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金
关键字:乡村振兴;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
一、引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在全面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主要矛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还相对落后,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飞速发展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金融在扶持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也发展起来了,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从纵向对比,与过去有巨大的变化,涉农贷款逐年增加;横向对比,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是我国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一大成绩。[2]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农村金融之间的不适应,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3]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寻找到金融供需不足的原因,从金融供给方式上入手,以立足发展农村经济为主,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同时,提升农村金融需求,为有需要的家庭和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让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普惠金融的提出给每一个人带来新的机遇,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总的来说,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是支持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是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的需要。
(一)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我国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服务不到位有不可或缺的责任。农业基础设施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长期以来融资方式主要是政府的直接投资,而非商业性的投入。财政资金有限使得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要建设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二)支持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产业兴旺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泉,没有产业兴旺就没有乡村振兴。[4]过去的农村,由于技术和资源受限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比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过去的发展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过去传统模式下,生产利润低下,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土地抛荒严重,粮食安全也受到威胁,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而规模化的生产正是这种发展趋势,粮食、蔬菜、水果等许多农产品都可以采取规模化的生产,规模化的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然而,规模化的生产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单个农户难以承担起初始投入。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规模化生产则可成为现实,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三)支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是我国目前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农业废水排放、垃圾处理不当等是造成农村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乡村振兴,整治农村污染必不可少。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提出,用金融手段支持绿色发展,在治理城市污染性企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村,还原秀美乡村同样也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需要资金投入进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需要金融服务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金融服务的作用主要面临着金融的供需问题,这是导致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5]在供给端,面临着金融资源供给不足、产品创新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在需求端,人是引发需求的主体,产业是引发需求的媒介。在农村,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能够发展的产业有限等问题,故而对金融的需求有限。在这么一个金融供需都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无法带动农村的发展。
(一)农村金融供给方面
1.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首先,相较于城市纷繁多样的金融组织体系,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单一,主要以中小型城商银行为主,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在农村设立网点,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更是寥寥无几,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其次,现有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集中在存款、贷款、汇兑等基础服务,有些甚至只有简单的存贷业务,难以提供理财等需求量大的服务。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时代,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落后。没有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利用大数据对农村人员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寻找潜在的客户,没有普及新型支付方式,对于跨区域、跨系统的支付仍然效率低下,对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处于初级阶段。
2.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农村金融“非农化”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非农业产业,甚至更多地流向了城市,因此,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建设落后。[6]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涉农资金的贷款金额越来越大,但由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真正将贷款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建设的少之又少,农民将贷来的资金到城市里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城市房地产等高回报率的项目。农村的资金大量外流,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而真正想为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却贷不到资金。
3.农业产业融资困难,农村金融供给乏力。乡村振兴肯定少不了企业的支持,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是共识。尽管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像农产品加工等中小型农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融资将更加困难。第一,农业企业融资渠道窄,主要依靠当地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社会资金的引入极其有限。第二,农业有着风险较大、收益较小的特点,投入产出比小,并伴有较长的周期性,贷款资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企业因抗风险能力低而破产,资金则收不回来。第三,农业企业多为乡镇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差,管理机制落后,难以有足够的固定资格进行信贷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他们。
4.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导致金融供给不足。除了农业自身的特点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外,金融服务质量不高也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路的绊脚石。相对于城市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在乡村的金融机构多为小网点,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较高,产品创新程度不高,难以符合农民的需求,人员和资源信息有所不足,金融机构大部分员工没有进行专门的农村金融业务培训,业务不太熟练,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此外,金融机构容易将客户进行分类,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而争相将资金贷给有抵押、信用高的客户且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需求量大的一般客户却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使得资源错配。
(二)农村金融需求方面
1.人才流失严重,对金融需求严重下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有能力的更是永远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这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农村留下来的除了老人和儿童以外,大都是缺乏知识和文化的农民。他们知识匮乏,抗风险能力低,且对金融认识不足、防范心理强,大都选择安于现状、固守家业,创业观念滞后,自然也不需要金融服务。对他们来说,银行的存在只是用来存款而已,因此他们对金融的需求微乎其微。
2.农村小农经济为主的模式限制了对金融的需求。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自己种植的农作物,诸如粮食、水果、蔬菜等,而且产量有限,自己就可以到集市上进行交易以满足生活需求。在这种小农经济的模式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生产和大量的交易,只需进行简单的市场贸易就可以完成,自然也就不需要融资,不需要金融服务,这是农村金融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3.金融产品单一抑制了农村金融需求。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居民和企业对金融的需求,从而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求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及风险防控、保值增值等一系列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多元化的需求。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部分中小型城商银行、乡镇银行主要提供存、贷等传统金融业务且对于存贷款的期限、金额、利率浮动范围进行严格控制,严重抑制了农民和企业对于金融的需求。
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金聚集的作用。金融可以从社会上收集闲置资金,并将其投资于农业和农村地区,这是解决乡村振兴中“钱从哪里来”问题的重要力量。二是资源配置的作用。金融利用在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将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部门,扶持乡村振兴产业,这是解决乡村振兴中“钱往哪去”问题的关键。三是金融交易的作用。金融利用交易的信息优势,可以有效地获取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发挥网络交易的便捷优势,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利润。四是风险管理的作用。金融利用产品优势可以有效将农业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起到防范化解风险的作用,提升農业积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着眼于金融“四大功能”,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的规律、趋势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立足点,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把握要点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一)支持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循环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扶持可以有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集聚资金的功能,大力支持乡村产业的发展,扶持优势产业,给予优惠贷款,提供金融服务。乡村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扶贫脱贫,还可以带动整个乡村经济的循环发展,解决乡村就业问题,带来规模效应。随着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财富不断积累,又能够带动其他优势产业发展,以此形成经济的循环发展,盘活整个乡村经济。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关注农业龙头工业化企业、家庭农场等新主体、休闲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形式,不断增加信贷配置,帮助农村产业发展。
(二)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广大农村得以享受金融资源带来的便利。金融机构在进行乡村服务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网上支付等优势,结合乡村产业特点,为产业融资提供便利,打造适合乡村需求的金融产品,低成本、高效地为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在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着眼于帮助农民降低、分散投资风险,转移和对冲非系统性风险,打造更加符合农民收益与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让他们享受到金融带来的好处,增加对金融服务的依赖性。此外,金融科技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更加高效、便捷、广泛地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新模式。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型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注重对金融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在线支付等基础服务为切入点,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普及。
(三)发展普惠金融,增强金融意识
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7]面对农村金融需求不足的局面,普惠金融的提出,是为广大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各阶层人士提供有效、适当的金融服务,其中农村农民是重点关注的地区和对象。发展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要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就得让农民了解什么是金融服务。在农村,很多缺少文化知识的人对金融感到陌生、感到害怕,难以产生需求。金融机构要深入农村,充分利用网点、人员和渠道的优势,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了满足就业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家庭和农村创业者的资金需求,要推出实用可行的金融产品,以最大程度地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以此提高人们对金融的需求程度。
(四)发展绿色金融,创建美丽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始终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原本环境是农村发展的一大优势,但近些年来的发展使得农村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成了投资农村建设的障碍。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产业振兴,有助于吸引人才,实现人才振兴。[8]绿色金融的提出就是要用金融的手段帮助环境治理,以前其一直专注于解决城市污染问题,而农村环境问题往往被忽视,得不到绿色金融的有效支持。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金融机构就要充分发挥作用,发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开发绿色金融产品,让环保型企业有能力提升技术、减少污染,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减少其贷款额度,进行抑制。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还原乡村绿色底色,为吸引更多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五、结语
在全面脱贫攻坚战胜利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方的共同努力,金融服务是重要一环,其在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治理乡村污染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与乡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当下农村金融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明显存在不足,我们要在困境中找到生机,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农村金融政策,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全面融合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铺平道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