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蓉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江苏 盐城 224500)
异育银鲫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是利用三倍体的方正银鲫(母本)与二倍体的兴国红鲤(父本)以人工杂交的方法诱使方正银鲫的卵进行雌核发育而研制成的。异育银鲫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滨海县的一个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指环虫病高发,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有效地预防异育银鲫指环虫病害的发生,对指环虫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异育银鲫。
2020 年,滨海县五汛镇。
试验池塘A、B,对照池塘C。面积均为0.334 hm2,水深1.5~2 m,底泥厚 25~30 cm。
(1)池塘A、B。放鱼种前15 d,每 667 m2用80 kg生石灰,用干法清塘(留少许水,水深6~10 cm)。清塘后 7 d,注水 80~100 cm。放鱼前 5 d,每 667 m2再用70 mL 复合碘对新注的水进行消毒。
(2)池塘C。不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放入10~20 g/m3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8%)中浸浴20 min。
异育银鲫放养规格为60 g/尾,每667 m2放养1 000 尾;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3 cm 左右的鲢、鳙夏花,每 667 m2分别放养 2 000 和 500 尾。3 个池塘放养模式相同。
芽孢杆菌用50 倍的池塘水活化4 h。选择晴天上午,每 10 d 泼洒 1 次,每 667 m2用量为 125 g。泼洒时开启增氧机,有利于活菌的迅速繁殖和生长。
选择能增强免疫力的藻源氨基液,按0.2%的比例加入配合颗粒饲料中,制成增强免疫力的药饵。每 10 d 投喂 1 次,连续投喂 3~5 d。
池塘A 每20 d 泼洒一次杀虫剂甲苯咪唑,池塘B异育银鲫发病7 d(出现死鱼)后,才泼洒甲苯咪唑[1]。
池塘A、B、C 的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异育银鲫发病情况见表2。
表1 池塘A、B、C 的试验结果①
表2 试验异育银鲫发病情况
池塘A 采取清塘消毒、鱼种消毒、施用芽孢杆菌、投喂药饵、定期杀虫、泼洒复合碘等技术措施,整个饲养期异育银鲫未发病[2]。
池塘B 只采取清塘消毒、鱼种消毒这2 种常规技术措施,发病7 d(出现死鱼)后,才泼洒甲苯咪唑,而未施用芽孢杆菌、投喂药饵、泼洒复合碘,6 月25 日开始发病,并持续10~16 d,死亡率达36%。
池塘C 没采取任何防病措施,6 月5 日异育银鲫开始发病,并持续20~30 d,死亡率高达71%。池塘B 和C 异育银鲫患的都是指环虫病和烂鳃病。
防治鱼病是异育银鲫养殖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养殖除了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塘时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调节好水质、坚持科学投饲、严格选择健壮鱼种等措施外,还应进行药物防治。池塘A 采取了综合防病措施,整个饲养期异育银鲫未发病,表明防病效果十分显著。
池塘B 只采取了清塘消毒、鱼种消毒的常规防病措施,发病时间比池塘C 推迟20 d。表明常规防病措施也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池塘B 在发病7 d(出现死鱼)后,才泼洒甲苯咪唑,使疾病持续时间比池塘C 缩短10~14 d,死亡率比池塘C 低35%。表明配合使用甲苯咪唑进行预防用药和实际治疗,有较好效果。
在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应该妥善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鱼病防治原则。积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是防治异育银鲫指环虫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