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2021-10-21 08:19宋维玲徐莹莹
海洋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水海洋新冠

朱 凌,黄 超,宋维玲,徐莹莹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海洋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冲击。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和宏观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海洋经济发展逐季恢复,表现出强大韧性,海洋产业发展基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1 海洋经济受疫情冲击总量有所下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海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海洋经济出现200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5.3%(见图1)。海洋经济总量的下降主要源于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是我国海洋经济中占比最大的海洋产业。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基于远行、社交和异地生活体验的旅游经济对疫情尤其敏感,滨海旅游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更是前所未有,旅游景区关停,邮轮旅游停滞,游客出游意愿锐减,产业增加值比2019年下降了24.5%。

图1 2011—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

2 区域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

2020年,北部、东部、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3 386、25 698、30 925亿元。从长期走势来看,2011至2020年南方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与北方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之比由0.9升至1.3,区域间海洋经济分化态势加大。由于海洋经济处于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质量效益增长的新时期,加之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因素,十年来主要依靠海洋服务业和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南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快于依靠传统产业的北方沿海地区。

3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基本稳定

2020年,我国海洋传统产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我国积极出台了海洋渔业稳产和提质增效政策措施,加速渔业养殖装备升级,确保了海洋渔业总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 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蓝色粮仓供应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年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6个,累计已达136个[2]。海洋油气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海洋原油产量为5 164万t,比上年增长5.1%;海洋天然气产量为186×108m3,比上年增长14.5%。截至2020年底,我国管辖海域11个油气开发新项目全部投产,为海上油气开发实现新增长奠定了基础。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快速恢复”态势,航运市场稳步复苏,海运贸易逆势上扬,沿海港口生产的提振效果逐步明显。全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5711亿元,同比增长5.9%。海洋船舶工业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好于预期,海船完工量1 082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1.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全年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969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12.2%。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 147亿元,同比增长0.9%。

4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0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6.2%、8.0%、3.3%。海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06×104kW,比上年增长54.5%,截至2020年底,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已实现连续并网发电43个月,向国家电网送电量超200×104kWh。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用”亮点频出,“2020年抗病毒海洋药物研究专项”启动,构建了靶点模型并向社会开放共享,加速了抗病毒药物筛选进程。海水利用业总体运行稳中有进,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相继建成首钢京唐钢铁厂二期1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沧州临港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2.5万t/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山东南山铝业3.3万t/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等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

5 海洋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

2020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提升海洋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海洋渔业高技术专业化快速发展,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中间试验船“国信101”号正式交付,开展了大黄鱼、大西洋鲑等主养品种深远海工船养殖中试试验,构建了深远海绿色养殖新模式。海洋船舶研发建造向高端化发展,17.4万方液化天然气(LNG)船、9.3万方全冷式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等实现批量接单;23 000标准箱(TEU)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节能环保30×104t超大型原油船(VLCC)、18 6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大型豪华客滚船“中华复兴”号等顺利交付。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实现重大突破,我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总装,并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3]。海水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在海水综合利用领域的100万平方米应用规模,形成了5×103d/a海水冷却塔塔心构建加工制造能力。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向大兆瓦方向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8 MW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成功,首套1 MW海上风电叶片进入量产阶段。江苏、山东、福建等地相继建设海上风电母港[4-6]。

6 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遇新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提振数字经济发展,海洋信息在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海洋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渔业赋能产业振兴,国内领先运用“北斗+互联网+渔业”的一站式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海上鲜”覆盖了41个渔港。能源综合利用助力渔业养殖,采用“光伏+风力”发电相融合的5G海洋牧场平台在烟台南隍城岛交付[7]。海洋船舶实现在线交易常态化,利用“云洽谈”“云签约”“云交付”等模式,在保交船、争订单方面成效显著。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接触服务等技术逐步改变海洋领域传统的流通、消费和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新体验。海上风电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内首个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在江苏实现了并网运行。

7 海洋对外贸易发展逆势上行

2020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全球经济贸易遭遇重大挑战。面对国际大变局,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海洋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发展。与海丝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全年与海丝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2 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稳定国家对外贸易起到重要支撑作用[8]。海运贸易逆流而上,全年海运进出口量34.6亿吨,比上年增长7%[9]。其中,受我国经济迅速重启的支撑,海运进口表现强劲,干散货、铁矿石、原油以及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全年我国海运进口量激增9%,占全球进口量份额比上年提高了3%。海运出口量逐季改善,四季度实现正增长。

猜你喜欢
海水海洋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水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