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国,张勇强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阳,621000)
在金属材料中,贵金属具有最好的化学稳定性。贵金属作为接触件表镀层,因为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的作用,可以提供长期的低接触电阻保障。所以,在接插件中,贵金属电镀是不可或缺的,但耐腐蚀性是相对的,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镀层组合的相对优劣也是变化的。
镀金的底镀层由银变更为镍层后,虽然解决了因银扩散至镀金层表面发生硫化变色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镀金产品耐盐雾腐蚀能力不足。一般镀金件的耐盐雾水平是48h,较高的标准是96h,已远远不能适应海洋性环境中长期可靠使用、以及电子终端产品如手机长期被手汗污染而不发生电解腐蚀的要求。镀银的接插件,只要达到相关标准的厚度要求,则没有盐雾腐蚀的担忧;一些纳米晶态的镀金底层,比如镍钨、钴钨、高磷镍合金、银钯合金、银锡合金、锡镍合金等,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耐磨性、耐盐腐蚀能力。因此,近10年来国际上广泛研究非镍底镀金的工艺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均有工程应用的案例。其中,银钯合金在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抗磁性、钎焊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方面最为优越。
金属发生腐蚀,除非在氧化性的酸性溶液或者含氧化物和金属络合剂的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明显的纯粹化学腐蚀,而一般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比例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其中少数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多数情况是发生吸氧腐蚀。通过金属电极电位的比较,可以得到相互接触时的电偶(阴阳极)关系及腐蚀倾向大小。金属在25℃下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位[1]:一价金Au++e=Au原子价标准电极电位为 + 1.692 V,钯Pd2++2e=Pd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830 V,钌Rh3++ 3e = Rh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790 V,铑 Rh3++ 3e=Rh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800 V,银 Ag++e=Ag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799 V,铜 Cu2++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337 V,镍 Ni2++ 2e=Ni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250 V。吸氧腐蚀时对应氧分子的氧化半反应 O2+2H2O+4e=4OH-电位为+0.401 V。
从以上电位关系推论,铜、镍的电极电位低于金、钯、银,且低于氧分子电位,铜、镍与金、钯、银等贵金属接触,会发生吸氧腐蚀。而金、银、钯等贵金属相互接触,虽然存在接触电偶,但因为电位都高于氧分子得电子半反应电位,除非有强络合剂如氰根等参与、改变化学反应动力学平衡,一般条件下不会吸氧腐蚀。另外,空气中镍比铜容易钝化产生阳极极化效应,所以虽然镍电位低于铜,但镍与金接触发生(吸氧)腐蚀的速度低于铜与金的电偶腐蚀;铜或镍与银形成电偶,在氯离子环境中,虽然阳极反应正常,但吸氧腐蚀发生在银表面,而银表面特性吸附氯离子成膜,可大幅降低电子从银原子转移到氧原子的速率,氧化反应产生阻力,形成吸氧腐蚀的阴极极化效果,因此,可以推论在卤盐环境中,铜/镍与金的接触腐蚀速率会明显高于铜/镍与银的接触腐蚀。所以,从电化学腐蚀理论上讲,只要打底层厚度大于1μm,铜基体上镀银打底镀金,耐盐腐蚀能力高于相同厚度的镍打底镀金,打底层厚度越厚优势越明显;在一般工业大气和盐雾环境中,铜基体上用钯、钌、铑镀层打底再镀金,等同于铜基体上镀金,只是钯、钌、铑和金一起构成铜的阴极性镀层,钯、钌、铑和金之间不会发生吸氧腐蚀。铜上镀厚的银钯再镀薄金,电化学方面的表现等同于镀厚金,孔隙率可以极低,即使有孔隙通至铜基,在银镀层的孔隙中氯离子迁移速度较低;另外通过钯在银镀层中形成弥散型合金,可大幅抑制银往金表面扩散的速度,从而大幅减缓传统银打底镀金的银扩散硫化变色。
传统的银钯合金电镀是在氰化镀银溶液中,把氰化银改为氰化银+氰化钯,两者比例为1:6(摩尔比),能得到含钯8~10%的银钯合金[2]。也可以从高浓度氯化锂作银、钯离子络合剂的酸性镀液中镀取含钯高于18%的银钯合金[2]。
徐晶[3]采用配方和工艺参数为:氯化锂580g/L,氯化钯1.31g/L,硝酸银3.11g/L,pH值为2.0,施镀温度为60℃,阴极电流密0.15A/dm2的方法得到了Ag含量为72.89%,Pd含量为24.68%,Ni含量为4.43%的银钯合金镀膜层,且镀膜厚度为20μm;镀膜层光亮度达到二级以上,结晶细致,颗粒分布均匀,结合力良好;采用矩形槽法和内孔法分别测试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结果表明镀液分散能力为86.75%,镀液深镀能力为4.53,说明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良好;采用盐雾试验测试膜层的耐腐蚀性,膜层480h不出现锈点,失量为0.280g/dm2,膜层耐腐蚀性能强。
Umicore公司的银钯电镀工艺为强酸性的甲磺酸体系(Umicore银钯合金操作说明),银钯镀层在AUDI汽车线束端子上已批量使用,性能远远优于镀银和镀锡合金,性价比远远优于镀镍镀金,具体性能如下所述。
与标准的半光亮的氰化镀银层相比,从甲磺酸体系银钯镀液中电沉积的银钯(含钯10%)镀层,在晶体结构、耐磨性、摩擦系数、使用温度上限有根本性的差别[4],对比如下:
图1 新AgPd10与标准Ag镀层对比图
含钯8-10%Pd的银钯镀层性能特点见表1所示。
表1 含钯8-10%Pd镀层性能特点[4]
分别在高温150°C和200°C状态下,不同Pd含量材料的硬度随时间的波动曲线如图2所示。
(a)150℃
(b)200℃图2 不同Pd含量样品热处理时间对硬度的影响曲线
初始硬度(镀态)在230-280 HV之间,热处理(150、200°C至1000小时),对硬度结果无影响,并且微观结构和形态无变化,因此该材料可以终身高温使用。
抗硫性能没有比纯银明显提高,作表面镀层时须与镀银层一样借助镀银保护剂;但覆盖镀金层后,因为银钯纳米结构特点,银元素向镀金层扩散速度较慢,因此抗硫性能比银上镀金的高。当然,因为不能杜绝长期高温条件使用的银金扩散,抗硫化变色性能还是低于镍合金打底镀金。
① D38999/26KD35SN插头,D38999/20KD35PN插座:两套;
② D38999/26KG11SN插头,D38999/20KG11PN插座:一套;
③ D38999/20KG25SN插头,D38999/26KG25PN插座:一套;
④ D38999/26KJ35SN插头,D38999/20KJ35PN插座:一套;
⑤ D38999/26SB98SN插头,D38999/20SB98PN插座:一套;
⑥ Ep.Ag5AgPd1.5Au0.2的镀金针孔接触件,数量若干。
(1)测试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老化前后可焊性及焊接拉脱力;
(2)验证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耐中性盐雾腐蚀能力提升,是否高于500小时以上;
(3)验证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抵抗湿热环境的能力;
(4)验证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组装D38999产品,耐中性盐雾腐蚀能力提升,是否高于2000小时以上,其中未插合状态500小时;
(5)验证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组装D38999产品机械寿命是否延长,表征在初始状态和插拔寿命试验500次、1000次、1500次、2000次后接触电阻的变化;
(6)验证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组装D38999产品高温寿命,表征在初始状态和-65℃~+200℃温度冲击5次、10次、20次、25次循环试验后接触电阻的变化。
(1)按GJB360.18可焊性试验方法,对上述4.1零件⑥抽样做可焊性评价,并作焊接点拉脱力测试;
(2)按GJB1217-91环境试验方法1000,对上述4.1零件⑥抽样做盐雾试验,累计120、240、360、480、720、1000h试验后评价;
(3)按GJB1217-91环境试验方法1000,对上述4.1产品①一套做盐雾试验,先插合状态240小时试验,再分离状态进行至500h、720h和1000h后评价;
(4)按GJB1217-91环境试验方法1002,对上述4.1产品⑤和⑥抽样做潮湿试验I型恒定温热240h、504h、1344h;并对⑥抽样进行II或III型, 240、480、1000h试验后评价外观和接触电阻变化;
(5)按GJB1217-91环境试验方法1003试验条件F和F-1,对上述4.1产品样本③进行温度冲击,测量记录两种试验前后接触电阻数据;
(6)按GJB1217-91试验方法2016,对上述4.1产品②和④样本作机械寿命试验500次、1000次、1500次、2000次以后接触电阻与初始状态接触电阻值比较,评价产品机械寿命。
4.4.1 盐雾试验
Ep.Ag5AgPd1.5Au0.2的镀金零件经过500h中性盐雾试验均未出现腐蚀点,720h盐雾后20%左右发生腐蚀出现铜绿斑点,1000h盐雾腐蚀后有一半左右没有腐蚀。Ep.Ag5AgPd1.5Au0.2镀金接触件组装D38999不锈钢外壳产品,中性盐雾腐蚀2000小时合格(其中未插合状态500h)。
图3 零件盐雾实验照片
盐雾500h无腐蚀,720h后10%左右数量比例出现腐蚀,分选出来腐蚀物未脱水状态集中拍照,如图4所示。
图4 盐雾720小时后腐蚀件照片
4.4.2 湿热试验
湿热主要考察电工电子产品长期存放过程中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包括银原子扩散到表面的变色的可能性,但根本还是湿热条件下铜基体的腐蚀。
参考电工电子产品加速寿命试验方法[6],主要考虑温度温度的复合影响,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结合温度、湿度两个加速因子的复合加速系数为AF:
式中,Ea为激活能(Ev),Ea根据原材料的不同有不同的取值,铜的氧化Ea取0.5Ev; k为玻尔兹曼常数,K= 8.617 × 10-5; T为绝对温度,T0为常温下取值=273+25=298K,Ts为试验时取值=273+40=313K; Ho为常湿,取值65%,Hs为试验湿度,取值93%; n = 10.9。
代入计算出40℃/RH93%恒定湿热老化加速因子值约为125,那么,40℃/RH93%恒定湿热老化一小时相当于65%空气中存放125h左右,湿热试验72h相当于存放一年,湿热试验1000h相当于存放15年时间。湿热试验1340小时相当于存放20年时间。
对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组装产品潮湿试验(I型恒定温热240h、504h、1344h)、对Ep.Ag5AgPd1.5Au0.2的镀金接触件进行(II或III型240、480、1000小时)试验后,外观合格、接触电阻无明显变化,平均值略为减小,最大增加值低于3 mΩ,满足要求。
由图5可见,湿热试验结果。连接器样品40℃/RH93%恒定湿热1344h后镀金层无腐蚀,不锈钢外壳变暗、个别红斑点,色环老化。可预期室温RH65%条件存放20年镀层性能合格。
图5 连接器样品40℃/RH93%恒定湿热1344小时后照片
4.4.3 恒定湿热试验后的硫化试验
经过高温烘烤和湿热试验后,底镀层银元素和和基体铜都会扩散到表面,会被硫化物腐蚀形成腐蚀斑。腐蚀反应比较厉害的是3%硫化钾溶液浸泡零件,试验结果表明,镀镍2μm打底镀金抗硫化钾腐蚀能力强,浸泡4h出现细小黑点;经过高温烘烤和湿热试验后的Ag5AgPd1.5Au0.2的镀层,浸3%的硫化钾溶液约15分钟出现黑点;未经过高温烘烤和湿热试验的Ag5AgPd1.5Au0.2的镀层,浸3%的硫化钾溶液约30分钟出现黑点。
4.4.4 可焊性、耐焊接性和焊接强度
按GB/T2423.28对镀件进行8小时的蒸汽老化试验后,外观无变化,可焊性测试优良。260℃*10秒锡槽焊接锤击试验合格。在焊槽中持续焊接10秒,无弱润湿现象,焊件弯折135度无开裂掉皮,说明焊接金属间化合物各相应力均衡,无脆性界面产生。
4.4.5 温度循环(冲击)试验
累计25次高低温循环试验,包括-65℃/+200℃*6次,-65℃/+175℃*18次,-65℃/+150℃*1次。试验后外观无变化,如图6所示;试验前后接触电阻测量值对比,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没有明显变化,且平均值略为减小,最大增加值低于3 mΩ,满足要求。每次高温保持时间为30分钟,考虑高温段温度升高和平衡,零件需要时间5分钟,产品需要8至15分钟。
图6 试验后零件和产品照片
温度变化的加速因子由Coffin-Mason公式计算[6]:
其中,ΔTsrtess为加速试验下的温度变化,ΔTnormal为正常应力下的温度变化,n为温度变化的加速率常数,不同的失效类型对应不同的值,一般介于4~8之间。
忽略温度变化的加速老化因子,只考虑高温破坏性,采用阿列纽斯方程式,k = Aexp(-Ea/RT)进行评价,它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k)与温度(T)和反应活化能Ea之间的关系[7]。源于瑞典化学家斯范特.阿列纽斯方程公式(Arrhenius equation),温度升高10℃寿命降低的50%-10℃法则。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以上高温和时间累计相当于自然存放30年的时间内,试验镀件和产品外观和性能合格。
4.4.6 采用铜基材镀银/银钯/闪镀金接触件的连接器机械性能测试
为验证镀层的机械寿命,并考核长期使用(湿热氧化腐蚀加速模拟)状态下,变更镀层后接触件的接触性能,进行了500次插拔为一个周期、四个周期共2000次的插拔寿命试验,然后叠加72h40℃RH93%的恒定湿热,验证镀层插拔损伤后抗大气腐蚀的能力。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2 11芯D38999-26KG11SN和20KG11PN机械寿命叠加温热试验前后(插合)总电阻值
表3 128芯D38999-26KJ35SN和26RJ35PN机械寿命叠加温热试验前后(插合)总电阻值
图7 机械寿命2000后照片
由此可见,在2000次插拔寿命试验和叠加72h恒定湿热试验后,接触电阻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大值,排除测试时两端探针的接触压力变化带入的可能差异外,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以500次为一个机械寿命试验考核段,试验前和第一、第二个、第三个试验后,第四个500次插拔后叠加恒定湿热72小时后接触电阻测量值,均没有明显变化,平均值略为减小,最大增加值低于3mΩ,满足技术要求。
4.4.7 恒定湿热老化后硫化钾测试
25周期的高低温冲击和1000小时恒定湿热试验后的镀件,抗3%硫化钾溶液腐蚀时间分别为15分钟和30分钟不变色,合格。(镀银件最好的保护处理工艺抵抗能力为3分钟)
电连接器镀金接触件采用Cu/Ep·Ag5AgPd1.5Au0.2的镀层组合,具有卓越的耐盐腐蚀和超长的机械插拔寿命。相比目前镀镍1.3微米打底镀金1.3的镀层,耐盐雾能力提高5至10倍,插拔寿命提高4倍以上,大批量生产的电镀成本反而比镀金1.3微米低50%以上。该镀层组合的连接器在海洋性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在工业大气环境中的应用更加稳定可靠。考虑到耐硫化性能的欠缺,采用8微米硬银打底、1.3微米钯镍作阻挡层、闪镀0.05~0.1微米薄金的镀层组合是性能匀衡卓越的选择,预计采用该组合的接插件达到2000小时以上中性或者酸性盐雾试验的抗蚀性和5~10万次插拔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