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摘要: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意味着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成渝城市群本就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严重的区域,随着成渝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向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因此整合成渝地区养老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两地特色养老,提升养老政策、制度的协同度成为亟待重视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成渝地区;经济;养老
一、成渝两地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保障需求
(一)老龄化现状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超过7%,則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9年底,四川省这个数据达到15.75%,重庆市则达到15.35%。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07%,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3%。成渝两地老龄化在全国排名居前,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且老龄化还在进一步深化的情况。
(二)养老保障需求
具体到各区县,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等作为成都市的老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其中最高的金牛区为 25.54%;天府新区和高新区是成都经济发展下新形成的城区,和其他城区相比,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与四川类似,重庆各区县中,相比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主城区都市圈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23.28%。渝中区是重庆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 33.31%,远高于其他城区。中心城区的老龄化集中趋势凸显了区域养老保障需求的迫切。其次,由人口的频繁流动对区域内养老保障的一体化提出要求,即所谓的“便携性”。
二、成渝地区特色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供给短缺
重庆英才大会数据披露,重庆市目前老年人口达719.55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56万;而全市护理人员总缺口达30万,专业医生、专业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匮乏。同时,成渝地区很多养老机构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更多的是雇佣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下岗员工,对专业标准要求不严。很多医护院校毕业人员也不愿从事养老产业,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情况。整体社会氛围对于养老服务工作苦累脏的陈旧观念仍然较浓。
(二)区域协同乏力
目前,成渝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系统的整体性,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及周边的次级城市都在各自探索,不仅没有形成推进协同发展的合力,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政策的出台不是出于顶层设计,而是现实倒逼的产物,缺乏连贯性。就目前而言,居家养老仍然是主流,机构养老正在蓬勃发展,社区养老尚在形成之中,如何将这三者有机联系起来,是我们推进成渝地区特色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资源亟待优化
成都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地势平坦且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生活节奏慢,是数一数二的养老福地,重庆也有着“山城”“雾都”美誉,山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可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以“山水之地生态养老”为主题的养老服务。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将“一体化”等同于“同质化”,产生对某一类养老项目或养老制度建设的惯性,如部分次级城市依托相较于特大城市的环境优势,对康养项目和养老地产不切实际的滥造和投入,造成了区域内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容易形成资源浪费。
三、实现成渝两地特色养老的途径选择
(一)培育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
由两地民政部门牵头,健全共建共享统筹合作机制,加强养老产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人才培养,依托目前的高校和职业院校资源,聚焦技能培训、就业引领、产教融合、技能评价等方面,建设立足重庆、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示范性项目,开设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设置养老专业。联合卫生院校、科研院所、养老机构、行业协会等,通过招考、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年轻人才投身养老产业。
(二)因地制宜,打造优势互补的地方特色
在成渝城市群养老保障一体化建设中,应避免开发和建设的“同质化”现象,考虑民族地区、高山、平原、沿江地区养老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和康养资源的优势功能,充分发挥跨区域的资源互补、政策互通优势,探索不同的地方建设经验和特色主题,“因地制宜” 地发展地方性养老服务和适老设施,实现区域内的养老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成渝城市群养老保障一体化的整体格局。
(三)智慧养老,解锁创新养老的体系建设
注重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成渝两地政府要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智慧健康技术服务”,建立统一的康养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信息化、智慧化康养。在各大养老中心和养老机构组织普及推广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评估档案、信息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以及老年人家庭、身体、心理等方面更为便捷掌握的信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比如推行“时间银行”:即鼓励个人利用闲暇时间为老人提供为老志愿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在其年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同等时长的免费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守红.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概念界定与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08(06):21-25.
[2]周韬.空间与产业双重维度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机理及空间外部性测度——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06):71-7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J].自然资源通讯,2018(23):6-9.
[4]王树盛.都市圈背景下城市与交通规划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3(11):47-48.
[5]李国平.一体化发展与相对独立性[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9(15):92-94.李宏.《中华
[6]蔡红.中国城市老年社区的空间与环境[J].建筑师,2003(04):21-27.
[7]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08):27-32.
[8]迟文君.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陈卫民,施美程.人口老龄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J].人口研究,2014(05):3-16.
[10]成希.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