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羊马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对策探析

2021-10-22 02:20娄忠秋刘艺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缓冲带项目区护坡

娄忠秋 刘艺平 张 艳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1 工程概况

羊马河小流域位于崇州市羊马镇和江源镇,面积12.01 km2,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小流域内成土母质为白垩系红色砂泥岩。流域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但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已遭破坏,现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呈现小片单纯针叶林、落叶林,杂有常绿和落叶混交林小块。

经实地勘察,羊马河小流域现状水土流失严重,岸坡坡度不均且杂草丛生,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水土流失严重(表1)。小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1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01%,年土壤侵蚀量达0.78 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400.49 t/km2.a。农业耕作时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流入河道内的水体富营养化;其次,流域范围内固体废弃物、垃圾及其他污染物等较多。

表1 水土流失现状表

为了适应新时代全面进行生态建设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崇州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同时保护羊马河流域水土资源,减少入河泥沙量及排入羊马河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与上游形成延续滨江景观生态带,急需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有利于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维护水源清洁安全;有利于提升当地景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和谐发展[1,2];有利于改善当地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工程措施布置原则

2.1 全面调查,合理分区

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SL534-2013)》[3],结合羊马河小流域实际情况布置,在明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各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区措施总体布局,将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河)道及周边整治区(图1)。

图1 功能区域分区布置图

2.2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规划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特点和项目建设需要,分区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治理。

2.3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紧密依据项目区特点,坚持抓住关键,着眼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作重点和重点区域,以重点分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为核心,统筹考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因素,统筹项目区各项因素条件,无缝对接区域其它项目工程,大力凸显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效。

2.4 示范与宣传,发挥综合效益

利用项目区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精心打造、综合示范。在建设清洁小流域的同时,结合项目区旅游项目的建设,打造小流域清洁示范、水土保持示范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实体,建成集清洁生态、水保宣教、振兴农村、助推惠民富民于一体的多功能、多成效清洁型小流域示范项目。

3 工程治理措施

3.1 生态自然修复区

该区主要是耕地集中区域,区域多以传统农业、一般农业为主,总面积428.14 hm2。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面源污染主要为化肥、农药等。为保护羊马河流域水体不被富营养化,采用植被过滤带的方式对面源污染进行拦截、过滤,并在特殊交汇位置设置宣传警示牌。

(1)植被过滤带

根据植物生存条件不同,植被缓冲带可以选择草地过滤带、灌木过滤带、林木过滤带以及两类以上植被组成的复合过滤带[4]。由于草地过滤单价投资较少和易于管理,去除农田地表沉积物和污染物效果显著,故本方案选择草地过滤带,草种选择结缕草。

植被过滤带面积总计1.96 hm2,位于羊马河河道左右两侧。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播种,草种为结缕草,播种密度为0.04 kg/m2。

(2)宣传标志牌

主要为示范核心区科普宣教工程,清洁型水保宣传长廊等。

3.2 综合治理区

该区域总面积370.20 hm2,主要治理对象为羊马河流域附近农村、城镇及河道周边的工业企业。根据现场实际调查并结合小流域内村镇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区域内均布设有污水处理设备,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污水处理做到了达标排放,图2 所示为综合治理区域内采取的污水处理设施。本区域主要采用措施: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美化绿化和渠道整治。

图2 项目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及封闭化粪池

人居环境整治主要采用草皮护坡和设置垃圾桶的措施;人居环境美化绿化面积为22.58 hm2,措施采用撒播草籽的形式,草籽为台湾二号,播种面积为101 700 m2,播种密度为0.03 kg/m2;渠道整治清淤长度为4 341.40 m,增加进水闸一座,检查井两口。

3.3 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项目河(沟)道及周边整治区主要位于羊马河及河岸东侧区域,涉及河道河滩地、河岸护坡治理、河道生态缓冲带等分区治理,总长956 m。河道平面形态仍保持原有自然弯曲形态,保留已建生态河堤工程措施,新增种植匍匐类灌草。采用生态护坡、河滩地生态治理和护岸及生态缓冲带绿化等综合措施治理,修复河岸生态系统,改善沟道水质。

(1)河道河滩地

当前河滩地植物杂乱,侵占了原亲水平台,存在部分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措施主要以生态治理措施为主。首先,清理杂乱植物,增加水生植物,恢复原有清水平台;其次,种植鸢尾和水生美人蕉等湿生植物,固土固砂,以生态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2)生态护坡

进行护坡处理的地块为河滩地与生态缓冲带之间的斜坡区域。经现场调查及探勘,原规划设计的防洪河堤已完成修建,现状保存情况较好,结构稳固,可满足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要求。因此,此次设计保留现有防洪河堤,对现有防洪河堤亲水平台以上坡度大于1∶2.5 区域的部分进行挖方降坡,防止因护坡过陡出现水土流失,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图3)。

图3 现状防洪堤原断面设计图

当前护坡部分植物杂乱,多为浅根性杂草,植物对斜坡土壤及沙石攀附稳固能力差,同时由于季节性枯萎导致观赏效果极差。因此,需进行生态植物增种及修复设计,在护坡部分种植栾树、榆树、水杉、垂柳等深根性乔木树种,以达到固土固坡的目的。林下撒播匍匐性草种结缕草,结缕草具有强大的地下茎,地下茎盘根错节,十分发达,形成不易破裂的成草土,叶片密集、覆被性好,具有很强的护坡、护堤效益,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3)人行通道

河道生态护坡及生态缓冲带区域内布置生态透水混凝土人行步道,采用150-300 cm 宽红色及灰色生态透水路面,总长2 389 m。道路工程主要分为5 cm 厚彩色生态现浇混凝土和5 cm 厚生态透水砖铺筑。

(4)河道岸边生态缓冲带绿化

原采砂石场遗留裸土脏乱,垃圾遍地,生态破坏严重,局部存在水土流失。因此,需加强对河岸周边的缓冲带的修复管理,以充分发挥缓冲带过滤、滞留、清洁小流域的作用,治理面积为96 085 m2。采用的处理措施为:1)根据高差清理现场沙土,整理现场地形,局部回填种植土;2)种植乔灌木,完善生态修复功能,治理水土流失;3)结合人行步道的布置及科普宣教的区域位置,设置两个点位的休息坐凳,采用砖砌基础及石材面层进行砌筑;4)增设生态亭廊3 个。

4 结语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新时代生态建设总体要求下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过程中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管理制度,有利于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人类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缓冲带项目区护坡
植被缓冲带对乌梁素海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基于VFSMOD 模型的植被缓冲带对千岛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磷负荷削减效果模拟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