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陀之巅的生命守护

2021-10-20 10:04孙旭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海医疗保障高山

我叫孙旭,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一名医生。2018年,积水潭医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我光荣地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中的一员。

中国滑雪医生一定能做得更好

我们的战场是延庆区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陀山主赛道全长2950米,从海陀之巅飞流直下,垂直落差894米。赛道上风向多变、光线忽明忽暗,难度名列世界前茅。速降比赛中,运动员最快的速度超过每小时140公里,稍有闪失,就可能发生严重的损伤。

作为一项高危极限运动,高山滑雪是速度最快、也是救援难度最大的奥林匹克项目之一。比赛中,一旦发生事故,不管在什么位置,滑雪医生都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以最快速度完成对伤员的评估、急救和转运。有人好奇地问我,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难的赛道,医生怎么过去呀?没有缆车,没有雪橇,也没有摩托车,我们只能怀里捂着怕冻的急救药,背着救援装备,踩着滑雪板自己滑过去。这就要求滑雪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急救经验,还要有过硬的滑雪技术。

小海陀山是中国高山滑雪运动的起点。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医疗保障更是无从谈起。有国外媒体不相信中国可以组建起全套的救援体系,更不相信中国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滑雪医生。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和市卫健委共同吹响集结号,“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正式成立。72名来自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等十几家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厉兵秣马,开始接受雪地救援和滑雪技能培训。

一开始,身边很多同事都调侃我们:能在上班时间滑雪,真让人羡慕。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我们作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艰辛。

没有人知道,为了提高滑行技术,缩短救援时间,我们在训练中不断机械地重复着一个个枯燥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熟练掌握了滑雪技术后,雪道救援对我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地势复杂、气候寒冷的雪道上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骨折固定、气胸的现场处理和止疼的现场处置等多种救援项目,这几乎囊括了所有高山滑雪运动的外伤救护。我们这些急救经验丰富的医生,也要从头练起。

没有人知道,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雪场中,我们跪在雪地上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练习气管插管,冻得全身冰凉、手脚麻木。没有人知道,由于缺少现成的培训资料,完成白天的训练后,我们还要鏖战到深夜,制订和修改完善救援方案。

没有人知道,我们需要背着15公斤重的救援装备在冰面和陡坡上练习滑行,摔倒和受伤都是家常便饭。脊柱骨折、韧带损伤、颅脑外伤……医疗队多名队员发生过严重的外伤。即便如此,从建队之日起,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掉队。

我们深知,比赛中可能会出现意外,但医疗保障工作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相信中国滑雪医生也能做到,而且一定能做得更好。

实现“零的突破”

2019年9月,我和几名队友一同参加在小海陀山举行的中国第一次高山滑雪直升机长绳救援演练,演练的内容是滑雪医生完成现场急救并呼叫直升机支援。

演练过程中,山谷里突然出现了强烈乱流,救援直升机几进几出,才艰难地悬停在预定地点上空。就在伤员被吊装设备吊起的一瞬间,由于强烈乱流的影响,直升机突然快速下坠,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我们奋不顾身冲过去保护伤员,机长临危不乱加大马力向上攀升,直升机终于摆脱了乱流,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就这样,全体队员在演練过程中默契配合,不断总结经验,顺利完成了演练任务,实现了高山滑雪直升机长绳救援演练“零的突破”。

三个冬季近百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学习滑雪、演练赛场急救……我们不怕困难、无畏艰险,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从2020年1月开始,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速度类比赛和“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高山滑雪赛相继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我们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实践了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在海陀之巅对生命的守护。这些经历给我们全体队员留下了可以回味一生的宝贵财富。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科学训练、努力拼搏,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宋丽群)

孙旭,男,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滑雪医生。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百姓宣讲员。

猜你喜欢
小海医疗保障高山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有意思的生活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一图读懂《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太阳、高山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
李琪,历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