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2021-10-22 10:28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特色

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个方面。就实践成果而言,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公报和决议按照四个时期总结和概括了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就理论成果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即作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新的飞跃”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聚焦于实践成果谈些心得体会。

首先,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概括言之,就是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是中国共产党高扬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以民族独立为鹄的团结全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立起来的历史飞跃。二是中国共产党高扬反对封建主义的旗帜,以人民解放、人民民主为号角,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推翻土豪劣绅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实现了由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历史跨越。三是实现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况。换言之,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战争不但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而且彻底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军阀割据;同时,在革命过程中通过教育和宣传民众,广泛动员和组织民众,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获得现代政治启蒙,受到组织起来的训练,中华民族的新生命新生机由此开启。

其次,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集中言之,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在当年体现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认识和实践;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公有制实现了全覆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等等。所有这些,对于民族复兴而言都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意义,虽然这些制度在健全和成熟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空间,但毕竟根基、框架、原则已经确立。其二,经过30年的努力,在一个农业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初步但必须的生产力基础。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论及我们政治上获得独立,精神上也获得独立,但经济上还没有获得独立。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提醒人们,新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拖拉机、汽车、坦克、飞机等都不能制造。人们公认,毛泽东去世前后,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曾经感叹不能制造的东西都能制造了,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没有像一些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那样在经济上无法摆脱对前宗主国的依赖,走上依附性发展道路。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日后中国才能一方面全方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又能够做到独立自主。总之,如果没有新中国第一个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从而民族复兴也就很难进入快车道。

再次,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于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道路决定命运。如何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度里,探索出一条更符合本国国情的更快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成为摆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邓小平指明方向、拟定纲要,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做成文章并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成就,是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进而言之,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围绕政府职能转换而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和随之形成的日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围绕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而进行的创新创造,以及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兴国”而持续展开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等等,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带来的持续迸发的活力,使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之初,中国经济总量为3 678.7亿元人民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元,9亿人口中有2.5亿农民不能解决温饱。面对如此国情,邓小平提出两步走战略:第一步,8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第二步,90年代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在1995年便完成了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人均GDP在2000年超过900美元,2001年超过1 000美元。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基础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布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 58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509.5元。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步,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历史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法宝。

最后,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个伟大成就集中言之,就是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全会公报和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所有这些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成熟、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撑。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党的领导、依规治党、法治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健全和创新引人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事实,应对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表现,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优越而稳定的制度是民族复兴最可靠的保证。

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面世,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此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关键性步伐,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开创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理解不断加深、践行更加自觉;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革命文化与红色精神得到愈来愈广泛的传承,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推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方方面面成就,均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长期执政带来的最大考验是腐化变质、脱离人民。经过100年党自身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途径,这就是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管党治党带入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党风明显好转,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时代有勇于自我革命并带动社会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领航、掌舵,中华民族驶向复兴的航船便不可停航、偏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特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 感悟伟大成就 凝聚奋进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党建
追寻光辉历程共筑伟大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