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期石窟 隋至盛唐

2021-10-25 13:22
摄影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洞窟塑像石窟

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由于第二次中亚考察的成功,斯坦因计划进行第三次中亚考察,重点考察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天山北麓地区以及罗布荒漠,后来又将计划延伸至内蒙古额济纳的哈拉浩特(黑城)遗址。1914年3月16日,斯坦因再次从米兰来到了敦煌,随即开始考察敦煌西部的汉长城。4月2日,他再次造访莫高窟并停留了一周的时间。1928年,斯坦因出版了他的第三次中亚考察报告《亚洲腹地——在中亚、甘肃和伊朗东部考察的详尽报告》(Innermost Asia,Detailed Report of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Kan-Suand Eastern Iran),书中有40幅敦煌和莫高窟的照片,内容涉及敦煌汉长城、敦煌县城、莫高窟以及敦煌周边的自然环境。

斯坦因在印度旁遮普大学任注册官时,曾师从梅约艺术学院院长亨利·安德鲁斯(Frederick Henry Andrews,1866 —1957)学习摄影,又曾受聘在印度考古调查局从事考古调查。这样的经历,使得斯坦因在莫高窟拍摄的照片信息量大、影像质量上乘。他的很多照片都纳入了人物作为比例参照,让人们对他所拍摄的遗址有了较为直观和准确的体积感。

值得一提的是,那幅广泛流传的藏经洞门外堆满了手稿的照片,由于斯坦因的失误造成原底片二次曝光,最后不得不在藏经洞外观的照片中添加了几堆手稿。斯坦因拍摄的王圆的照片,也是让后人一睹这位道士真容的绝版作品。

1908年2月25日,法国西域考古探险团团长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和他的团员们也来到了莫高窟。先期抵达的探险团专业摄影师夏尔·努埃特(Charles Nouette),按照莫高窟的大片纵切面完成了对洞窟的编号。测绘师路易·瓦扬(Louis Vaillant)则绘制了石窟分布平面草图。夏尔·努埃特在短暂的时间里,以迅速而又锐利的目光,几乎抓住了莫高窟中所有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系统地拍摄了莫高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北朝乱世尘埃落定,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终结于隋朝,但是南北朝的崇佛之风依旧延续了下来,莫高窟的营建在盛世图景与帝王弘法的风气中迎来一个重要时期。隋朝短短37年,留下了七十多个石窟,意义非凡——在官府倡导下,译经运动如火如荼;石窟形制、壁画、塑像屡见新意,敦煌工匠、艺术家们在其注入了许多可能性与创造性,活力四现;塑像迅速本土化,富有人文余韻; 壁画中飞天空前增多,降福人间……

这种风采延续至初唐,愈发生动,洋溢着人性味。随着唐王朝统治新疆全境及中亚部分地区,丝绸之路臻至全盛,首都长安成为万方辐辏之地。公元705年,大唐国祚重回李氏,敦煌的盛唐时代—— 也是文化上最有成就的时期,随之开启。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时代,八十余座盛唐窟、四百壁粉墨丹青,占了莫高窟壁画总数的六分之一,至今金碧辉煌,动人心弦。

在敦煌百年的东西交流中,中原风貌西传,西域佛教东来,敦煌位居交通要地,得享最新的文化信息。敦煌石窟也因之飞速发展,宏大洞窟频开,彩塑、壁画艺术日趋成熟,俨然成为一条独特的画廊,花团锦簇,秾丽丰富,成为繁华世俗的真实写照。

夜半逾城故事,其上并画有伎乐飞天等,线条飞扬舞动,与色彩相融合。下部西壁绘故事一铺。1908年后,洞窟中央佛坛上增塑灵官塑像一身。

敦煌莫高窟第209窟,主室西壁。窟顶西披描绘佛传故事中的情节,乘象人胎故事。

猜你喜欢
洞窟塑像石窟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浮尘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塑像和井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夜宿石窟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