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卫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文化交流
——以老挝一号卫星为例

2021-10-20 12:02:40周国涛梁亚均赵欢李丽萍王新荣
卫星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老挝卫星

文|周国涛 梁亚均 赵欢 李丽萍 王新荣

1. 航天天绘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 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前言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与沿线各国家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机制并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在诸多合作类型中,以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形式开展的合作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体现,其影响相比政治与经济层面更加长远。中国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于2017年初发布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的文化发展行动,其最终愿景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与经济援助项目对受众国家的社会与民众生活产生的“立竿见影”式改善不同,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其特殊性,相关文献也谈到了其可能面临的特性问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民族由于彼此之间巨大的传统文化差异导致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文化隔阂,由于双方(中国与受众国)政治经济实力巨大差距导致对于文化交流天然的不信任感,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于文化交流产生的不容忽视的阻碍等,实践中都有待解决。

在目前已有的众多文化交流传播途径中,利用中国建造的同步卫星项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式,但目前业内尚未见到文献讨论。一方面,同步卫星通信本身便属于改善第三世界国家通信基础设施的举措,以此为依托开展文化交流对于受众国家的民众而言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同步卫星自身搭载的广播电视等业务天然便具有文化传播功能。而作为典型的高科技项目,同步卫星项目建设与运营周期较长,技术与准入门槛高,需要中方与当地人员长期深入的合作与指导,十分符合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潜移默化”的特点。

本文以老挝一号卫星为例,探讨了利用同步通信卫星助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的若干实践经验。由于老挝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对外“整星出口”的典型成功案例,而老挝本身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老挝一号卫星的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化传播工作参考价值也更加明显。

二、工作开展背景

本文讨论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作为接受方的老挝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老挝一号卫星自身拥有的条件(包括技术条件与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便利性条件等不同层面),实践中也正是两个维度的背景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老挝一号卫星依托自身平台完成的若干文化交流工作成绩。

1. 老挝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笔者在2019年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相关情况,老挝受限于本国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受邻居泰国等国家强势文化影响等多种因素,本土文化传媒产业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截至2021年中,老挝本土电视台在2019年的6个频道基础上,新增了国有的万象首都电视台、国防部电视台、老挝东盟电视台(中老合资)以及后文提到的老挝教育频道,但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无实质性提升,现有的电视频道节目水准相比国内仍有一定差距,制作量也无法满足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要求。

2. 老挝一号卫星现有条件

老挝一号的Ku频段信号可基本覆盖中南半岛全境以及国内西南部分地区,C频段信号则可覆盖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同时,老挝一号卫星的运营完全自主可控。

老挝一号项目中,地面站部分包括了一套完整的TVPC电视编播系统,具备小型电视台运行所必须的采、编、播、管、存等各环节功能与配套设备,具体包括双讯道虚拟演播室、导播室、配音间、非线性高清编辑系统等,支持4路电视频道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在更高的层面上,也意味着老挝一号卫星平台在以电视节目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传播工作中,已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业务闭环能力(可独立完成节目制作与卫星广播,并可自主决定相关运营策略),这一能力在中南半岛地区其他的卫星与文化传媒从业单位中也并不多见。

在非技术层面上,笔者前期发表文章也曾谈到,2019年后由于老挝国家政府开始尝试加强对本国内卫星通信与电视行业的管控与整顿,老挝一号卫星作为老挝境内唯一合法的卫星电视运营商,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

三、老挝一号卫星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章总结了笔者近年来参与的利用老挝一号卫星平台服务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若干经验。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一词在实践中也包括了不同角度与层面的涵义,既有显性的文化作品,也有影响更长远的深层次文化认同与交流。

1. 影视产品译制与播出

在众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开展形式中,影视作品的本地化语言译制与播出无疑是最为直观有效的一种。老挝一号卫星平台由于具备前述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发一站式服务能力与中南半岛全境信号覆盖优势,从运营伊始便与中国中视国际传媒以及云南省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内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的译制任务并利用自有的卫星直播电视(DTH)服务,直接以自办频道或指定频道(CCTV-4国际版)插播的形式播出。目前已完成的案例包括《西游记》(86央视版)《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作品的字幕译制与《大宅门》等作品的老挝语配音及播出任务,年平均播放量超过500小时。上述中国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借助老挝一号卫星平台呈现给以老挝为代表的“一带一路”中南半岛地区国家,对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作用非常明显。宏观层面上,该方式可作为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窗口,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形象(尤其在西方影视作品全球推广工作明显领先中国的情况下,老挝一号卫星的文化交流意义更加重要);微观层面上,国内影视作品也有效填补了本土文化传媒产业的空白,提高了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部分影视作品在老挝一号DTH平台播出后,老挝国家电视台等其他单位还曾主动要求提供片源,增加播出频次,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吸引力。长远来看,这一工作也增加了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共振点”,从而奠定了“民心相通”的基础。

2. 影视联合制作

相较于作品译制播出,老挝一号卫星团队还利用平台现有的技术条件,以更加深入的影视产品联合制作形式,推动了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方式:

(1)重大社会事件与文艺活动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部门与老挝当地有关部门举办的多次中国文化专题活动中(例如,2018年底在老挝国家文化宫举办的“中国梦-老挝情”中老歌曲演唱大赛,2020年春节期间由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联合举办的大型春节庙会活动等),老挝一号卫星的通信网络服务为节目的现场直播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2018年后老挝一号卫星平台还拓展了地面4G宽带网络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卫星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活动现场还实现了4G网络(微信、WhatsApp等平台)与DTH卫星电视的同步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

(2)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服务

新型卫星新闻转播车(DSNG)服务也是利用卫星平台助力实现文化交流工作的有效形式。由于老挝一号卫星具有的中老双方高科技领域重点合作项目及老挝境内唯一合法卫星运营商的双重身份,涉及老挝境内与中国相关的各类文化活动乃至政治经济事件时,老挝一号卫星也是新闻采集回传服务的首选甚至唯一选择。目前已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常态化的合作,如老挝每年的国庆节、塔銮节(当地节日)等庆祝活动的现场视频素材回传等。实践中,老挝部分传媒行业单位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还必须借助老挝一号卫星地面站的演播室等设施完成其节目制作工作,而此过程中,中方具备的影视采、编、播先进技术理念以及商业运营经验对于本土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双方的文化工作者由此形成的合作默契对未来的文化交流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电视频道合办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事件影响下,老挝一号卫星与老挝教育部合作开办的老挝教育频道是双方系统性深入合作的最典型案例以及中国与老挝文化交流工作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国内媒体此前也有过相关报道。2020年初老挝政府发布政令,要求国内学生居家隔离并坚持线上学习以应对新冠疫情。在此背景下,老挝一号卫星团队与教育部进行了深度沟通,在短时间内便设计出了符合老挝国情的线上教育解决方案,采用“DTH广播+线上网络点播+手机客户端App直播/点播”三位一体的方式,即教育节目通过DTH频道大面积广播,重点内容可通过线上直播/App点播自主回放,适配了老挝本土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居家学习的需求。

在电视频道开办的实践工作中,老挝一号卫星平台更是充分利用了自身技术实力以及与国内教育行业对接的便利条件,在教学节目片源获取与制作、教育频道播出模式设计、节目编排、频道台标设计等诸多环节中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频道在2020年5月开始正式播出,至今仍保持正常运营,线上直播平台也已有数万名学生注册。同时,借助这一已得到初步验证的平台,老挝一号卫星团队还尝试了开办远程师资力量培训班,向老挝本土的教育工作者传授国内的相关教学理念与技能,在提升老挝教育水平的同时,完成了中国教育文化理念的传递,也同样可视作中国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

4. 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支持

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也有国外文化的“走进来”,同时也需要对当地民情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工作。老挝一号卫星在多年的运营实践中,对老挝本土民情已积累了丰富的认知,同时在DTH节目编排、节目包设计等工作中更需要对当地民众对于文化产品的喜好深入了解分析,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第一手资料对于国内文化传媒产业推进文化交流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例如,在影视作品的联合制作中,老挝一号卫星团队曾观察到老挝本地消费者(尤其年轻一代)非常喜好中国的武侠题材影视剧,而自身完全不具备拍摄条件,曾向国内有关部门建议在后续作品拍摄时可考虑引入老挝籍演员或在老挝当地取景拍摄;而老挝一号卫星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拍摄的有关老挝当地风俗民情、佛教礼仪等影视素材也曾提供给国内影视行业制作纪录片使用,方便国内观众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相关情况。近年来国内多家省级电视台拍摄“一带一路”相关新闻报道或记录片时,也不约而同地将老挝一号卫星地面站作为老挝境内的重要拍摄点。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老挝时,国内CCTV-13新闻频道曾专门拍摄老挝一号卫星地面站工作场景,并实地采访了精通中文的老挝本地员工,对老挝一号卫星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结束语

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交流双方都乐于接受、能切实帮助受众国家提升自身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道路,是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典范,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如何避免西方国家曾有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等现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老挝一号卫星近年来的实践为基础,总结出的若干成功经验可为中国未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老挝卫星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宝藏(2022年7期)2022-09-26 11:39:26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3:24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miniSAR遥感卫星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54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24
静止卫星派
科学家(2019年3期)2019-08-18 09:47:43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文化交流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