死奥菲利亚的父亲和哥哥这一系列的悲惨的事件发生。在《坚果壳》中,未出世的婴儿在知晓整个毒杀父亲的阴谋后,甚至知道特鲁迪和克劳德毒杀父亲的具体计划时,还对母亲抱有一丝丝的希望,希望母亲可以回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的少年时光,可以中断毒杀约翰的计划。婴儿在父亲约翰被杀害的过程中,飘游出母亲的子宫,想去阻止这场阴谋,在父亲第一次没有喝下被放毒药的饮品时,婴儿想让父亲赶紧走,想阻止毒杀。在父亲约翰被毒杀之后,婴儿想要对叔叔克劳德复仇:“我的叔叔肆意侵犯一位晚期妊娠的孕妇,致胎儿死亡,这无异于杀人。他会因此被捕,受审,获刑,坐牢。这样,我父亲的仇就报了一半。”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王子,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他想拥有和谐的家庭、美妙的爱情、美好的未来。克劳狄斯却亲手毁掉了他的幻想:克劳狄斯杀害哈姆雷特的父亲,娶其母亲,毁掉了他和谐的家庭;哈姆雷特因为复仇而错误地杀害了心中所珍视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使得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感情破碎。
《坚果壳》中未出世的婴儿渴望生命、渴望美好的亲情,希望自己的家庭是温馨的。书中写到未出世的婴儿数百万幼小的神经元就像不眠不休的蚕,从尾轴处吐出华丽的金色丝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婴儿本身自己就是渴望生命的,但生命力旺盛的婴儿最后产生不想出生的想法;在意识到母亲参与了毒杀父亲的事件中时,觉得母亲是被卷进这场阴谋中的,并认为自己出生的任务就是去挫败这场阴谋。母亲喜爱酗酒,却手覆上杯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必须考虑孩子。”没有再喝第三杯酒。因此,婴儿觉得母亲是爱自己的。
2.反面邪恶人物:克劳狄斯和克劳德。克劳狄斯和克劳德的性格有其相像之处:从两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们可以为了获得荣华富贵去伤害自己的亲人。
克劳狄斯篡权夺位,迎娶兄长的妻子,谋害侄子。他曾经忏悔过,但是随着事情一步步发展,他已经无法停止了。由此可见,他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
为了霸占哥哥约翰的豪宅,克劳德与特鲁迪狼狈为奸,计划下毒来谋害哥哥。从克劳德和特鲁迪的纵欲可以看出,克劳德本质上也不想让哥哥的孩子出生。最后在两人谋杀约翰的阴谋暴露后,计划逃走,却正赶在特鲁迪生产之时,克劳德只顾着自己逃跑,不管不顾正要生产的特鲁迪。
3.女性形象。《坚果壳》与《哈姆雷特》剧形式上的相似,最为直观和突出的就是人物名称的相似性。王后和特鲁迪两位女性都是背叛自己的丈夫,与丈夫的弟弟乱伦,但对孩子还有温情。王后仅仅是想要一个依靠,迫于现实原因背叛了自己的丈夫,但她依旧疼爱自己的孩子。母亲特鲁迪美丽、温暖、狭隘、自私。她逐渐厌恶甚至开始痛恨父亲(尤其是父亲患病的手),继而又爱上叔叔克劳德。叔叔是一个喜欢重复、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人,母亲特鲁迪的这个变化,是一种“离开诗歌走向愚蠢的陈词滥调”。母亲甘愿做叔叔的小老鼠,甘愿机械地啃盐焗坚果,这种堕落如同破败的府邸,一切似乎都在瓦解,但母亲仍甘愿深陷其中,母亲沦陷了。随后是母亲与叔叔密谋的一场暗杀,因为对世俗的贪婪,母亲意欲彻底断送过往的诗意。麦克尤恩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对两性关系的呈现,因此有不少研究者从性别、两性等角度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结局处理不同
《哈姆雷特》中各类人物的结局都非常清晰明了,且哈姆雷特最后成功复仇了。克劳狄斯死在侄子哈姆雷特的毒剑下,是一个由哈姆雷特亲自复仇成功且恶有恶报的结局。最终,恶人的惩罚是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亲自动手得以实现的。哈姆雷特和他母亲最终都走向死亡。《坚果壳》中各类人物的结局都交代得比较模糊,读者只能从作者麦克尤恩的一些暗示中推测结局。最后恶人得到了恶报是通过遵守社会规范的法律来实现的,并不是通过婴儿亲自动手复仇的。从婴儿所说的“未出世的婴儿也在想他和母亲的牢房,希望不要太小”便可以看出这点。文中所叙述的磨损的台阶逐渐上升也暗示着恶人在一步一步走向监狱。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展示给读者的是要通过法律的渠道来惩罚恶人。母亲最后生下婴儿,书中对母亲和婴儿的结局描写得并不明确。
(二)叙述重点及叙事视角
《哈姆雷特》中讲述了哈姆雷特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复仇过程。文中对复仇细节的描写比较详细,而对克劳狄斯如何毒杀哈姆雷特父亲的描写比较少。《坚果壳》中讲述未出生婴儿复仇过程则是运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克劳德和特鲁迪如何去杀害约翰。例如写特鲁迪一边觉得自己曾真挚地爱过约翰,一边又想为了财产杀害约翰的矛盾心理。而对于复仇的结局描写少之又少,仅仅是从作者麦克尤恩文章最后那些与牢房大小等相关的词语来推断出复仇是成功的。
《哈姆雷特》中的“非自然叙述者”是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少,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哈姆雷特》中鬼魂所说的话:“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从中可以看出鬼魂指引哈姆雷特为父报仇。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童年往往抒发了他“从时间中逃离的怀旧之情”,但同时也是现代人对抗人类堕落和疏离的有力武器。因此,《坚果壳》中的“非自然叙述者”是未出生的婴儿。未出生的婴儿贯穿全文,是《坚果壳》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讲述者。作者想通过婴儿之口去展现人性。《坚果壳》中的婴儿,它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即已预知父亲的悲剧,但它无力阻止。而在小说结尾,主角的“破壳”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复仇。《哈姆雷特》中主角由生到死,死亡之后的世界因未知而让人畏惧。《坚果壳》中的主角想到出生后的世界,哪怕早已洞察新世界的险恶,却仍旧对未来充满期待。书中作者赋予婴儿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头脑和说话权力的第一人称“我”,去描述出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特鲁迪和克劳德为了财产毒害约翰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来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坚果壳》中,出现数不胜数的表现作者政治观念的片段。麦克尤恩拒绝接受英国脱离欧盟。书中的母亲喜欢听播客上的讲座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有声读物——十五集的《了解你的酒》、17世纪剧作家传记,还有各种世界名著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声音来播送实用信息,谈论世界局势,在谈论世界局势时往往都是唉声叹气。婴儿的母亲以及他的叔叔都觉得世界局势很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当时的政治也是持不乐观态度。
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婴儿在复仇意识中,还夹杂着忧患意识。《坚果壳》是一部以胎儿视角讲述的谋杀故事,小说沿用了麦克尤恩早期的写作风格,突出表现人性的阴暗面,使人感到不安,同时又展现了麦克尤恩关注国际社会问题的全球视野。《坚果壳》采用胎儿这一“非自然叙述者”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故事空间。“我”最开始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灵魂,没人反驳或者斥责我,我无名无姓,没有先前的地址,没有宗教信仰,不负债,不树敌”。《坚果壳》在多个章节中借助文中人物所听的电台内容,描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困境:价值观混乱、贫富差距、文明冲突、民主悖论、环境破坏,等等。麦克尤恩的短句子,表述精确而有力。这让人在关注故事情节推进的同时,内心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而人类的这些生存危机,如何让果壳之内的“我”敏感而又脆弱,又让果壳之外的世界在沉沦中麻木,又在麻木中沉沦?无疑,作者对世界的态度是悲观的。麦克尤恩作为英国社会中的一员,他与其他英国公民一样都无法逃离这种不安的现实情绪。
《坚果壳》开头就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话:“哦,天哪,要不是我噩梦连连,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我依然认为自己是无限宇宙之王。”作者把“坚果壳”作为书名,不仅仅是向莎翁致敬,更多的是暗示了他试图传达的一些信息。首先,《坚果壳》本书的主要视角:胎儿,就是坚果壳形象化的存在,母亲子宫里可以勘探外界秘密的婴儿,安安静静地注视着外界发生的一切,被动地接受着外界传达给他的一切,他能做的却非常少,至多狠狠地踢母亲一脚来表示他的情绪,正如果仁想传递出去信息,却无法穿过厚厚的坚果壳一样。存在,却无力改变。其次,坚果壳还是书中所有人物动机的隐喻。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欲望,往往并非源自简单的爱恨情仇,甚至于是自己都难以察觉最深处的动机。每个人都如同一枚坚果,紧紧包裹住自己最不为人知的欲望,又试图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释、获取和满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