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造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1-10-19 12:28张柱宽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营林造林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张柱宽

摘 要 林业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日常生活起居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林业资源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整个林业资源一直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营林造林工程对于林业发展十分重要,也是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讲述了营林造林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营林造林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对于支撑林业资源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林业资源 营林造林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8-0034-02

林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效应的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营林造林技术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于营林造林技术的创新管理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对于林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浅谈营林造林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避免林业资源浪费,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对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工作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早期,林业资源主要提供木材类产品。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人民群众对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广泛和深入的认识。受制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木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人们对于林业资源进行了过度利用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这完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1],而当时的营林造林技术还没有发展得十分完善,使得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荒地,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加强营林造林技术有助于避免林业资源浪费,维护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2 维护林业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和谐共存,保持生态平衡

林业资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林业资源中还有其他的自然资源生存与发展。林业资源除了我们容易理解的树木之外,在它的生态圈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花草、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发展的生态圈。他们是互相依赖、共同生存的。这是生物多样性原理的典型体现。有了这个生态圈子的平衡发展,才能够使得林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比如,防止水土流失、肥沃土地资源、抵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空气条件的良好状态等等。由此可见,营林造林技术对于维护林业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和谐共存,共同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3 促进林业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社会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林业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可以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但是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要对营林造林工程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判断,比如,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对于营林造林所在的目标区域进行生态物种的全面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生态物种多样性能否有效保证,而且还要对选取的目标进行认真地挑选,最大限度地保证实施造林工程后树苗的存活率以及生存状态的良好。而将林业资源的生產效益最大化,也体现了林业资源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人类社会能够从林业资源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会利用经济效益再进行大面积的营林造林工程,这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建立后,就能够实现营林造林工程,促进林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为社会和谐长治久安地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 目前我国营林造林工程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2.1 管理模式落后,无法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营林造林工程的最主要任务在于管理模式的运行,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能将营林造林工程的项目意义和项目作用发挥到最大。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林业资源所在地和林区所在地这些地方的管理模式仍然偏向于传统,没有跟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积极创新,这种管理模式十分不利于新阶段的林业管理优化与提升,从而导致营林造林工程对于社会发展和自身经营无法达到同步[2]。

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在林区管理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乱砍滥伐现象。说明管理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但是现在的林业资源覆盖面积却比例很小,这肯定是与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脱不了关系的。上世纪末,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并且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这就是营林造林工程管理不力的典型案例。

2.2 林业资源物种库数量较少,育苗工作不全面

我国林业资源建立有物种库,当目标地区需要进行营林造林工程时,施工人员会从物种库中选取合适的树苗来进行种植与栽培。然而我国当前的物种库数量不多,大部分的树苗品种仍需从国外进口,这体现了我国树苗物种库种类多样性不全面的一大特点。我国地区从南到北气候差距较大,各地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物种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营林造林工程时,必须要对树苗品种,林业资源物种进行十分认真的筛查与选取。一旦出现选取不当,就会出现病虫害、植物生长周期短等现象,这些对于营林造林工程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我国大量依赖外国进口的树苗品种,当外国品种的树苗进入国内的生长环境时需要进行长周期的观察与测试。如果我们在选用外国品种时,没有进行十分全面和长周期的一个考察工作,就有可能对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入侵。这也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当这种灾害真实发生时,我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弥补,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由此看来,建立我国丰富的自有品种的林业资源物种库势在必行,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在树苗培育工作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2.3 对造林工程的前期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忽略后期维护与保养

营林造林工程的重要环节并不是在于把树苗栽培到土壤里,这只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步,更重要的环节是在于后期对于整片林业资源或林区的保养以及维护。保养及维护工作涵盖了林业资源以及树苗生长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幼苗初期对于风雨等恶劣天气的应对情况抵抗力较弱,当遇上极端恶劣天气时,这些树苗的生长就有可能受到阻碍,这就有可能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并损失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我国各个地区的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目标区域的病虫害防治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培育树苗时应十分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病虫,及早排除病虫对于植物的干扰,使得植物能够尽快地茁壮成长[3]。

3 营林造林技术支撑林业发展的针对性改进策略及建议

3.1 创新管理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营林造林工程虽然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营林造林工程更应该结合高新技术手段来进行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应该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来创新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以人力为主,传统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严谨性不足、时常会有错误出现的缺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营林造林工作者以及林区管理者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高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比如,在营林造林工程进行过程中,为每一棵树苗都进行电子备案,建立树苗的电子信息库并利用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监控、生态环境分析等检测手段来辅助进行园区的管理,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营林造林工作者以及林区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前就全面地了解到每一棵树苗的生长状态以及整个生态圈子的运行情况。

3.2 积极培育幼苗,不断丰富物种库资源

幼苗的培育与选取工作是营林造林技术的关键一环,需要我国科研人员大力进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育苗培养技术,培养出物种丰富的幼苗。并针对我国不同的气候环境,培养出更多品种的树木幼苗。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品种的树苗进行嫁接栽培,让新的树苗品种集二者的优点于一身,能夠应对不同的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树苗培育方法理念,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让更多国产树苗扎根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4]。

3.3 多种措施共同实施,确保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

营林造林工程的后续维护保养工作事无巨细,涵盖了树苗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可以采用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混交林模式,这种混交林的模式主要是利用了树木物种多样性的优点,不同的树木所排斥的病虫不同,采用多种树木混合种植就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病虫的集中危害与干扰。还有,对于树木所在的土壤也要进行细致地维护与保养,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让树木能够从土壤中吸取更多养分来进行生长,进而对于维护整个生态圈的良性运转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广泛被人们所熟知。营林造林技术是贯彻落实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重视发展营林造林技术,对于林业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本文从营林造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谈到了营林造林技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刘玉娜,谭丽娟.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江西农业,2018(10):97.

[2] 黄惠娜,陆克宇,苏鹏元.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索[J].南方农业,2019,13(12):91-92.

[3] 孙青.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J].商业文化,2021(13):138-139.

[4] 苏小娟,胡功鑫,康常勇.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9(24):229-230.

猜你喜欢
营林造林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好营林造林工作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