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龙 郭敬伟
摘要: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我国多个领域都在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并且,人工智能在为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简单阐述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并且简要分析了就业趋势,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特点;就业趋势
前言:人工智能的出现,让社会、群众、国家的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如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加顺畅,发明了GPS;为了满足群众的线上支付需求,发明了微信等。由此能够看出,人工智能的出现,能满足人类的高要求,并在转变群众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提高了群众的工作质量,代替了很多传统岗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特点及就业趋势意义重大。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交叉性特点的学科,如今无法给予其准确定位[1]。作为顺应时代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主要的设立目地就是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开发、钻研,研制出能够模拟人类思想、行为的智能机器,从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等带来更多便利。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化,智能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功,并且能逐渐代替人类进行一些复杂性的工作,完成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独立操作,但是其在高危行业应用中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二、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特点
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特点有“整合性、分化性、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等[2]。将其运用在工作中,并设定好指令,就能进行工作,并且毫无情感变化。同时,人工智能能够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其准确率较高,整体效率高于人工大约10倍左右。其次,人工智能劳动能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且对环境的要求、需求低,受伤率低,适用于各种高危行业。
三、人工智能时代就业趋势
(一)智力劳动者占比增加
在普遍运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统的体力劳动形式、脑力劳动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如相关企业工厂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商场的销售员等,在不断的发展中,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3]。将来的社会中,靠体力劳动的就业人员将会逐渐减少,而脑力劳动的就业人员将会不断增加,就业市场整体中,智力劳动者的占比会逐渐增加。尤其在将来的社会中,技术、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需求会成为时代的发展方向。一些需要高技术的生产企业、服务领域都将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关的劳动人员必须要提高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的敏捷性、灵活性,有效的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扫清一些阻碍,以便更好的去适应新颖的科学技术,全新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角色。
(二)创新能力重要性提升
从智能机器的角度来看,针对一些具有创新性工作、策略性工作、领导团队、思想情感交流等,无法真正取代人类,其受软件、程序的制约,只能做一些具有重复性、简单性、规律性的工作,以及数据计算,并且智能机器针对一些突发情况,无法做到随机应变,只能按照程序中的指令行动。
所以,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思维、思考能力、复杂计算能力的劳动者,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仍旧是不同行业中的主力军,是未来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劳动者要利用有效的机会,掌握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内容,要具有较强的软实力,更加灵活、熟练的与人工智能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创新的方式、思维去处理不同的问题,并做好相关工作项目。
此外,未来不同领域中会出现相同的场面——人工智能并存,将智能机器作为人工工作开展的辅助手段,以此提高人类的工作质量。如,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领域数据的分析,以及医疗领域中判断病情,治疗患者、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工作等,都将以人工为主,体现出人工智能辅助工作的特点。
(三)劳动技能多元化
在现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中,我国多数劳动者所学习的技术逐渐趋于多元化,并且这些劳动者多数都在从事着技术、科研、管理等多种工作。所学习的技术中包含了硬件技术,情感交流等软件技术。而且,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劳动者将需要熟练的掌握不同技术要点,且所学习的技术特点也应更广泛,这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具备更强的身体素质以及整体能力。因此,基于市场媒介身份,一些需要寻找工作,想要就业的人群,应了解市场的时机变化,如关注网络上的市场信息,关注传统媒体信息,并主动、积极的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去更新思想觀念,提升自身能力,学习更多的工作技术,让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增强,从而在就业的道路中能够获取长远发展,并且能快速的适应岗位,做出一番好成绩。此外,劳动人员也应时刻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进行细致的钻研,认真分析其技术的特点,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为群众带来了很多益处,并对社会的整体秩序产生了强烈冲击。所以,这对于相关企业、部门来讲,是一种不可多得机会。因此,相关企业、部门应了解时代发展情况,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为群众提供更多新型岗位的就业机会,提升劳动者、从业者的能力,并为其提供多种保障,以此减少人工智能对群众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让社会发展的更加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葛鹏. 人工智能对就业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J]. 中国物价,2021,(08):81-84.
[2]魏巍. 人工智能就业创新效应补偿了替代效应吗?[J]. 企业经济,2021,40(07):137-145.
[3]魏建,徐恺岳.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04):84-96.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2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