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奇
分宜钤东医院 (江西新余 336600)
胃脘痛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疾病,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则会增加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等病症的发生风险[1-2]。中医理论认为,胃脘痛泛指上腹胃脘近心窝位置的隐痛、胀痛、刺痛等一系列疼痛症状,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脾胃虚寒等8种证型,每种证型所对应的症状表现亦不尽相同。目前,西医主要采用H2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胃脘痛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如何发挥中医优势对该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胃脘痛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四君子汤和背俞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脘痛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3岁,平 均(41.8±6.5)岁;胃 脘 痛 发 病 时 间1~8 d,平 均(2.4±0.7)d。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7岁,平 均(41.5±6.2)岁;胃 脘 痛 发 病 时 间1~9 d,平 均(2.5±0.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对照组单纯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四君子汤治疗:主要方剂组成包括党参、茯苓各15 g,陈皮、白芍各12 g,柴胡、白术、香附、川芎各10 g,甘草6 g;存在嗳气的患者在基础方剂上加用旋复花和沉香各3 g,胃痛程度严重的患者在基础方剂上加用延胡索5 g,存在恶心症状的患者在基础方剂上加用半夏3 g,存在泛酸症状的患者在基础方剂上加用黄连和乌贼骨各3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各1次服用,连续治疗两个星期。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温针灸方法治疗:取穴主要包括脾俞穴和胃俞穴,治疗开始前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对穴位的局部皮肤实施彻底消毒处理后进行针刺,在确定得气之后施以补法,待能够感到明显的酸麻胀痛时留针,并在针柄的位置加艾柱2 cm 实施温灸,治疗约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两个星期。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10分表示疼痛最为剧烈,0分表示无痛[3]。(2)比较两组生命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hort form 36,SF-36)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8个方面,36个问题,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4]。(3)比较两组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总时间。(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治愈为治疗后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进食和消化功能未受到任何影响;有效为治疗后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进食和消化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治疗后未减轻,胃镜检查存在明显异常,进食和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治疗前,两组VAS 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SF-36 为健康调查量表36,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SF-36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53.21±6.08 82.40±5.29 33.629 <0.05试验组 30 54.01±5.68 90.73±5.64 39.975 <0.05 t 2.162 17.869 P>0.05 <0.05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8.95±0.62 5.75±1.16 3.661 <0.05试验组 30 8.83±0.48 2.92±0.17 7.496 <0.05 t 1.023 4.734 P>0.05 <0.05
试验组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 住院总时间对照组 30 8.97±2.05 5.19±1.24 12.51±2.63试验组 30 6.34±1.29 2.65±0.73 9.76±1.38 t 4.268 5.881 5.326 P<0.05 <0.05 <0.05
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胃脘痛的发病通常与环境、情绪、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长期吸烟、饮酒也会增加胃脘部疾病的发生风险。该病患者大多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发病前存在明确的天气和心情等诱因,需引起足够的警惕。目前,临床通常选用抗酸、抑酸药物治疗胃脘痛疾病患者,但治疗后病情易再次复发,故十分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应用于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6]。在中医技术中,温针灸指的是将艾条套放置在针柄尾部的位置对局部进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式,热力可以通过针体直接到达相应的穴位,改善局部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状态,促进炎性物质排出,从而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对胃脘痛患者的背俞穴实施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功能,从而提高脏腑功能及免疫力,发挥通经温脉、散寒止痛、开胃止痛之功效,达到减轻胃脘疼痛程度的目的[7-8]。在温针灸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治疗胃脘痛患者,能够帮助契合病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柴胡疏肝散联合四君子汤的方剂组成中所含有的柴胡主要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治疗功效,党参能够达到补气生津的治疗效果,白芍可以发挥补益脾胃、柔肝止痛的作用,川芎能够充分活血,甘草具有酸甘化阴的功效,香附能够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此外,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加减,可以达到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治疗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VAS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胃部疼痛感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胃脘痛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四君子汤和背俞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使生命质量和病情控制效果得到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