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李佳琦
摘要:本文以在大学校园里选取10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研究掌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意识及表现,并且通过深入数据研究,针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的现状做一定分析,并且从健全垃圾分类制度与设施,加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知识的教育,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建设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四个方面,来提高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校园;垃圾分类
近年来,中共中央大力发扬生态文明建设,对垃圾处理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大学教育应紧跟党中央步伐,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垃圾分类对垃圾的有效处理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确保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对解决我国的资源合理分配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该大力推进和发扬。
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人,垃圾分类的意识决定了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大学学习已经进入培养学生的高级阶段,在此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也要在思想品质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垃圾分类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在大学校园加强垃圾分类建设,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在美化校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是有意义的教育方式,下文中将对此展开讨论。
一、高效垃圾分类现状
(一)校园垃圾分布情况分析
在学校内垃圾的產生与学生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经过分析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们认为产生垃圾以塑料、橡胶类为主的占79.36%,认为纸类、木质类为主的占58.32%(多选),认为玻璃瓶、罐类为主的占44.69%,针对快递纸盒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每月产生3到5件快递纸盒最多,占39.28%,其次是0到2件,占24.25%,但对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方式上,丢进无分类能力的垃圾桶占68.54%,有回收利用意识的学生仅占17.03%,很多的垃圾都有再次利用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回收,可见学生们在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上尚还薄弱,对分类回收的概念比较模糊,学生们在看到有垃圾分类标识的垃圾桶时,才有意识的对手头的垃圾进行分类,而大多时候都是随手丢进常规垃圾桶。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分析
针对这1000名学生中是否已经开始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显示,有58.32%的学生表示已经开始有垃圾分类的行为,33.67%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偶尔进行垃圾分类,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的推行在我国高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有了垃圾分类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够,并且另一项针对垃圾分类没有得到普及的原因的调查显示,认为垃圾分类没能有效进行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生占67.33%,可见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的能力培养上还存在失位,学生对垃圾如何分类还缺乏细致了解,此外环保意识薄弱也是学生们垃圾分类的普及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因,但是,学生们对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的热情是比较高的,有58.92%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参加宣传活动,培养垃圾分类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当下的重中之重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培养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在校园里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高校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情况
在高校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上,笔者认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垃圾箱在校园的布局上存在问题,垃圾箱的数量较少且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校园的各条主干路上。而在学生活动范围最广的宿舍区域,垃圾箱仅仅布置在厕所等公共区域内,而且大都是不带有垃圾分类标识的,学生们在丢弃垃圾时也就只能随手丢进这些普通的垃圾箱里。而在校园里仅仅主干路上的垃圾箱有垃圾分类的标识。实际学生们由于学习任务的压力,很少长时间在校园主道路上停留,导致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学生较少,可见垃圾分类设施在校园里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大学垃圾分类改进策略
(一)健全垃圾分类制度,提升分类设施建设
在大学推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首先制度建设是确保垃圾分类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学校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推行机制,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以及意识培养上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且应当培养全校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较小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校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够,设施的建设在学校的努力下可以很快投入一批垃圾分类设施,但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学校在制度建设上做好相应的保障,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将垃圾分类落实到院系和班级,通过基层管理带领学生落实垃圾分类,学校在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整合垃圾分离的具体措施,通过工作中按章办事做好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此外应保障垃圾分类渠道的通畅,学校在每个楼层都建好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时可以很快的找到分类区域。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检验每个学院在垃圾分类上的建设,定期了解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应是短期的突击式的,而应落实成长期的、常态化的建设过程,确保建设过程中基层管理者不要三分热度,时间一长,认为学校管理力度下降就对工作放松了,这种常态化的建设使垃圾分类成为全校师生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并且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应使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让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负责,学生担任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和意识。
(二)加强学生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增强对学生垃圾分类的宣传,让学生理解垃圾分类的措施以及意义是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教育态度。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对新事物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学校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和知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意识的培养自己垃圾分类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不仅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更要明白相比垃圾分类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垃圾的生成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当学生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整体的认识后,会把垃圾分类带入到日常的行为中,才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述数据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生们对垃圾分类是存在期待的,垃圾分类符合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具体工作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发传单的形似加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还可以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知识普及员,垃圾分类需要人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像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还有垃圾桶的颜色代表的垃圾类型等,需要在宣传学习中才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
(三)完善垃圾分类监管和奖惩机制
垃圾分类的建设还需要建立起监管和奖惩机制,在工作过程中,高校师生是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自觉,但完全依靠自觉,可能会有工作懈怠情况发生,监管和奖惩是一种驱动机制,可以确保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在工作中,可以设置管理人员,加强对分类垃圾的及时处理,后勤人员要按照相关要求把好关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提供垃圾分类设施社设备的物资保障,并且当发现有集体或个人垃圾分类工作出现落实较差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可以在学期德育教育考评中给予扣分惩罚或者取消评奖评优等。此外还可以定期评比,对在垃圾分类中做得比较好的集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激发集体荣誉感的方式,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进行。
(四)建设智能化垃圾回收系统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相比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学生们更期待采用智能化垃圾回收系统的占比达到78.56%,并且当校园中出现智能垃圾回收箱时,学生们愿意使用智能垃圾箱的比例达到93.99%,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有着很高的期待,采用该系统对提高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有效性都有较大的帮助,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们对智能垃圾箱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操作难度以及用户信息安全性上,所以在开展工作时需就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系统的维护、安全保障,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普及,为智能化垃圾回收系统的使用做好充分地准备。智能垃圾箱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激发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智能垃圾箱將可回收物进行了细分,可以有效提高回收物的利用率,并且智能垃圾箱自带的大数据平台操作系统可以实时统计每个宿舍楼等每个地区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使学生可以实时查看个人的垃圾分类投放记录和积分情况,二是负责垃圾分类工作运营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每个区域的垃圾分类报告,当发现数据异常时,可以及时制定改良方案。所以智能垃圾箱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有很好的适应性。
三、总结
大学校园垃圾分类,对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都有较大的帮助,学校应大力发扬垃圾分类,使大学校园成为普及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站。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历程中的问题及其治理之道[J].孔竞.辽宁经济.2020(01)
[2]高校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生态责任及实现路径[J].李燕萍.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1)
[3]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调查研究[J].朱栩,赵诗怡,李想,贾爱玲.绿色科技.2020(20)
本文为 河北省科技厅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项目:校园垃圾慧分类,课题编号:2021H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