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平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2021-10-23 08:06吴顺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河南信阳465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扶正抗炎证候

吴顺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52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情反复,需长期维持治疗,临床多运用氨基水杨酸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来控制病情,但疗程较长,副作用较多,且经久不愈,因而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祖国医学将UC归为“泄泻”、“痢疾”等范畴,多由湿盛所致,治疗时以清热利湿、健脾益胃为主。而中医治疗UC的方法多样,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等,其中扶正平溃汤具有除湿祛浊、清热解毒的功效,与UC治疗原则相一致[1];而穴位贴敷将中药药效与穴位刺激相结合,可进一步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扶正平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UC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UC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4-71岁,平均(46.52±5.12)岁;病程0.55-3.50年,平均(2.01±0.12)年。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1-74岁,平均(46.57±5.15)岁;病程0.52-3.40年,平均(1.97±0.14)年。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3]中UC相关规定[3]。中医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大肠湿热型,主症:①便下脓血与血便,量多次频;②腹痛明显;③发热。次症:①里急后重;②腹胀;③口渴;④烦躁不安。舌脉:①舌质红、苔黄燥;②脉滑数。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②处于活动期的轻、中度UC者;③无其他感染性肠病。排除标准:①伴有肠道狭窄、癌变或具有穿孔风险的患者;②过敏体质患者;③伴有感染性皮肤病的患者;④伴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忌食生冷、酒、辛辣刺激等食物;采用美沙拉嗪口服,1.0g/次,4次/d,于饭后1h及睡前用药,需用药1个月。

对照组加用扶正平溃汤治疗,药方为:黄芩20g、黄连5g、苍术20g、炒槐花20g、荆芥穗20g、侧柏叶20g、茯苓20g、黄芪60g、当归20g、熟地黄20g、甘草10g。1剂/d,取200mL药汁,于早晚餐后分服(100mL/次),需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穴位。将上述中药(黄芩、黄连、苍术、炒槐花)等碾碎搅匀,使用姜汁调成糊状,取2g糊状药物放置于无纺布穴位贴(5cm×5cm,内圈直径为1.5cm)上,制作成穴位贴,然后将制好的穴位贴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贴敷时间为4-6h/次,1次/d,每周连续贴敷5d,需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积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将主症(便下脓血与血便,量多次频;腹痛明显;发热)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里急后重;腹胀;口渴;烦躁不安)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分值0-30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4.2 肠道菌群情况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于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其大便样本0.5g加入到5ml无菌稀释液(生理盐水),快速震荡5min,对标本进行稀释,然后取稀释标本0.5ml再次加入5ml无菌稀释液进行稀释,重复该步骤5次,稀释10倍后待用,然后取5μl的标本液滴种到培养基上,在37℃厌氧环境下培养36-72h后于镜下观察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含量,采用LOG的菌落形成单位/g(CFU/g)来计算结果:CFU/g=每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滴种体积(ml)。

1.4.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25.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比较(CFU/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比较(CFU/g,±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UC在中医中属于“泄泻”、“下利”、“痢疾”等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劳倦过度、脾胃素虚等致湿邪蕴于大肠,郁而化热,气机阻滞,肠道功能失职,肠络受损而发病。可见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是本病的病因,因而临床治疗时需遵循健脾燥湿,清热解毒原则。

研究发现,扶正平溃汤可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6]。主要是由于扶正平溃汤中黄芩、黄连、苍术、炒槐花共为君药,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荆芥穗解表散风、凉血止血,侧柏叶凉血止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共为臣药,可助君药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佐以黄芪补气固表,当归润肠通便,熟地黄滋阴补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总观全方,可达利湿化浊、补气生血、清肠止血之效,进而缓解临床症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可抗菌、抗炎[7];黄连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8];炒槐花可抗炎、解痉、抗溃疡[9]。可见诸药联合具有抗炎杀菌、修复溃疡的作用。但是汤剂服用较为麻烦,部分患者遵医行为较差,因而本研究加用穴位贴敷,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扶正平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UC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穴位贴敷是将中药的药效通过皮肤渗透于经络穴位上,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将药穴结合,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且现代研究证实,穴位贴敷可刺激神经末梢与特殊感受器,从而调节相关神经,增加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加强机体抗病能力[10]。且腧穴与相应脏腑关系密切,通过刺激各穴位,可使脏腑保持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因而联合运用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

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益生菌含量降低,使肠道黏膜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降低,进而引起肠道损伤,可见肠道菌群紊乱在UC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故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评估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可见扶正平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UC可改善肠道菌群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扶正平溃汤具有抗菌、抗炎及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可减轻肠道损伤,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抑制致病菌增殖,进而改善肠道微环境;而穴位贴敷是一种无创穴位疗法,药物经毛孔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杀菌、抗炎的作用,可促进机体生理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肠道微环境。此外,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差异性,可见联合用药较为安全,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扶正平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UC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肠道菌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扶正抗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画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