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航,范明琴,黄虹
1 福建省立医院金山医院检验科 (福建福州 350007);2 福建省福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见检查项目之一,采用患者的中段尿作为标本,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细胞管型等,可为肾脏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病变(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目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常用方法为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这两种方法作为基础检验方法,可为临床医师准确诊断疾病提供快速、便捷、精准的检验结果[2]。本研究分析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110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55例;年龄38~71岁,平均(53.76±4.87)岁;尿路感染患者98例,肾小球肾炎12例;病程1~24 d,平均(12.96±5.05)d。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均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验。(1)标本留取和处理:采集患者的晨起中段尿液10 ml,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存放,在采集后2 h 内送检,所有标本均分为2等份待检。(2)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型号为IQ200的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将标本1插入到样本针内,打开开关,仪器自动吸取800 μl 标本进行检测。(3)显微镜检测法:将标本2放进离心机中,1 600 r/min 离心20 min,离心结束后将离心管倾斜50°,去除上清液,保留0.3 ml 沉渣振荡均匀后制成标本,采用日本 Olympus 公司生产的电光显微镜进行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细胞管型的检出率。(1)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3]:红细胞和白细胞>25 μl 为阳性,上皮细胞>6个/μl 为阳性,细胞管型>1个/μl 为阳性。(2)显微镜检测法[4]:红细胞和白细胞>5个/HP 为阳性,上皮细胞>6个/ HP 为阳性,细胞管型>1个/ HP 为阳性[4]。
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上皮细胞、细胞管型的检出率高于显微镜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各指标的检出率比较[例(%),110例]
临床中多种疾病的诊断需要检测尿常规,尿常规检查也是最普遍、最不能忽视的检查之一,因此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5]。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为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细胞管型等,不同的检查结果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6]。如果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初步怀疑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急性膀胱炎及结石、肿瘤等疾病,通过对红细胞畸形情况的判断可大致了解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还是膀胱[7];当尿液中发现白细胞,说明已经发生了泌尿系感染,可能是上尿路感染,也可能是下尿路感染,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大致判断尿路感染的位置,初步诊断后可给予早期治疗[8];尿液中的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可能为生理性的表现,也可能为病理性的表现(外伤、感染、结石、肿瘤等),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细胞管型为含有细胞成分的管型,可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型,其中红细胞管型代表肾脏内有出血(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相关),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而上皮细胞管型则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化学物质和药物中毒等[9]。
显微镜检测法可以直接对尿液标本内的细胞数量、形态加以观察,能够全面显示尿沉渣内的有形可见物质,但其耗时长,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失真。与显微镜检测法相比,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更具优势,可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10-11],提升检验工作效率[12];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通过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再综合光学和电阻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细胞的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段的长度、细胞容积等信息[13],通过软件分析每个人细胞信息波形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分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易受到细菌、肌红蛋白、易热酶因素的影响而使特异性降低[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上皮细胞、细胞管型的检出率高于显微镜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上皮细胞、细胞管型的检出率高于显微镜检测法,且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更加简便、高效,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