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下班路上读汪曾祺的小说,等车时读了一篇,车上读了四篇,到家后意犹未尽,再读一篇。汪公的小说随时可读,可以读很多遍。如今的短篇小说不那么容易读,不够迷人,因为技巧把人挡住了。技巧之外,东西不多。汪曾祺的小说则相反。
苏东坡和张居正都说过,绚丽之后的平淡,才是了不起的。汪公早年也多在技巧上用功,晚年得自在,回归传统,心中无藩篱,放手写来,最能得笔记文的神韵。
汪曾祺写兽医姚有多“生活很简朴”,早上一壶茶,三个肉包子,中午一碗面,两个插酥烧饼,晚饭喝粥。看得人好舒服,心生羡慕。晚饭只喝粥,当然要早睡早起。起来了,绕城墙走一圈,练两套拳。小城里的日子,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福莫大于无忧。
如果此刻有一点疑惑的话,不是精力的衰退,也不是思考的迟钝,而是思考的深度不在期望的层次上。愈希望摆脱,愈被迅速拉回现实。现实是一锅酱汤,自以为跳出了,身上残留的还是它的气味。
值得安慰的地方在于,由于距离太近,我们看不清自己。实际上,我们可能比自己以为的更好,因为在陌生感上才能建立起一个形象。
藏起一部分,以便更好地被理解。
适用主题:技巧之外,情味为真;认清距离,看清自己;藏锋去利,自然淳美……
学生运用示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是可見,茫茫人海,遇见理解自己者,是何等困难?然而,这种难是由于人知己本身即难,还是己令人难知呢?张宗子在《秋水马蹄》写道:“藏起一部分,以便更好被理解。”原来,被理解、得知己是有方法的。藏起一部分,藏起的是自设的藩篱,自戴的面具;藏起一部分,藏起的是自以为利器的技巧,自以为荣光的修饰;藏起一部分,是把生活的荣利一时放下,让自己的臻萃鲜亮。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人所共知,然其知己多认其为“教员”;蒋英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人所共知,然其知己更愿称其为“音乐界的奇花”;此二人知己颇多,正因为他们善于藏起一部分,而让自己真如圆融、人知其性。
藏锋去利,自然淳美。见性真如,何愁不己知也?(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阚慈新/指导教师:郭国酬 钟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