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德妙
转眼间,女儿已经八岁,上二年级了,非常懂事,在开学的前几天,自己就把开学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开学的一大早,我准备送她去学校,她非常认真地跟我说“爸爸,我已经二年级了,从现在起我自己背书包吧!”拗不过她,我也就同意了。刚进入电梯,楼上的一个大爷就领着孙子,准备送去幼儿园大班。习惯性打了招呼,大爷指着我女儿说:“小娃呀,你在哪个幼儿园啊?这么厉害,还自己背书包呀!”女儿抬头自豪地说:“爷爷,我已经上二年级了!”大爷说:“这么小就上二年级啦,这么厉害啊!真棒!”我赶紧说:“是啊是啊!我家这个读书早点。”趁着电梯门打开,我赶紧领着女儿仓皇逃出,心里却难免忧虑起来。
女儿是2012年8月出生的,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女儿身高处于班内中等水平,后来却一点一点地开始落后,幼儿园毕业时已经是全班倒数第三名。进入小学后,身高才117cm,在班级仍旧是倒数第三,一年级结束时,又掉到了倒数第二名,一年身高只长了4cm,只有121cm,我跟妻子也开始着急了。我们两个都是医生,但都不是儿科专业,于是,各自开始找自己的儿科专业的同学咨询,有的说没事,还小,再观察观察;有的说不能再等了,赶紧采取干预措施,测测生长激素,赶紧打生长激素。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却说,小孩子现在矮点不怕的,以后会长高的,我家没有个子矮的,你们几个小时候也矮的,还不是读初中以后才长高的。孩子的姥姥也说,这么小的孩子打什么针啊,多遭罪,给她多吃点多动动就行了,再等等。对此情况,我赶紧又是查文献,又是再咨询上级医院的儿科专家,又是去儿科查看类似小孩的治疗效果。直到我看到本院几个医生的孩子都在打生长激素后我决定不等了,住院!
既然做好决定了,赶紧联系住院。因为需要上课,住院时间就安排在中秋节放假期间。那天,因为家里还有弟弟需要照顾,妈妈脱不开身,只有我早早就带着女儿来到儿科。入院办得很顺利。接下来就是抽血,然后难忘的经历开始了。
因为儿童生长激素的自然分泌呈脉冲式,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出现一个峰值;所以需要每间隔1小时抽血一次。可能是遗传的因素,我特别怕痛,而且我的血管很细,每次体检时抽血都很困难,虽然我是一个骨科医师,不害怕见血,但每次体检时我都非常焦虑,都得拖到体检的最后期限才去抽血检查。
这天,第一次抽血就非常不顺利,先是一个年轻护士前来抽血,穿刺了3次,没有成功,年轻护士也开始紧张了,又因为是本院的,她有点不好意思,虽然我不断地安慰女儿,也尽量表现得比较淡定,但心里其实也有点心疼。年轻护士见穿刺困难,只好赶紧叫来了上级护师,上级护师是一个年龄40岁左右的护士,这次穿刺就顺利多了,换了一只手进行抽血,很快就完成了。可能是护士并不知道我女儿还需要抽好多次血,没有留置静脉留置针。半小时后,女儿又被抽了一次血,还好,这次比较顺利,这次留置了静脉留置针。接下来去做脑垂体的MRI增强,需要打造影剂。做MRI时机器噪声特别大,女儿很害怕,我只好进去陪同,因为做MRI检查的时间需要很长,而且一动也不能动,女儿坚持不住了,在做的时候动了下头,只好又重新做。反复折腾了一阵,做完MRI检查发现已经到再次抽血的时间,我带着女儿赶紧往儿科走,回到儿科时,刚才那个护士已经下班了,只好又换了另外一个当班的年轻护士来抽血,悲催的是,这时候发现留置针竟然堵了,没法再抽血了。只好从足背穿刺来抽血,可是,又是多次穿刺失败,我看着都心疼得不行,女儿也特别紧张和抵触,终于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向我哀求:“爸爸,爸爸,我们不打针了好不好,我以后听话了,我好好吃东西,我早早休息,我再也不乱吃零食了,我自己会长高的,我求求你了,我不要再打针了,我真的不要再打针了!”我强忍着心疼,一边安慰女儿,一边协助护士固定好女儿的脚,这时候,我看着护士紧张的样子,只好说要不休息下再穿刺吧。护士停下穿刺,安慰了我女儿一会儿就回护士站了,过了大约十分钟,她和护士长一起来了,这次的穿刺依旧还是不顺利,一则是血管真的不好穿刺,二则是女儿不能好好配合。最后,女儿哭得撕心裂肺,一边哭,一边喊:“爸爸,爸爸,我不要打针了,我宁可每天都做一百道题,每天都做一张试卷,我也不要打针了,我宁可天天都去上学,星期六星期天也去上学,我也不要打针了!”我只有坚持安慰女儿说:“小一,马上就好了,这个阿姨很厉害的,她一下就抽好了!一下下就好了!你坚持一下,明天我带你去公园玩,给你买个大风筝玩!”见求我无效后,女儿转向护士长,哀求道:“阿姨,别打了!阿姨,别打了!不打针我也会自己长高的!别打了!”还好最后总算把血抽出来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两小时后还需要再抽一次血!我赶紧去接了点温水,买了点吃的给女儿。
以前,看到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医护人员说谢谢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感谢时,我并没有太强烈的感受,觉得是自己分内的工作而已,只是简单礼节性地应付下患者及家属的谢意。这次,我从患者家属的角度切实感受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角色互换,既看到医生护士为自己的家人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而忙前忙后,也体会到了作为患者家属的处境和感受,更理解了患者家属的急躁与忧虑!我相信这也是我行医生涯的一笔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