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明,张 迪,刘林云,刘玉峰,李俊辉,王勇飞,张晓辉,周献伟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胀痛,无排气排便伴恶心,不愿进食,胃肠积气,胃肠蠕动减慢,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脊椎外科技术目前多专注于手术器械及术式的革新,对于脊柱外科并发症,特别是骨折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的腹胀仍束手无策,只是采取促进胃肠动力的对症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笔者回顾性分析采用润肠通气汤辅助顺气脐贴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次课题研究的诊断标准为:第一诊断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无合并其它骨折;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大于等于30%;爆裂型骨折骨块向后移位超过椎管1/3;除外病理性骨折。
符合以上标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5例,对照A组25例(新斯的明肌注),观察组3组各25例:观察B组25例(润肠通气汤口服),观察C组25例(顺气脐贴外敷),观察D组25例(润肠通气汤+顺气脐贴疗法)。
对照组:术后患者清醒3 h后即开始采取新斯的明0.5 mg,肌注,1日两次。观察组施润肠通气汤组,主方:大黄(后下)9 g、火麻仁15 g、番泻叶12、柴胡15 g、槟榔15 g、当归12 g、白术12 g、白芍12 g、茯苓12 g、甘草10 g。配方颗粒直接口服,术后患者清醒3 h后开始服用,1日1剂,1日两次。早晚空腹服用;顺气脐贴组,使用顺气脐贴:木香10 g,枳壳10 g,乌药10 g,槟榔10 g,沉香5 g,研粉,用法:适量蜜糖调成糊状,于术后患者清醒3 h后开始外敷脐部神阙穴,覆盖范围5 cm×5 cm,厚0.5 cm,每天8 h连续2 d;润肠通气汤+顺气脐贴组,两组方法同用;各组分别于干预后6 h、12 h、24 h、48 h观察腹胀及肠鸣音、肛门排气情况。服用2 d后对比疗效。
主要症状评价:主要症状的评价根据病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定。其标准为:0分,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分别为1、2、3分。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3~4次/分,无气过水音及无肠鸣音亢进、减弱)以及肛门排气或排便的时间。
表1 各组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比较 h
胸腰椎骨折手术后创伤、麻醉等使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也会加重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紊乱,导致术后出现肠麻痹,也使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3]。有研究显示行气活血泄热攻下中药能加速胃肠蠕动恢复和排气排便作用,有效缓解胸腰椎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4]。其机理在于跌打损伤致脊柱骨质受损,伤及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血溢脉外,瘀阻经络,内传脏腑,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腹气瘀滞不通,加之瘀血内阻,肠中之气与糟粕不能通达于下,形成腹胀。因骨折多属实证,多数患者舌红苔黄脉弦数。故治则采用化瘀理气,通调脏腑[3,4]。本研究中采用润肠通便汤治疗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于新斯的明组,方中大黄大黄苦寒泻热,推陈致新又能活血;火麻仁咸寒润燥软坚,泻热通便,起到了通里攻下,行气活血的作用。肠鸣音和排气时间均较对照新斯的明组有明显缩短。
穴位贴敷是一种具有双向调节的中医外治法,能有效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收缩,达到排气和排便的目的。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与督脉相表里,由于脐带是胎儿时期唯一从母体获得气血精气的通道,也是腹部最晚闭合处,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以及淋巴管,这种结构使得药物可以很容易透皮而入,透血管而达全身,而且药物的芳香性味可以刺激脐部的末梢神经,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改善腹部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5]。本组研究用敷贴后肠鸣音恢复和排气时间明显明显提前,尤其是缓解腹胀症状甚至优于润肠通气汤,减少了大便干结,患者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新斯的明肌注效果,但是其单独应用时排气时间与润肠通气汤相比无明显优势,而与润肠通气汤合用时效果显著好于单独应用。
上述两种临床治疗方法能显著增加肠道的蠕动、容积和推动功能,故临床中采用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施治疗效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本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内服加外治,合理运用,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及时解除胸腰椎骨折后并发腹胀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