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五代时期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转化而来。“捕醉仙”当时又叫“劝酒胡”“酒胡子”,是人们劝酒的一种工具。用木头刻成人形,上部细,下部粗。饮酒时,人们围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只盘子里置于桌子中间,由年龄长者开始用手捻转,当它停下来时,手指向谁谁就饮酒。北宋窦革在《酒谱》一书中记载:“今之世酒令其类尤多。有捕醉仙者,为禺人,转之以指席者。”“禺人”即“偶人”,“捕醉仙”乃是木偶。
后来,“捕醉仙”被人们制成了头戴烏纱、身着官袍的“不倒翁”玩具,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现如今,“不倒翁”除了是一种玩具之外,还比喻处事圆滑,官位不动摇的人。 (摘自《文史博览》 袁文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