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价格战中,风电产业迎来“十四五”开局。
去年底开始,风电行业价格战趋势越发明显。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12月15日,在华能集团北方上都600MW的风电项目中,三一重能5 MW 机组报出3101/KW含塔筒锚栓的历史低价。
此举引发行业热议。对此前的两轮价格战,行业依然心有余悸,部分厂商表示,低价竞争属于扰乱市场的恶意竞争。最终会损害行业,没有赢家。但也有专业人士表示,今年行业告别补贴,降价是必然趋势。
与以往不同,新一轮价格战的叙事背景更加宏大。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主席提出,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如果放到10年周期来看,每年平均增速为1.2亿千瓦。
“碳中和”目标提出,新能源产业迎来倍增的黄金时代,对此,没有人提出异议。“新能源产业要从小池塘走向太平洋。”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
然而,在到达太平洋之前,风电产业依然要跨过各种漩涡和暗礁。价格战只是其中之一。抓住历史的机遇,不仅在于市场厮杀的勇气,还考验一个行业的智慧。
“碳中和”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担负命运共同体责任的实践。但放到政治维度来看,是新世纪新一轮政治经济秩序的博弈。
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曾对媒体表示,“碳中和”将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进入的“门槛”,并有可能因此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
事实上,面对新冠疫情重创,包括欧美、日本和韩国在内,都不约而同提出绿色复苏计划。
“碳中和”注定是一个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新能源产业在被重金押注的的同时,也同样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在新规则重塑的过程中,暗含着多重不确定性风险。而从产业链,到市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无法独善其身。
回到国内,当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处在各种不确定性激烈碰撞的关键路口。
2021年开始,新能源产业告别十多年的补贴。产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技术创新和商业力量。目前,如何实现平价落地,是风电行业面临的大考之一。
特别是海上风电,短期内挑战巨大。田庆军表示,以沿海主要省份火电标杆电价为平价标准,海上风电短期内整体实现平价的难度非常大。以江苏和山东近海为例,假如初始投资降到12000 元/千瓦,发电小时数达到3500小时,度电成本可降至0.37元/千瓦时左右,才可以勉强满足开发商平价收益率要求。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才能实现平价。
对于后平价时代,行业认为,投资收益保障需要充分开放的电力市场。而在国内,电力及能源的商品属性之上笼罩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同时,风光储氢等新的模式正在愈演愈烈地上演,但商业的逻辑尚未跑通。
人们将很大希望倾注在第二轮电改中,电改已然在向深水区迈进,但要取得更加实质性的突破,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
在这激荡的历史洪流中,机遇与风险交错,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能否顺遂发展,远不是手执价格利剑的攻城略地,而是更大层面地合作,更深程度地创新。
面对“碳中和”的巨大机遇,风电行业展现的雄心勃勃。
在2020年北京风能展上提出《风能北京宣言》,《宣言》指出在“十四五”规划中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舆论对此哗然。但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并网装机716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有关产业链短板的质疑少了很多。
不过,我们也不能以为风电的产能问题就此消弭。
首先,从关键零部件来看,作为最难国产化的两大风机零部件之一,风电轴承的国内市场如今仍然被外企占据半壁江山。高端风电轴市场长期被SKF、FAG、罗特艾德、舍弗勒等外企垄断。
“今年最大的瓶颈在上游产业链,包括叶片、轴承和住建等。这几个部件的短缺影响了2019年风机的交付”金风科技副总裁曹志刚在2020年风能展上对《能源》杂志表示。
过去十多年来,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实现对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等国外厂商的绝地反击,但是产业链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是隐忧。在海上风电蓬勃发展、大兆瓦趋势愈发明显等情况下,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需求越发迫切。
而且在去年的抢装中,行业所有产能开足马力,产品质量鱼目混珠。2021年1月份开始,已经有去年抢装的风机开始暴露产品质量问题,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业内人士呼吁,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整机的研发与制造,能够更高效地压缩样品开发、样机试验、市场批量化整个过程的周期。同时,供应链厂商提出零部件标准化设计需求,有利于产能提升和降低成本。
而且随着2021年陆上风电补贴的取消,以及2022年海上风电补贴的取消。未来几年内国内风机市场的需求量无疑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跌趋势。那么产业链的快速繁荣遇到需求的裹足不前,很可能会从好事变成坏事。产能过剩的风险需要引起行业重视。
事实上,风电产业的竞争早已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风电开发场景越发多元化,风机定制化需求凸显;同时,数字化技术覆盖到风电产业的各个角落,风机之外的数字化实力,是企业竞争的另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