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医学一科(河北 沧州 061001)
郑 斌 高 峰*
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之分。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评价是临床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1]。患者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均可为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MRI检查。其中MRI由于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等原因,在临床上相对其它检查应用较少,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超声检查和MSCT检查[2-3]。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优惠等优势。MSCT检查则具有高密度分辨率、三维重建等优势[4]。超声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5]。本研究中,主要选取了6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超声造影与多期增强MS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效能。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64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4.57±6.09)岁。病变类型:良性病变32例,包括肝血管瘤17例,肝脓肿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例,肝腺瘤6例;恶性病变32例,均为肝癌。
纳入标准: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不超过5cm;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既往无手术史;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临床确诊。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先天性畸形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检查仪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西门子s3000超声仪。患者取仰卧位。CT检查:先行定位扫描,后行普通全腹部或上腹部平扫,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0,扫描视野为14~16cm,重建层厚1mm。平扫+增强(3.5mL/s流率注射80mL碘海醇),自动监测腹主动脉造影剂浓度,当CT值至100HU时行进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进行30s、静脉期进行60s、平衡期进行120s的全肝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相应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超声:常规二维彩超多方位、切面观察肝脏内情况,明确病灶位置,随后经外周静脉注射1.5mL造影剂,观察超声造影模式下的病灶,记录相关数据。造影剂注射后,立即开启计时器记录开始增强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灌注指数(PI)。
1.3 观察指标由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阅片,将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良、恶性病灶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超声造影和MSCT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比较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RT、TTP、mTT值明显低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PI值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P<0.05),见表1。
表1 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比较(±s)
表1 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比较(±s)
?
2.2 肝脏良、恶性病变DVP曲线形态肝脏恶性病变DVP曲线形态以Ⅰ型居多,良性病变以Ⅱ型和Ⅲ型居多,见表2。
表2 肝脏良恶性病变DVP曲线形态[n(%)]
2.3 超声造影和MSCT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情况比较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31%、90.63%、96.88%,MSCT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25%、90.63%、85.94%,其中诊断敏感性及符合率明显低于超声造影(P<0.05),见表3。
表3 超声造影和MSCT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情况比较[n(%)]
2.4 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图像分析结果见图1~4。
图1 ~2 病例1,女,58岁,肝癌术后复发,超声造影显示肝内实性占位整体呈快进快退改变。图3~图4 病例2,女,69岁,肝脓肿,MSCT示肝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以肝左叶为主,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中心未见明显强化,边缘明显强化,肝左叶病灶内可见强化的分隔。
肝细胞肝癌、肝脓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均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该类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重要[6-7]。MSCT检查和超声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两者成像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势的都不相同[8]。超声是根据病变组织的回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MSCT高,可重复性强,能直接观察肿瘤的血流变化等优势;MSCT是根据病变组织成像,根据密度的不同可分为高、等、低密度,密度分辨率较超声高,根据病变呈现的不同密度可对其进行鉴别[9-10]。MSCT可利用造影剂观察病变的血供特征,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超声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超声造影,利用造影剂可实时动态观察病灶情况,对感兴趣的区域可进行数据测量和曲线分析[11]。
既往有研究表明,“快进快出”是肝脏恶性病变肝细胞肝癌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这主要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有关,良性病变由于血流动力学特征与恶性病变不同,多呈渐进性或缓慢型[12-13],两者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于不典型的良性与恶性病变,其形态学特征具有重叠性,强化方式也相似,所以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4]。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与后处理技术的开发,超声造影成像通过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DVP曲线与参数图,可客观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通过时间-强度变化的分析,能够避免观察者自身主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病变的RT、TTP、mTT值明显低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PI值明显比肝脏良性病变要高(P<0.05),与冯少阳等[14]研究报道一致,说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肝脏恶性病变的DVP曲线形态以Ⅰ型居多,良性病变以Ⅱ型和Ⅲ型居多,提示通过不同的DVP曲线形态可鉴别诊断肝脏病变。对比不同检查诊断价值发现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符合率明显高于MSCT检查,表明超声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效能明显优于MSCT检查。
综上所述,MSCT和超声造影均可有效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敏感性及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上初步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