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2021-10-22 07:55韦志英王立涛邱红伟眭志峰李辉利陈新峰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毒死羽化成虫

韦志英 王立涛 邱红伟 眭志峰 李辉利 陈新峰

(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河北 石家庄 051530)

赵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的山前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开阔平坦,冬长秋短、夏热多雨、四季寒暖,干湿分明。春季气候温和,干旱少雨,大风较多;夏季炎热多雨,主导风向东南风;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降雪较少,主导风向西北风。

小麦在我国北方有着广泛的种植历史,其作为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经常发生,其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小麦吸浆虫与小麦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与小麦生长保持一致,只要小麦能生存的地方就有吸浆虫,就能生存。发生面积和范围大,基本遍及全国冬小麦产区。同时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防治小麦吸浆虫重点在于小麦吸浆虫蛹期7 d和成虫期3 d这2个最关键的时期。

河北地区作为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种植区域之一。石家庄赵县作为优质产粮大县,示范方大县,土壤为轻壤质潮褐土。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21.2 g/kg,碱解氮85.7 ppm,速效钾135.9 ppm,速效磷23.5 ppm,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土地肥沃,按全国土壤普查规范的分级标准属于中上等水平,大田种植3.3万hm2。其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在小麦发生病虫害之后,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如果一旦发生防治不力,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形不成产量。

赵县实验基地2019年5月份吸浆虫调查结果中若蚜月初22头,无翅成蚜47头,月末若蚜20头,无翅成蚜27头。分析原因:省植保站在赵县实验基地的吸虫塔监测到位,同时用工及时打药,及时防控,所以基地大田及周边村庄的虫害控制很好。

赵县近几年吸浆虫大田采样:2013年虫量最高的是南部南田村安书辉地块,单个样方有虫分别是15头[2]。北王里18头韩村杨家庄40头。2014年虫量最高的是北部韩村、小吕村一地块单个样方有虫分别是153头、246头。2015年春季淘土普查较高的田块为韩村牛瑞林、小吕村韩民华地块单个样方有虫分别是37头、2头。经过防治虫量比去年降低,换马营一地块单个样方有虫分别是23头。

吸浆虫幼虫在地温高于10 ℃时,破茧上升到表土层,地温达到15 ℃左右,再结茧化蛹,地温20 ℃上下,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全国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成虫寿命约30 d,卵期5~7d,附在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 d。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到6月小麦成熟重新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 cm处结茧越夏或越冬。

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壤土土质松软,有保水力和渗水性,适宜幼虫的生存。

1 发生特点

(1)隐蔽性虫体小,1个麦粒内可盛30头小麦吸浆虫,难发现;危害隐蔽,在颖壳内吸食。

(2)适应性强,可在土壤中残存多年,小麦吸浆虫能在土壤中存活6~12年。

(3)繁殖力强,每年每雌虫产卵60~70粒,并且每年总有一批幼虫在土壤中潜存不出,以保持它的种群繁衍。

(4)毁灭性极强,1个麦粒内如果钻进3个小麦吸浆虫,这个麦粒就被吸干,换言之,如果有1头小麦吸浆虫钻进麦粒内就会有1/3的麦浆被吸掉。

2 发生规律

雨水多时,越冬幼虫爬出茧外到表土结长茧或化蛹,此时小麦多处于拔节期,蛹经过8~12 d羽化为成虫出土,这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幼虫多集中在麦穗中部。幼虫共3龄,历期15~20 d,老熟幼虫为害后,于小麦成熟后随麦籽掉落钻入土中10~20 cm处结茧越夏、越冬。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4月-5月上旬),吸浆虫由蛹羽化为成虫,开始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所产的卵多为有效虫口,是造成小麦减产受害的主要虫源,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消灭成虫于产卵前。

由于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害病减少,人们只进行成虫期防治,还是用无人机喷防,防治情况不佳,而且防治时间掌握得不够准确,有打早的,有打晚的[3]。同时由于近十几年的秸秆还田,加上一些小麦新品种的抗虫性差,大部分村民只进行麦种拌药[4],所以小麦吸浆虫虫害又有复发的势头。

同时连续几年赵县冬季下雪少,对吸浆虫幼虫伤害小,春季气温上升块,当地温达到10 ℃以上时,小麦吸浆虫开始在土壤中活动,开始化蛹。小麦吸浆虫虫体微小,为害隐蔽,成虫期是防治该害虫的关键期。5月中旬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期。小麦抽穗时成虫羽化,成虫怕强光,白天中午多躲在麦丛中,栖息在麦叶背面及麦秆上,无风晴天,早晚多在麦穗上飞舞,羽化成虫当天即能交配产卵,每次产卵1~5粒,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60~70粒。

3 防治方法

为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应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原则,吸浆虫成虫防治也很关键。时间分为3个阶段,主要防治在5月1~10 d。具体根据小麦生育期进行,在小麦有50%吐穗时开始进行,如果发生严重,在5~7d时再进行一次,及时用药防治[5]。

在小麦科学播种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虫时间:

(1)小麦播种前,一次浅耕时。(2)小麦拔节期。(3)小麦孕穗期。

3.1 播期防治

麦播前48%毒死蜱乳油200~250 ml加适量水拌种:结合整地每 667 m2用 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2~3 kg,兑细土 10 kg,撒于地面,然后翻耕;也可用 40%甲基异柳磷或 50%辛硫磷 200~300 ml,兑适量水,均匀喷在 20 kg 细土制成毒土,于犁后耙前撒于地表,撒后立即耙平,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吸浆虫休眠体,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开春以后小麦吸浆虫蛹期对化学药剂最为敏感,最好杀死。每667 m2可用3%辛硫磷颗粒2~3 kg或5%毒死蜱颗粒剂1~2 kg拌细土20~25 kg,制成毒土均匀撒于麦田地表以后浇水效果更好。

3.2 蛹期防治

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250 ml加适量水,或3%甲基异柳磷粉剂1.5~2 kg,或5%毒死蜱粉剂600~900 g,拌细潮(砂)土20~25 kg配成毒(砂)土,等露水落后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前未浇水的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注意要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及时借助于扫帚、树枝等将毒土弹落在地面。

4月底,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大多为裸蛹,此时用40%辛硫磷乳油300 ml/667 m2、48%毒死蜱乳油300 ml/667 m2、3%辛硫磷颗粒2~3 kg加20 kg细土伴成毒土,撒在地表施药后,效果最好。

3.3 成虫期防治

5月初期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成虫开始羽化产卵。

高效氯氢菊酯2.5%+啶虫脒,用量 80~100 ml/667 m2,此时用2.5%氟氯氰菊酯+30%噻虫嗪80~100 ml稀释喷雾:48%毒死蜱+30%噻虫嗪喷雾或再用40%乐果+25%噻虫嗪喷雾同时兼治麦蚜,此时喷药是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的关键时期。可用5%高效氯氰菊+10%吡虫啉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40%毒死蜱+10%吡虫啉喷雾。

同时要及时到田间观察吸浆虫的防治后续情况,及时发现虫害视情况轻重,隔3~5 d喷1次,共喷1~3次。喷药时间应选择无风或微风晴天,在上午7~10点或下午4~7点成虫活动盛期进行,无雨无风阴天可全天喷药。

小麦吸浆虫防治虫卵期较长,发生严重时,可连续防治2次,蛹期毒土防治效果比较好,成虫期可以补治。

猜你喜欢
毒死羽化成虫
悼留民兄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毒死蜱“货紧价升”,需求面不容乐观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毒死蜱原药价格止跌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