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的考古发现

2021-10-21 18:02:22樊树志
现代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殷墟都城安阳

商在灭夏之前,即所谓先公先王时代,已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不过,一直臣服于夏。传说中,商的始祖契,曾经追随禹治理洪水;契的后人冥,还做过夏的水官。

早商时代的先王,从契到汤,传了14世,与夏朝存在的时间大体相当。汤率领部众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一共传了17世、31王,将近六百年。

早商时代的农业生产,保持着到处流动的习俗,从契到汤,集体大规模迁移了8次。商朝建立后,延续了这种习俗,多次搬迁都城。直到第十九代商王盘庚,在公元前1300年,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推行改革,“行汤之政”——实行商朝建立者汤制定的政策,走上中兴之路。第二十二代王武丁即位后,商朝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个转折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殷”。《竹书纪年》说,从盘庚迁殷,到纣王灭亡,273年,再也没有迁都。

在殷这个地方构建的商朝都城,依傍洹水,便于水利和防卫。紧靠洹水南面是宫殿、宗庙区,它的东面、北面毗邻洹水,地势较高,占据水源有利地位,且无泛滥之虞。

时隔三千多年,深埋于地下的商朝古都殷,被发掘出来,人们把它叫做“殷墟”——殷的废墟。

1928年至1937年,由傅斯年组织领导,在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石璋如等主持下,中国学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陆续发现大批青铜器、甲骨,以及宫殿、陵墓、宗庙遗址。这个位于洹水南岸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再现了商朝古都的昔日辉煌。

参加殷墟发掘的李济,1960年用英文撰写《古代中国文明》,指出:殷墟让人们看到,早在公元前第二千纪,商朝不仅完成了华北的统一,而且还有能力吸收来源于南方的许多重要种族成分。种植稻米,发展丝织,进口锡锭、贝壳和龟壳,在王家苑林中豢养象、孔雀、犀牛。楚国的祖先曾与这个王朝的宫廷有接触。四川和南方另一些地区的乐师可能在商朝宫廷乐队参加演奏。以上种种,再加上明显的西伯利亚和蒙古来的北方成分,以及更远地区的西方成分的存在,“使安阳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中心,成了青铜时代中期东方一个极其独特的世界性城市”。殷墟考古发现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考古队向新闻界披露,盘庚迁殷之“殷”有了新发现。他们在洹水北岸花园庄,发现了另一个商朝都城遗址,堪称第二个殷墟。这个遗址的时代,晚于商朝早期的二里岗商城,早于商朝后期的小屯殷墟。從夯土建筑基址、王室青铜礼器等方面推断,花园庄遗址有可能是盘庚迁殷之“殷”,至于小屯殷墟遗址,应当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有鉴于此,“殷墟”的概念,应该有所扩大,除了原先知道的洹水南岸的安阳小屯村,还有洹水北岸的安阳花园庄。

(摘自中华书局《图文中国史》    作者:樊树志)

猜你喜欢
殷墟都城安阳
安阳之旅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4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44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42
安阳有个“花木兰”
殷墟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东南文化(2016年4期)2016-08-22 09:35:38
记忆殷墟妇好墓
大众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00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
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