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嵌入式展览 浸入式参观

2021-10-20 09:22黄春锋
大学生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楼旧址李大钊

黄春锋

北京大学红楼

北大红楼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线下课堂

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所在地。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作为电视剧剧情的主要发生地,北大红楼成为了青年人的网红打卡地。

19世纪90后的青年毛泽东,1918年10月担任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和李大钊一起工作了4个多月,在北大红楼一层西侧的第二阅览室内管理着中外15种报刊。他充分利用北大红楼这一平台,热情而又积极地学习当时各种新思潮、新知识。在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中,记载了毛泽东所述:“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一百年前,青年毛泽东等知识青年在北大工作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一百年后,北大红楼重装再现,通过主题展览、遗址复原等再现当年那“觉醒的年代”。可以说,北大红楼成为了新时代青年人扬帆启航的新起点。

北大红楼主题展览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展现了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重点展厅: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教室旧址复原

图书馆登录室旧址复原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举办了“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示范教学”活动,将思政课“搬”到北大红楼展厅内举行,让党史专家和学校思政课老师共同进行现场教学。

北大红楼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古建,在这样的建筑中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国内几乎找不到先例。展览团队创造性提出了嵌入式展览理念,即将展览内容与北大红楼本体结构布局、旧址复原相融合,将观众观展与瞻仰百年红楼并举,借用大量的民国色彩元素,对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等6处旧址进行复原,营造浸入式参观环境。

北大红楼主题展览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展现了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图书馆主任室旧址复原: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自己的办公室里,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小组。他与陈独秀等人积极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创了建党伟业,抒写了红色序章。

展标

重點展厅:播火者——李大钊

展览分为“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 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 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6个部分,展出图片958张(含文字版、表格、地图),文物1357件。展览有以下特点:

展览围绕重点内容核心叙事。注重凸显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重点人物,紧紧围绕北京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影响进行核心叙事。

展览实现与北京各革命旧址的联动。注重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北京李大钊故居、高君宇烈士墓、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等31处我党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相结合,实现北京建党项目革命旧址矩阵联动。

与旧址有机融合,内外环境与展览内容融会贯通,观众参观展览观赏体验了北大红楼建筑。

展览注重彰显北京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全国党组织建立的辐射力、影响力,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革命活动的北京特色。

展览深入挖掘搜集文物档案,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各种版本《共产党宣言》及《共产党》《政治生活》《万国公报》原件等重要文物。

责任编辑:周莹莹

猜你喜欢
红楼旧址李大钊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渐解红楼味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