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中名画赏析课前导入的应用研究

2021-10-19 13:24宋建成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名画美术作品画作

宋建成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名画赏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多学生将此项课程当作一种缓解课堂压力的方式,尽管对其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却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也并未提高认识,因此导致学习效率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种现实,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应优化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名画赏析课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名画赏析课的教学质量。

一、发挥联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欣赏名画离不开名画的作者。教师若想在短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名画作者产生兴趣是一条捷径。教师可以在名画作者身上挖掘能够引起学生兴奋点的资源,及时推送到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致。在介绍画作风格及成画过程时,教师依然可以结合画家的经历,这样能够维持学生的欣赏兴致。

比如,在赏析《蔬柳八哥图轴》之前,教师即可先向学生介绍画作作者朱耷。明朝灭亡时,朱耷才十九岁。不久。朱耷的父亲去世了。画家的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 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的性命。当学生知道画家是朱元璋的后代时,首先会比较兴奋,因为出身帝王之家的画家毕竟为数不多。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朱耷的绘画风格。在朱耷的画幅上,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签押,它的样式与鹤形符号十分相像,其实其所代表的含义是“三月十九”四字,这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也是崇祯帝的忌日,作者通过这一日期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学生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后,对朱耷本人会产生钻研的兴趣。接下来,师生一起开始欣赏朱耷的这幅名作。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记得提醒学生留意鹦鹉的白眼,因为这是画家借鹦鹉的白眼向统治都表达愤怒之情,作者是通过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习作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这一技能,这既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功,也是美术作品的意义所在。

二、根据画作内容设计导语,联系日常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如果美术创作内容反映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会觉得欣赏难度不大,由此会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美术作品的核心内容同现实生活的关联点发掘出来,然后恰当设计导入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比如,在赏析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之前,教师可以问同学:“你们夏天出去组织过野餐吗?”学生一定会说“组织过。”接下来,教师可以问学生在野餐中是怎样排列座位的。人们野餐通常都是随意坐,这个问题会令学生有些不解。教师可以以此为线索,说出莫奈在构思《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作时就每个人的座位位置很是动了一番脑筋。当然,构图是美术创作重要的一环,学生也并非完全不懂。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画作,为学生详细讲讲构图的意义所在。

本幅画作中的裸体女人是莫奈从街上领回的一位妓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画家充当模特儿。画家安排她在这幅画中坐在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位绅士相伴,分别是费迪南和莫奈的兄弟,在画作中,左侧前景是一只翻倒的篮子,食物已经从篮子里滚落到了草地上。在后景中,有一个只穿衬衣的女人,俯身站在湖池里。这一画作所表达的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野餐”,画家莫奈为实现色彩对比而展开的一次尝试。从画作中能够看出,这些人物的位置大致构成了三角形,其中两位男性与裸体女人的肢体交错,这一画面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性恋含义表达了出来。在画作的手法上,画家莫奈将费迪南的两双手与维克多莉娜的左脚设定为相同的颜色和纹理,并且还将费迪南抬起的手放到了画作整体的中心位,作为解剖三角形的顶点。有人指出,这一画作所展现出的就是传统上所说的男女交乱的象征。学生如果经常欣赏此类作品,会积累许多构图知识,这是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的典型事例。

三、创设故事情境,赋予作品新的含义

依据美学规律,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也就是说,欣赏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从作品中得出同创作者构思时完全不同的结论来。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可以根据艺术品的不同内容适度创设故事情境,用故事将学生带入欣赏活动中来。通过鲜活有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美术作品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体会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从而提升审美体验。美术教师在构建具体的故事情境时,不能信马由缰,而应充分结合美术作品的具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地发挥。这样既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也不至于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比如,在学习欣赏苏州拙政园的月亮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讲月亮门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由于月亮在空中有时圆,有时缺,所以人们将人世间的好事同圆月的意象相对应,将人世间的缺憾事同缺月的意象相对应。因此,在建筑中做个月亮门,预示着人们对于团圆、美好、圆满的幸福生活的期盼。通过文化教育,学生会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类美术作品渐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实践创作中也会想到借鉴此种方法,用具体的意象表达自己的寄托和情趣。

四、直接运用专业知识导入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为课堂的成功教学承担一部分责任。也就是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有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在课前直接用专业知识将学生带入名画赏析教学当中,有时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从而专心致志地将精力集中到名作欣赏上来。

比如,在欣赏《舞台上的舞女》之前,教师即可让学生明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画家的构图手法,学习画家光与色的处理方法。学生明晰学习目的后,会结合作品和教师的解说,认真体会创作方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此画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 反映了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教师要提醒学生留意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因为这充分体现了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在这其中,画家主要运用了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的手法,构建出了印象派中新的绘画表达方式。此外,印象派在创作时经常将画架搬到户外,这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种绘画方式。学生如果经常接受类似教育,创作技能会得到不断地积累,这等于赏析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创作实践。

五、依据作者创作灵感设计导入

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充沛的灵感催促下诞生的。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以画家的创作灵感为线索,将学生带入美术作品中去。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走入作品内部,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比如,在赏析《亚威农少女》之前,教师即可向学生介绍一下毕加索当年的创作灵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画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伊比利亚雕塑和非洲面具。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毕加索在参观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所吸引住了,其中尤其是黑人雕刻出的极具怪异特性、手法表达粗犷的造型。毕加索在画作中对少女的脸进行了变形的处理,原因便是他对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的雕塑这些艺术风格进行了钻研。在毕加索还是青年时,他因为长期住在巴塞罗那,所以其对亚威农大街有一定的了解。在当时,这一地点是著名的红灯区,妓女和三教九流等各式人物经常在那里出没。毕加索在思考这一画作时,在记忆的过程中产生了思路,这才创作了本幅作品。学生通过此番学习,可以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普遍真理的正确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也会注意观察生活,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当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留意学习地球上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种群的美术创作风格,这样,在自己从事美术创作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整合其他文明、其他文化、其他种群的美术元素,丰富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品味。

六、联想生活实际,设计导入

当下是一个资讯特别发达的时代,每一段时间都有热门词汇,由此也就诞生了“热搜”这一流行语。为了快速将学生带入美术欣赏情境中去,教师可以根据画作内容寻找热门词汇,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教学形式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的教师很值得亲近,这对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欣赏《富春山居图》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过刘德华(或林志玲)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吗?”由于许多学生是刘德华(或林志玲)的粉丝,这一问会很快吸引起学生的兴致来。教师用三五句话与学生就电影内容进行沟通,然后马上将话题带到名作欣赏上来。这样,学生欣赏画作的兴致就被激发出来了。此画以浙江富春山为背景,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许多学生可能看过《富春山居图》这部电影,也可能听到过“无用师卷”这个词。不过,同学们未必了解此词具体是什么意思。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讲此词的来历。在明朝末年时期,《富春山居图》被收藏家吴洪裕所收藏。他十分珍惜此画,每天都会进行观赏、临摹。甚至在其临死之前,他想要《富春山居图》与他殉葬,下令将画作焚烧,幸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来。但是,在抢救出后,此画已被烧段,其中,前段较小,世人将其称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后被世人称为“无用师卷”。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此画有大约80%的内容反映的是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有20%左右反映的则是富阳境内的景色。通过赏析此类作品,学生可以积累许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经验。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中,一个美好的开端能够对整体的学习过程带来重要帮助,在美术教学名画欣赏课上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前要深研画作内容,并结合班上学生兴趣所在精心设计导入语,既要保证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致,将学生顺利带入课堂教学中来,也要保证学生的欣赏效果,不能因形式而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头脑灵活,思路敏捷,语言能力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名画美术作品画作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当名画变胖以后
美术作品