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建民 赵其龙(黎川县农业农村局)
由于村里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使过去无人问津的“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家住黎川县潭溪乡五星村的种粮大户鄢晋旺今年一口气扩种双季优质稻400亩,预计全年稻谷产量达35万公斤,每亩增产200多公斤稻谷、增收近600元。鄢晋旺逢人就说:“过去村民们看不上眼的‘冷浆田’‘烂泥田’,如今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田’了。”
黎川县地处偏远山区,以前,这里的稻田高低不一、田块大小不等,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土地流转无人问津。为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以来,该县加快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投资1.83亿元,在潭溪乡、社苹乡等12个乡镇的43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农田建设面积达62642.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平整土地15852.75亩,建设田间道236.35千米、灌溉与排水沟渠65.16千米、水陂90座、机耕桥109座、泵站3座,高效节水农田面积9612.24亩。黎川探索出了具有黎川山区特色的“四高”农田建设模式和样板。
高效率推动。近年来,黎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了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高标办。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和监督,逐步形成了“县级抓总、部门落实、乡村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该县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工作调度会等会议,加强对项目计划安排、施工设计、施工工艺、工程内容、资金保障、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的研究部署,先后印发了《黎川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意见》《黎川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7-2020年总体实施方案》《黎川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黎川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约谈制度》《黎川县年度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核和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同时,打造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由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挂点,通过示范先行带动整体推进。
高标准规划。黎川县重点围绕高速、铁路、主要干道沿线和“三线五区”以及群众积极性高、已完成土地规模流转的地块,分年度分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块平整、排灌方便、道路畅通、生态良好、管护到位”的建设要求,以自然资源部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对建设内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统一设计,设计人员充分发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清晰掌握项目区水路等现状情况,召开乡镇、村组、村民及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科学调整建设内容,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过多设计变更和农民不满意等情况发生,确保项目建成后实实在在为民谋利。
高质量建设。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县先后印发了《项目监理管理办法》《项目施工管理办法》《项目设计管理办法》和《项目乡(镇)绩效考核和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办法,细化责任任务。对监理单位实行质量首问责任制,坚持把好原料源头关、材料进场关、配比标准关、晾晒破损关和施工工序关,同时明确9条具体责任和处罚方式,处罚结果与项目监理费结算直接挂钩;对施工单位实行合同履约制,要求采取倒排工期和倒逼进度措施,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安排建设工序,保证合同期限内按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对消极施工、因工期延误而耽误春耕生产的情况进行经济处罚和黑名单管理;成立四个项目督导组,每周1~2次深入片区和建设点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并由项目乡(镇)按每500亩选派1名村级质量管理员的标准进行全天现场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保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监管。同时,在项目区设立项目公示牌,实行阳光施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误农时、质量可靠、群众受益。通过层层压实责任,项目区群众对已完成工程质量满意度全面上升。
高产出回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小丘变大田、渠相通、路相连,全面提升了机械化耕作水平,农民种粮不仅省工节本,还有效避免了一些地区因机械不能下田、人工成本高、盈利性不稳定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田块面临抛荒等问题。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看中了项目区良好的耕种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今年继续扩种“黎米”优质稻,订单面积达3万亩,实施“六统一”(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技术路线,实现水稻规模标准化种植。同时,公司带领西城黎圆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3个种粮专业合作社、1005户种植大户加入到产业致富行列,种植户亩均种植效益达700元,比种普通稻亩多增收200元。同时,吸引了多位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入股,实现户均增收4000~5000元,实现优质稻产业良性发展、企业获利和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2020年度高标项目通过市级验收,黎川县四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即将圆满收官,新建成的6.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发挥效益,项目区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60%,良种良法推广应用面积达10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年新增粮食产能达600万公斤,全县13928户村民,共计55712人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