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雨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居住区指城市中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环境,居住区规划的质量决定了民众的幸福指数,是确保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对整个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设计。
空间利用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内容,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间逐渐被压缩,尤其是城市土地使用面积大量缩减,导致城市居住区的土地使用面积紧张。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空间,发挥出土地空间的价值,才能促进整个城市居住区建设发展的利用效率。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首要难点,需要科学合理地根据城市有限空间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出土地空间有效利用的方案,在确保居住区基本属性后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使土地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不会出现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
城市化发展造成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我国本身作为人口大国,在城市中人口显著提升的环境中,人口居住密度也明显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出现下滑。在居住区规划时需要考虑居住人数的情况。例如住宅建筑设计时,需要注重周围建筑人口情况、小区或街道人口密度,使居住环境的人口密度处在适宜的程度。另外,人口居住密度不只是住宅类建筑,在办公类建筑中也呈现出人口众多的情况,人均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如图1所示,建筑过于密集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建筑的层数,使基础设施从碎片化向集中化分布,让人口居住密度进行分散。
图1 密集的高楼大厦
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过往很多居住区规划没有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导致如今人口居住密度过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频发。在立足于当前城市居民居住需求的基础上,需要着眼于未来建设发展,一方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从城市规划全局入手,考虑城市特点、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充分展现城市的魅力。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居住区的使用功能,赋予建筑、区域更加现代化的性能,例如绿化工程、养老社区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规划设计[1]。
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居住区舒适度的重要措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在能体现出城市丰富人文特色的基础上具备生活气息,这是避免现代城市复制粘贴的关键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居住区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的规划,居住区规划要远离污染区域,保障人们正常的休息,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增添绿地、树木、河流等绿化因素,使自然与居住区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为了保障居住环境的科学合理必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舒适度、幸福度,其目标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类群体的感受和需求,使居住区规划更加全面。其次,城市规划要基于完整性原则,单一的局部设计并不独立而是可以为整个城市规划服务,建筑布局应当具有层次感,形成错落有致、表现多元的特点,不仅能够发挥设计师的艺术美感,而且也能增强城市的多样性,为不同城区赋予不同的格调,最终使局部与整体相互交融,展现出城市建设发展的独特性。最后,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重视自然生态,现阶段城市快速建设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城市生态环境本身较为脆弱,在建设工程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再加上城市空间逐渐缩减,绿化区域也在逐渐被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利用好地区的自然环境如图2所示,使居住区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增加人居环境的丰富性,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
图2 贵州罗甸县城东部新城规划设计图
个性化居住区是城市设计中的难点,现阶段居住区环境与城市环境融合程度不高,居住区在规划中难以保持自己的特点。基于城市整体而言,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如建筑、街道、布局、景观等应当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契合城市环境的居住区环境,其形象既具有识别性,也可以与城市融为一体。而且要注意居民对千篇一律的空间结构、绿化景观和建筑结构等要素已经感到不适,需要在具有个性的同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首先居住区空间要清晰合理,从空间层面来说,居住区本身就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需要有明确的空间结构层次,并基于此层次对居住区内部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居住区布局符合居民生活、休闲、出行的需求,自然环境贯穿在居住区的周围,公共空间规划相当合理。而且整个居住区与城市道路相吻合,没有过多突兀或缺失的部分,可以看出贵阳市本身自然环境丰富的特点,在规划设计中也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优势,将居住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2]。
图3 贵州·华润悦府(一)
其次,人性化的交通空间。居住区内部的街道需要城市相互连接,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构建适宜的交通模式来为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空间尺度机动车道为3~3.5m,自行车道小于2.5m,人行道大于1m,道路坡度大于8%,坡道台阶12~18级为宜。过大的交通道路会降低亲和力,而过小的空间则会产生压抑感。交通空间的设计需要结合地区的地形地貌,考虑居住区功能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道路设计,增强交通模式的衔接。
最后要突出居住区环境的人文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也需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沿用传统历史文化,赋予居住区文化氛围,需要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效结合,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使居住区环境多元化发展,增强居住区的丰富性。
开放式居住区规划模式是当前城市设计的有效方式,将传统居住区封闭空间与城市相互结合,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开放式居住区规划主要有两种方式:①通过开放居住区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使外界群众可以进入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来形成人民群众的交流互动,促进社会网络延伸到居住区内部。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多数居住区都采用了封闭管理的模式,而且这种方式也存有外界群体进入居民私密空间的风险;②模糊居住区边界,我国大多数居住区设计成与外界相互隔离的形式,会阻止居住区与城市交互。而模糊居住区边界成为居住空间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的有效方式,例如街道共生互享、绿化区域衔接,通过柔化边界的方式设计出可以相互渗透的边界,从而增强居住区的开放性[3]。
为了避免居住区设计上过于单一,改变封闭式居住区现状,增强城市住宅区、公寓、别墅等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功能,塑造混合式居住区势在必行。一方面是社区功能的混合,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包括生活、教育、娱乐、社交等方面。通过将居住区公共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为居民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能避免居住区单一化,不同学校、不同娱乐场所、不同商场的穿插在满足居住区内部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能增强居住区活力。
另一方面营造居住区居住结构的混合,建筑结构、自然环境应当在同一居住区内形成层次感,不同环境结构分布在居住区内部。如图4所示,整个城区中商务楼、商场、居住区、绿化区域通过高低错落有致的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居住区在感官和空间上产生美感,避免在结构形式出现单一化的趋势。而且从理论规划的角度来看,大混居+小聚居的混合居住模式更有助于促进居民舒适度提升,一个居住区内公寓、别墅、高层住宅都应当具备,使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居民混合在居住区内,在增强居住区丰富性的同时也能避免居住区向单一功能与阶层形式发展,使混合模式成为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图4 贵州·华润悦府(二)
居住区规划需要从城市建设发展的层面来进行设计,通过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难点,清楚认识到我国当前居住区建设出现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完整性、生态性的设计原则,从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出发,构建个性化居住区、开放式居住区、混合式居住区,加强居住空间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效果,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发展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