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探析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1-10-25 14:00杨晔珺
科技视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专业

杨晔珺

(南通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通226000)

0 引言

交通运输专业是我国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的基础性专业,通过讲授运筹学、管理学、物流学以及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及法律法规。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及一般优化方法在交通运输及车辆工程中的应用,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之中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或决策的高级技术性人才。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与工程类专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围内,其认证主体主要为职业认证人员、行业协会人员、该领域的教育专家以及部分企业专家,认证内容严谨、认证标准较为客观且认证流程具备系统性。因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2],认证工作不仅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关注高校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及高校教学改革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2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高校整体办学思路有所偏差,原有的交通运输课程体系主要分两个方向,一为运载工具运用工程,二为交通运输管理,但前者过于注重机械类内容的教学,后者更加注重管理类内容的教学,两个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充分体现出新时代交通运输专业的根本属性。

其次,原有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模糊不清,相较而言更加强调专业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其课程门数以及课时数均远远不及专业课,因而在设计人才培养方向时难以拓宽专业方向口径,由于原有课程体系早早地对专业进行了方向区分,必修课课时明显增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时相对较少,暴露出了原有课程体系弹性不足的问题。

最后,原有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部分课程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不同课程之间存在重复教学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资源造成一定浪费,导致后续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引入存在困难,这种课程体系使得专业方向过早分流,总课时数增加、教学任务加重,导致课程内容被压缩,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3.1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原则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必须能够体现交通运输专业正确的办学思路,尤其在拓宽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口径的问题上,要突出交通运输专业的交叉性特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生产、组织与管理,甚至是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课程体系的优化应当以“去枝强干”为主要思路,“干”即主干课程及主要课程,“强干”意味着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来提高整体办学效率,应致力于知识内容的有效融合以打破课程间的壁垒,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来提高课程体系的系统化程度。除此之外,构建时应当尽快引进相关新课程以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能够增加市场竞争力的知识、能力、技术及素养。

3.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交通运输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明确新时代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首要前提,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有关人才培养的核心观念为“以产出为导向”,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运用能力予以更多的关注[4]。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应当以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以此来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认证标准可知,高校应当尽快转变教学思路及方法以尽可能发挥工作及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并实施具体教学活动,从而使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能够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毕业生相互认证。

3.3 引入多样化专业课程

高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当加大通识类基础教育课程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公共选修课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针对专业能力及相关素质的培养开设专门的课程,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课程拓展,对于交叉类课程及创新创业类课程予以高度关注,对创新类课程而言,应当丰富其课时以满足新时代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实践类课程的考核结果与学分制度相挂钩,学校应建设实验室、完善实验设备、加大课外实践占比以及增设见习与实习环节,等等。

3.4 推行双师制教学模式

高校应当积极推行双师制教学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其指导相应的专业方向,帮助学生认识到当前所学课程以及实践训练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意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头等大事。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适当引进校外优秀人才来校内举办讲座或兼职授课,帮助学生了解校园以外的激烈竞争形势并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与短板,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信念。

3.5 优化反馈与评价

评价与反馈的优化与完善应当成为构建交通运输课程体系的坚实后盾,教师应将学习表现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自主发言情况、测试结果及小组讨论成果再行评价,将考核成绩按照相应的比例纳入综合成绩之中。注重阶段性考核结果并丰富考核形式,学生所学课程进行全面覆盖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学生亦可以通过教师评价来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且教师在设计考核内容时一定要使其成绩能反映出知识、能力及素养等方面的毕业要求,使学生能在规定的年限中获得更多的专业性指导。

4 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建构新时代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此,本文基于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分析了当前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而深入探究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除上述建议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为学生创建科技平台并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关注学生在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动手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子午工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