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渗透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DTRO膜浓缩液应用实例

2021-10-25 09:43李方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浓缩液倍率氯化钠

李方玉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34)

1 引言

垃圾渗滤液采用膜过滤处理的过程中,渗滤液中的大部分污染物通过物理过程转移富集于浓缩液中,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去除[1-2]。浓缩液大部分呈棕黑色,色度大,浊度、COD及电导率高,盐含量较高,且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如何有效地解决垃圾渗滤液经膜处理后产生的膜浓缩液处理问题,是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满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技术关键和难点[3]。采用正渗透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膜处理过程中膜浓缩液进行再浓缩,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为今后沈阳市乃至辽宁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4-5]。

2 工程概况

工程采用“预处理+两级DTRO+离子交换”和“浓缩液浸没式蒸发”的复合式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6]。浸没式蒸发工艺处理膜浓缩液,在运行过程中受高浓度COD等有机物影响,产物为70%~90%含水率的高浓缩比废液,同时具有高能耗、成本高及蒸发过程中臭气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采用正渗透工艺对膜浓缩液进行再浓缩,减少进入末端浸没式蒸发工艺的浓缩液总量,从而降低成本[7-9]。

3 工艺设计

3.1 水质水量

设计处理规模为12 m3/d(以产水计),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进水水质设计指标

设计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见表2。设计出水水质要求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表2 出水水质设计指标 mg/L

3.2 工艺流程

依次通过石灰反应池、PAM反应池、斜管沉淀池、PCF过滤器以及保安过滤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污染物,预处理系统出水经增压泵进入两级DTRO系统和离子交换系统,合格产水外排。浓缩液处理包括正渗透和浸没式蒸发两个过程:浓缩液进入正渗透系统进行再浓缩,合格产水外排;超浓缩液进入浸没式蒸发系统进行处理。

正渗透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正渗透系统为3段式设计,包含FO膜原件、废水进水增压泵、废水进水过滤器、汲取液进水增压泵、汲取液进水过滤器、废水循环泵、汲取液循环泵、进水加药装置以及汲取液回收系统。废水首先进入FO进行深度浓缩,浓缩的废水从FO系统第3阶段排出,汲取液(NaCl)以逆流方式进入系统,即在第3阶段开始进入系统并在第1阶段流出。稀释汲取液进入HBCR系统处理回收。

图1 正渗透处理工艺流程

3.3 主要设备参数

3.3.1 正渗透膜参数

正渗透膜主要参数及规格见表3。

表3 膜参数及规格

3.3.2 主要设备参数

主要设备参数见表4。

表4 主要设备参数

4 运行效果分析

正渗透处理DTRO膜浓缩液的过程中,运行效果不仅与膜材料和膜结构相关,还与运行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密切相关。以垃圾渗滤液DTRO膜浓缩液为实验用水,氯化钠为汲取液,分别研究了操作温度、pH、原水流量、汲取液浓度对正渗透减量处理DTRO膜浓缩液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运行工况。

4.1 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对溶液的物理性质(密度、渗透压、扩散系数、黏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是影响能耗高低的重要因素。实验条件:进水为DTRO膜浓缩液,pH为5.0,汲取液为10%氯化钠溶液,膜浓缩液在膜表面流量为25 m3/h,温度分别取30,32,34,36,38,40,42℃。膜通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温度缓慢上升,膜通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当温度为30℃时膜通量为1.19 L/(m2·h),温度为40℃时膜通量为1.67 L/(m2·h),较20℃时提升了0.48 L/(m2·h),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增加了水的传质能力,提高了水的传质系数,有利于提高膜的渗透性能,故膜通量增高。当温度为42℃时膜通量为1.68 L/(m2·h),较40℃时的膜通量相差不明显,同时升高温度提高了溶液中盐的扩散系数,膜的截留性能会稍微下降。

表5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正渗透系统回收率及对DTRO膜浓缩液再浓缩的效果。由表5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时系统回收率和浓缩倍率均有所提高,但当温度高于40℃时,系统回收率和浓缩倍率提高不明显。

表5 温度对系统回收率及浓缩倍率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温度对于正渗透的工艺性能有着复杂影响。一方面,温度升高有利于膜通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温度也不易过高,超过40℃时,膜通量、系统回收率及浓缩倍率变化不明显,据此,确定后续工况最佳温度为40℃。

4.2 pH的影响

实验条件:进水为DTRO膜浓缩液,温度为40℃,汲取液为10%氯化钠溶液,膜浓缩液在膜表面流量为25 m3/h,进水pH分别取3.0,3.5,4.0,4.5,5.0,5.5,6.0,6.5,7.0。图3为不同进水pH时膜通量的变化情况。

图3 进水pH对膜通量的影响

从图3可见,进水pH对膜通量影响不明显。当pH为中性时(pH 6~7),膜通量有小幅度下降趋势。进水pH对溶液中有机物、膜表面的电荷特性均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污染物在膜表面的结垢或结晶行为。通常溶液中的有机物、胶体物质容易带有负电荷,调整pH至酸性后,这类物质的电荷趋于中性,不容易在膜表面附着。pH为酸性时,活性层侧膜表面的H+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抑制膜表面CaCO3等的结垢,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膜通量。

不同pH下系统的回收率及浓缩倍率见表6。由表6可见,进水pH对正渗透工艺性能影响不大,但就长期运行而言,进水pH宜维持在6.0左右。

表6 pH对系统回收率及浓缩倍率的影响

4.3 膜面流量的影响

实验条件:进水为DTRO膜浓缩液,温度为40℃,pH为6.0,汲取液为10%氯化钠溶液,膜面流量分别取15,20,25,30,35,40 m3/h。图4为不同膜面流量条件下膜通量的变化情况。

图4 膜面流量对膜通量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膜面流量的增加,膜通量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增大膜面流量,膜面流速进而增大,即增加了膜表面的湍流流速,减小了膜表面的浓差极化,故膜通量增大;但是由于流速过大,又降低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差,降低了膜的渗透推动力,导致膜通量有下降趋势。

不同膜面流量条件下系统的回收率及浓缩倍率见表7。由表7可知,当膜面流量为30 m3/h时,系统回收率和浓缩倍率最高,分别为45.36%和1.83。

表7 膜面流量对系统回收率及浓缩倍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最佳膜面流量为30 m3/h,此时,浓差极化的作用已降至很低,膜通量较高。若膜面流量过高,不但会降低渗透压差,还可能导致驱动流体循环的泵消耗的能量过高。

4.4 汲取液浓度的影响

实验条件:进水为DTRO膜浓缩液,温度为40℃,pH为6.0,膜面流量为30 m3/h,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分别为8%,10%,12%,14%,16%,18%。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汲取液浓度升高,膜通量有上升趋势,当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小于14%时,随着汲取液浓度增大,膜通量迅速增大;当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大于14%时,膜通量趋于平稳。这是由于汲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差逐渐升高,正渗透是以渗透压差作为推动力,因此,膜通量也会显著上升。汲取液浓度过高会加剧浓差极化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膜通量趋向平稳。

表8为不同汲取液浓度下,正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及对原水的浓缩程度。由表8可以看出,在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大于14%时,回收率大于50%,最高可达到55.77%,对DTRO膜浓缩液可进一步减量一倍。综合考虑运行成本、药剂成本等因素,最佳汲取液氯化钠浓度为14%。

表8 汲取液氯化钠浓度对系统回收率及浓缩倍率的影响

4.5 小结

通过研究温度、pH、膜面流量、汲取液浓度等因素对正渗透膜通量、回收率等工艺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温度对正渗透的膜通量有较大影响,膜通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升高能耗增大,综合考虑工艺运行情况,最佳温度为40℃。

(2)进水pH对正渗透系统影响不是很明显,一般进水pH在6.0左右即可。

(3)膜面流量对膜通量有较大影响,膜通量随着膜面流量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确定最佳膜面流量为30 m3/h。

(4)膜通量随汲取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运行成本、药剂成本等因素,最佳汲取液氯化钠浓度为14%。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回收率大于50%,渗滤液浓缩倍率大于2。

5 经济效益分析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困难,国内外膜浓缩液的处理技术存在二次污染、能耗高、成本高等不足之处。因此必须对膜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的减量处理,减少进入末端处置的浓缩液量。根据以上研究可知,在最佳运行条件下,正渗透系统可对DTRO膜浓缩液减量50%以上,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6 结语

正渗透可作为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减量处理工艺,与其他浓缩液末端处理工艺组合,集成以正渗透为核心的浓缩液处理新工艺,形成一种小规模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应急处理系统,可以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处理不彻底、浓缩液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猜你喜欢
浓缩液倍率氯化钠
中药醇沉前浓缩液质控指标的完善及标准建立——以党参醇沉为例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不同香型再造烟叶浓缩液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差异性研究
倍率控制下的机器人轨迹生成算法
血液透析浓缩液保护盖的制作与应用
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工艺探讨
蝴蝶效应的数学模型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多用电表的内阻与档位关系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