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去看一场戏。”1950年3月,18岁的上海青年刘石安匆匆跑出家门。他的妈妈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儿子一走就是两年多,居然瞒着她上了朝鲜战场。
刘石安开始所在的连队后来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与26军、27军同属宋时轮任司令员的第9兵团。最初,兵团任务是解放台湾,但随着形势发展,变成抗美援朝的一支精锐部队。1950年10月,刘石安与战友们坐着火车北上,跨过鸭绿江,奔赴一个寒冰与热血交融、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不朽传奇的战场——长津湖。
今年9月30日,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讲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真实的战役比电影更惨烈。70多年后,我们“参战”的方式就是重温和铭记。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长津湖》电影联合导演之一陈凯歌提到《孙子兵法》的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强调军纪的16个字,就是长津湖将士们的真实写照。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与工业基础雄厚的美国的军备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特别是在长津湖战役中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正面交手的美陆战第1师,被美国媒体这样评价:“这是我们最精锐和最优秀的部队。这支部队也许有一天会被打败,除非那一天太阳从西边升起。”
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接见宋时轮,赋予第9兵团的作战目标是:打败美陆战第1师。毛泽东说:“美国人是最怕死的,只要美陆战第1师顶不住,抓住这个主要精锐,就可以化解矛盾、争得主动。”
毛泽东还对宋时轮说:“解放战争中,你的兵团练就了一身硬骨头,是善打狙击战、勇战恶敌的部队之一。现在用你的兵团,目的就在此。”
虽然斗志昂扬,但第9兵团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大。当时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最低到零下43摄氏度。极寒天气完全超出第9兵团的预想。据第20军副军长廖政国回忆:“当时什么资料也没有,连作战地图司令部也只有一份。”
另外,后勤保障也出现了很大困难。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长荣曾回忆:“鸭绿江北岸的物资堆积如山,我们没有制空权,又缺乏交通运输工具,再加上朝鲜公路狭窄难走,又逢大雪封山,物资运不上去。”刘石安也回忆,部队入朝时背的口粮几天就吃完了,只能就地寻找食物,条件恶劣时只能饮冰食雪。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采用“节节抵抗、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歼敌”的方针,即将在长津湖上演一场对美军的围猎战。
歼灭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
11月26日夜,美第7师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率团部到达新兴里以南的后浦,开设指挥部。这个团在美国陆军中战斗力很强,在一战中因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美国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
但这支军队没想到,在长津湖沿岸群山行进,总能突然碰到埋伏的志愿军。原来,10余万志愿军在崎岖山地隐蔽行军,经过长途奔袭,以日平均行军30公里的速度,已经在26日前集结在长津湖。
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空中优势,志愿军在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面对强敌,志愿军以穿插分队、渗透分队和部分纵深攻击力量,肢解对方战斗体系,再分片围而歼之。美军虽然每天都派飞机空中侦察,竟未发现第9兵团的踪迹,被称为“奇迹”。
但哪有什么奇迹?志愿军只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这背后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和团体。比如,在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第27师238团对50多个被美军占领的据点发起攻击。3营8连攻至江边,遭一处美军火力点扫射,多名战士舍命近距离爆破均未成功。为配合238团作战,第80师炮兵团92炮连5班班长孔庆三奉命带班摧毁美军火力点。但火力点前沿被小山岡遮掩,无法直瞄射击。迎着猛烈炮火,孔庆三带人将步兵炮推上距离射击目标仅20米的小山冈,但地面坚硬,无法构筑炮阵地,炮的右驻锄悬空。千钧一发之际,孔庆三用肩膀抵住右驻锄,命令炮手射击,终于摧毁了敌人火力点。但孔庆三被火炮后坐力撞伤,又遭弹片击中,英勇牺牲。
牺牲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就有人们熟知的“冰雕连”的故事。志愿军第27军80师242团5连在冲锋时受到美军火力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上,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全部冻亡。“冰雕连”用生命诠释着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任何冰与血的考验!
新兴里战斗,志愿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并缴获了“北极熊团”团旗。
“英雄之问”的英雄回答
新兴里战斗只是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在柳潭里,志愿军把美军打得大溃退,日本《朝日新闻》对此刊登大标题“美陆战第1师孤立在长津湖地区”。
战后,美陆战第1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心有余悸:“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第1师绝不可能逃离长津湖。”
战后,尽管毛泽东、彭德怀等对第9兵团给予了极高评价,但宋时轮依然想着那些埋骨朝鲜的战士们。在1952年8月离开抗美援朝前线、离开牺牲在长津湖畔的战友时,宋时轮朝烈士们长眠的方向鞠了一躬,起身时泪流满面……
让宋时轮落泪的,是长津湖战役中中华民族一个个不屈的脊梁。第20军59师177团6连曾奉命坚守死鹰岭高地,成为这场战役中的又一个“冰雕连”。战友们在该连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一首绝命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究竟是什么鼓舞着这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成为人民英雄?”在研究抗美援朝时,很多人不断发出这样的“英雄之问”。刘石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国家解放了,人民不受压迫了,当时的我辈作为青年学生,要有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